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模拟历史

上传人:k*** 文档编号:250927 上传时间:2016-12-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月考模拟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月考模拟历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 郑州市 2016 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考试时间:_分钟题型 单选题 简答题 总分得分单选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_ 分,共_分。) 1王国维曾说:“古人非不知官天下之名美于家天下,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敝将不可胜穷,而民将无时或息也。故衡利而取重,絮害而取轻,而定为立子立嫡之法,以利天下后世。”这说明( )A. 任人唯亲不如任人唯贤B. 宗法制易导致政局动荡C. 立嫡有利于社会的安定D. 宗法制强调嫡长子继承2东汉章帝时“建初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

2、为轻侮法”。这说明汉代( )A. 法律体系日渐完善B. 儒法思想不断融合C. 儒学正统地位确立D. 忽视封建伦理道德3据北宋熙宁十年商税记录材料统计,全国每年商税在三万贯以上的城市共 44 座,商税总额为 2250254 贯,占当年商税总额 8788621 贯的 256。这反映出北宋( )A. 商税比重有所增加B. 国内市场基本统一C. 商业流通较为便捷D. 地方市场规模较大4有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手工业时曾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用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 英国棉纺织品的有力竞

3、争C.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D.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斐然,但这些科技成就仅体现在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其中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A. 封闭而又玄虚B. 落后于西方国家C. 求善而不存真D. 缺乏理性思考6下图为鸦片战争前夕到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图。该图反映出( )A. 自然经济基本完成了解体B. 官僚与洋务资本占据主导地位C. 近代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D. 民族资本获得了政府的支持7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形成了

4、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 )A. 人口迁移利于文化融合B. 政府民族政策较为开明C. 满族地区已经完全汉化D. 中原文化优于东北文化819601963 年中国政府先后三次精简职工,调整合并学校,压缩办学规模。对农村职业教育,文件规定“农业中学应该改为业余学校,或者利用农闲季节一年学习三个月到五个月,其余时间回生产队劳动”。出台此政策的背景是( )A. “反右扩大化”使得学校师资严重缺乏B. “大跃进”导致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C.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全面展开D. “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经济严重困难9西塞罗指出,人

5、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其意在强调( )A. 法要体现公共意志B. 法律就是社会契约C. 民主是法律的保障D. 平等是自然法核心101878 年 10 月,帝国议会通过了宰相俾斯麦提出的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是进行社会主义宣传的团体、报刊和集会,都要受到封禁;政府可以不经过任何法律程序逮捕和放逐被它认为是危及社会治安的“危险”分子。这表明( )A. 宰相拥有帝国绝对权力B. 帝国议会拥有事实权力C. 德国仍是封建专制国家D. 德国工人运动发展迅速111930 年 6 月胡佛正式签署“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该法案修改

6、了 1125 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 890 种,有 50 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这项法案( )A. 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发展B. 加剧了美国与列强之间的矛盾C. 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出口D. 极大地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12在 1964 年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七十七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要求在国际经济领域加强团结与合作,推进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加速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七十七国集团的出现( )A. 顺应了当今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B. 反映了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和制度化C.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D.

7、 结束了西方在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_ 分,共_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政府的宪政改革是真诚的,那种指责宪政改革不真诚和拖延的观点是缺乏根据、站不住脚的,只是代表了革命党人和一部分激进的立宪派人士的意见作为一场“传统内的改革”,清政府所认可的宪政概念含有维护过去的传统和王朝统治的企图,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一个相信自己还有足够的权威“钦定”宪法和国会的王朝来说,维护自身权力的企图自然是其最本质的目的。梅恩伯格中国立宪政府的出现 19051908材料二 然而,当时中国立宪派士绅精英们,为了仿效日本的“立宪”,却走到英国式的“民定立宪”模式上

8、去了,这是一种分权化的、用宪法限制王朝政府权力的自下而上的立宪运动。清末激进立宪派士绅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立宪可以致国家于富强之途,要立宪,就要学英国,因为英国自下而上的民定宪政,才是货真价实的立宪。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材料三 1928 年,国民党宣布“军政”告终,“训政”开始,党国体制及蒋介石的权威地位初步形成。此时国民党内反蒋力量将“民主”等原则高高举起,与人权派所追求的“民治”“人权”“宪政”形成了呼应。同时,上海出现多个商业团体组织请愿团,要求国民党中央实行民主。从实质上看,“人权运动”乃十足的“宪政运动”。但由于实力弱小,他们不具备从事实际政治运动的实力和条件,只能幻想

9、国民党自上而下推行宪政。人权运动在精英知识界掀起波澜,但广大民众却充耳不闻,实际成效也微乎其微。国民党对于人权派不断采取封杀手段,始终没有实行宪政。一直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宣布由“训政”进入“宪政”,结果是演出了一场滑稽剧,最后被赶出大陆。摘编自袁刚、邓博宇人权论争与国民党的训政、宪政1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政府与立宪派在“立宪”的方式、目的、实质等方面的不同。括指出国民政府时期宪政运动的内容,并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谈近代中国宪政变革的失败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成下列要求。根据上面三幅图片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史实充分,逻辑严密)历史上重大

10、改革回眸材料 英格兰货币严重贬值,英格兰本土的商人害怕在交易时得到劣币而忧心忡忡,外国商人也为此离开了英格兰。同时,由于爱德华一世忙于对威尔士的征服战争,无暇顾及国内的经济事务。为改善当时的货币状况,1299 年爱德华一世颁布“斯特普尼法规”,禁止货币的输出和金银餐具的出口,并规定外国商人只能把本国货币兑换成英格兰的货币时才能进行贸易。从 1300 年 4 月开始禁止外国货币在英格兰流通,并进行货币重铸。到 1302 年结束时,重铸的货币总额大概有 262000 英镑。和 1279 年重铸一样,为了缓解伦敦和坎特伯雷两个铸币厂的压力,当时还重新开放了部分的郡级铸币厂。与此同时,英王继续派专门人

11、员到全国各地检查和监督货币的流通状况。这次重铸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英格兰的货币状况,为英格兰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国王对苏格兰的征服提供了财政上的支持。西欧诸国在国际贸易中也开始使用英格兰的货币,英格兰也因此成为整个西北欧的货币供给者。摘编自崔洪健英王爱德华一世的货币改革及影响括指出英王爱德华一世货币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析爱德华世货币改革的意义。答案单选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C 7. A 8. B 9. A 10. D 11. B 12. C 简答题 13. 方式:(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日本式“钦定”宪法;(立宪派)自下而上的英国式“民定”宪法。

12、目的:(清政府)强化中央权威;(立宪派)谋求地方分权自治。实质:(清政府)以立宪为名,行开明专制之实;(立宪派)以立宪为名,实现参政目的。14. 内容:追求人权及民主宪政。原因:实力弱小,对国民党抱有幻想;没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对宪政运动进行镇压;长期内战,政局不稳;日本侵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成为时代主题。15. 启示:任何试图垄断政治权力的宪政改革终将失败;没有宪政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只为应急的宪政改革终将失败;没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宪政改革终将失败。16. 主题 1: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概括起来说就是反对大国的控制与影响,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

13、,强调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事务,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标准自行决定对待世界事务的立场。根据这一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原则,我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不同的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和特点,确立并实施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如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0 世纪 50 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发展与周边国家和亚非国家的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改善与美国的关系;进入 21 世纪,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国际性会议。所有这些都是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主题 2:中国外交逐渐突破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和

14、国际形势的考虑,外交活动受意识形态的强烈影响,中国的外交战略存在着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界的思维定式,把世界划分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如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实行“一边倒”的方针,加入社会主义阵营。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逐渐改善与美国的外交关系。此后,中国在制定外交战略的过程中吸取了以往片面以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划界的教训,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7. 背景:英格兰货币严重贬值;爱德华一世忙于对威尔士的征服战争。内容:禁止货币输出和金银餐具出口,只准英格兰货币流通;进行货币重铸,重新开放部分郡级铸币厂;检查和监督货币的流通状况。18.

15、意义:提高了英格兰货币的声誉,促进了英格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征服苏格兰创造了重要条件;英格兰的货币受到西北欧各国的欢迎。解析单选题 1. 基本大意:古人并不是不知道官僚政治比宗法血缘政治更容易让人接受;才能比血缘的亲疏更有用,但是,官僚政治长期没有能代替血缘政治,主要是因为才能的标准不够明确,就会引起不停的纷争,百姓的生活将会永无宁日。所以权衡利弊得失,还是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以有利于长期稳定的统治。所以材料是突出嫡长子继承制的优势,C 符合。2. 此题材料主要是“因为孝道而复仇杀人,可以免除死刑”。孝道是儒家思想,刑罚是法家思想,所以 B儒法思想不断融合符合题意。3. 此题运用排除法解决。A

16、“比重有所增加”,没有比较就无法“反映出”增加。B 国内市场基本统一,直接依据是商品交流的范围和便利程度,材料没有体现。C 项没有依据。D 项正确。4. 此题关键词“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因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棉纺织品大多数都是家庭手工业生产出来。没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就无法形成手工工场。可以直接选出 C。5. 此题关键词“变幻莫测”“ 荒诞不经”。A“封闭”错误,中国古代科技与外界有过广泛交流。容易排除。B 有缺陷,应该是“西方近代科技”;在相同的时代也不是所有的“西方国家”科技都超越了中国。项都符合史实,综合比较 C“求善”还有正面描述;但是题干中基本都是批判的态度,所以 D 正确。6. 此题考察观察图表变化,进行解读的能力。知识点又是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