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25226418 上传时间:2017-12-1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德育课程校本化(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课程校本化建设关键概念解读德育课程校本化研究文献选读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对开发德育校本课程的一些理性思考对德育校本课程的探索校本德育课程开发: 特征、目标与策略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探析人本德育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点现代学校德育课程群及其建设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提升德育工作效益德育文件选读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通知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中小学生守则关键概念解读德育与学校德育德育即道德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以形成一定的

2、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活动。教育学名词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的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中学德育大纲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层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西方的道育,一般是指伦理道德教育及有关价值观的教育。当代中国教育学中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个部分,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教育思想概览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

3、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在受教育者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鲁洁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百度百科德育即道德教育,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指一定社会或集团

4、为使人们自觉遵循其道德行为准则,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相应义务,而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它是一定社会或集团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内在品质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多数国家的学校德育限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冯文全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指德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组织形式。教育学名词所谓德育课程,是具有育德性质和功能因而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有影响作用的教育因素,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班华德育课程是道德教育内容或教育影响的形式方面,是学校道德教育内容与学习经验的组织形式。檀传宝我国社会主义德育内容不仅包括道德品质教育,而且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

5、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人生观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是一种包含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的“大德育” 。佘双好现代德育课程设置指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经验的总和,是学校为实现德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以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佘双好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6、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德育课程应该在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中找契合点。既要有系统

7、化的知识做基础,又要通过活动形成学生的经验。活动成为德育课程构建的核心内容。刘玉祥加快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改进和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 21 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现代德育课程设计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整体性原则。应把学校各种教育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和开发,使之服务于学校总体的德育目标,(二)方向性原则。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性作为课程

8、建设的具体标准,贯穿于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各个环节。(三)和谐性原则。应充分考虑各种课程性质、类型和形态,使德育课程和智育、体育、美育等诸育课程间形成均衡,使现代德育课程结构中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直接课程与间接课程形成和谐,使德育课程内容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相和谐。(四)系统优化原则。现代德育课程是一个包含着复杂教育因素、教育影响、教育途径和教育力量的课程体系,要使这种综合性的教育因素形成一个整体对学生发挥作用和影响,就必须对现代德育课程的复杂教育因素系统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佘双好德育校本课程德育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根

9、据本校的教育资源特点和学生道德发展的需要所建立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体系。既包括学校、班级集体精神、人际关系、制度、物质、环境等内容;也包括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种课外教育活动,如主题活动、传统活动、团队活动等;还包括学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设的其他课程。伍小青德育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国家和上级有关教育部门规定开设的课程以外,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标指导下,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学校及当地社区的德育资源,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借助相关人员力量,选择、改编或新编适合于对本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品质教育的教材或活动,并纳入学校正式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邹标德育校本课程

10、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在国家和地方颁布的德育课程大纲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德育资源,为满足当今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对本校德育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或新编,并在校内组织、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伍小青中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中学思想品德课校本课程和思想政治课校本课程的开发。它是在国家及地方制定的德育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的指导下, 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及完善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的,整合校内外可利用或可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由学校独立、自主开发德育课程的活动。卢少军、 朱跃民德育校本课程, 是指学校遵循中学德育大纲,以及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和德

11、育规律,以学校自身特有的德育资源为依托,组织本校教师根据本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课程目标、计划,编写课程教材,正式纳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德育课程。邓玉明、李国华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课程开发过程大致涉及以下几个因素:学生需求、课程目标的确立、学习内容的选择、课程方案或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分析,而使这些因素也可根据开发的内容、德育课程的类型而有所不同。作为德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我认为可以根据一般的课程开发流程,提出德育方面的特殊的要求综合而成,其过程可以是:建立领导机构需要评估确定目标搜集素材组织与实施评价反思论证。方素英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大致区分为三个基本层面: 一是在国家的课程

12、框架体系内, 教育主体从落实道德教育出发, 对各类课程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 此为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广义; 二是学校、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从取得德育实效出发, 对于各类课程进行的校本化规划、选择与落实; 三是学校、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主体在国家预留的课程空间内, 从地区、学校实际出发所进行的、完全自主意义上的德育课程开发。郑航德育课程校本化研究文献选读中学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和意义朱跃民一、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1. 校本课程开发的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从 school- based curr icu lum development 翻译过来的。校本课程的开发, 最早是由菲吕马克和麦克伦在爱尔兰

13、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 以后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学者们从不同的侧面和视角对这一概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 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内涵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是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 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二是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 学校自编课程。三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 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 由学校成员志愿、自

14、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和个人合作开展旨在满足本校所有学生学习需求、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 是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 校本课程的实质是开发以满足本学校的学生需求为目标的课程。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 以学校为本就是以学习为基础, 以学校为基地 , 以学校为主体, 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宗旨。校本应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为了学校 , 二是在学校中, 三是基于学校。对于校本的理解可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 校本课程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借助学校的资源, 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 适应学生各种各样的需要。其次 , 校本课程不是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变相的服从和执行,

15、而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性质 , 根据学生的需求, 由学校校长、老师以及部分外来人员的共同开发, 以解决学校和学生实际遇到的困难。第三, 校本课程的目的是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不足 ,满足学生的需要,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校本课程不是与国家课程背道而驰的, 而是弥补国家课程的种种缺陷,在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指导下, 灵活地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文特点 , 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 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综上所述, 校本课程的概念可以表述为: 为了解决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时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纲要基本精神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主观能动性, 充

16、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可以利用开发的资源, 旨在发挥学校特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2.本课程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形成学校的个性特色, 养成学生的良好德性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国家、地方还是校本课程开发, 都有以下几种方式: 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补充、课程拓展、课程新编等。课程选择是指从本国、本地区或本学校的实际出发, 从众多的课程项目中选择适合其需要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指从本国、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出发, 对不适合于其需要的课程 (包括课程内容、结构安排等)进行调整进而引入课程的活动。课程整合是指把具有相关性的课程进行融合, 进而发挥其更突出的功能的活动。课程补充指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成效而进行的课程资料的开发活动。这种开发活动可以是矫正性和补救性练习, 如报纸和期刊、剪报、声像资料、教学片和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