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78857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课题:1 古诗词三首设计人:王丹 审核人:周本权 蒋雪丽教学内容 课题:1 古诗词三首(P2P5)教学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教学重难点: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学前准备:1.抒情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师)2 独坐敬亭山创作背景资料。(教师)3描写洞庭湖的经典诗句。(教师)4洞庭湖地理位置、景色特点资

2、料。(学生)课时安排 3 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与反思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1.板书“李白” ,引导学生背诵其诗歌,并说说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揭示本课课题。3引导学生理解“独坐”是什么意思?4课件出示“亭”实物,引导学生结合字理识记生字。1.学生自由背诵后,说说诗歌表达的情感。2学生齐读课题。3学生自由说说对“独坐”的理解,明确“独坐”即是独自坐着的意思。4学生自由说说亭子的样子,结合字理图,了解“亭”字演变过程,明确“亭”笔画与实物之间的联系。5分钟22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 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

3、与反思二、初读诗句,理解大意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认真听读。2组织学生运用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通诗句。3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朗读情况。4引导学生明确古诗的节奏。5指名汇报。6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古诗。7指名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停顿准确。8引导学生交流古诗大意。9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地说说古诗大意。1.学生听读录音。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集体纠正错误字音。4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试着画出古诗的节奏。523 名同学说说是怎样划分节奏的。6同桌互读课文,学习有节奏地朗读古诗。723 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

4、学认真倾听,集体订正停顿错误的地方。8自由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9学生根据刚才全班交流情况,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12分钟三、品读古诗,入境悟情1.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写景的一、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1)请学生标出描写事物的词语。(2)指名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想象画出景物。(4)指名汇报自由绘画情况。(5)教师组织学生观看课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感悟第一句诗表达的意境、情感。(6)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7)教师播放课件,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古诗第一、二句。(1)这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将相应的词用直线画出来。(2)学

5、生个别汇报自学情况。(3)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想象画出景物。(4)3 名学生到前边介绍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5)学生观看课件,结合“众鸟飞” “孤云去”的自然景象。谈谈从中体会到什么?(诗人的孤独与寂寞)(6)学生根据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简要介绍古诗创作背景。(7)观看课件,在音乐的辅助下,通过“众鸟”与16 分钟23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 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与反思出诗韵。2.教师引导学生品析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敬亭山和李白为何“相看两不厌”?(2)教师指名汇报。(3)教师导读:找到了这样一位知心朋友,李白才会发自内心地感慨相看两

6、不厌,只有敬亭山。(4)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假如“知己”敬亭山会说话,李白可能会和它说些什么?敬亭山又会对李白说些什么?(5)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孤云”声音高低的变化, “高飞尽”与“独去闲”的声音的拖长,读出韵味,读出意境。2.师生共同品析后两句古诗。(1)小组合作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2)学生代表汇报,明确此句诗的含义:李白寄情于山水,山水在他眼中便有了情。他把敬亭山当知己。(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古诗。(4)学生结合李白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境况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5)学生自由交流。四、赏读全诗,练习背诵1.引导学生配乐读

7、全诗。2自由组合练习诵读。3教师指名背诵。4布置作业。1.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下,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2自由练习背诵古诗。3学生个别背诵。4学生选读一首李白的诗,背诵下来。7 分钟作业设计: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独坐:_ 2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_(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我知道第一、二句古诗主要写了()、()两种事物,表达了诗人()的心情。24第二课时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与反思一、导入揭题1.教师导入新课。2教师课件出示洞庭湖画面,相机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朦朦胧胧、宁静和谐等词语

8、。3板书课题,引导学生理解“望”的意思。1.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简要介绍洞庭湖。2学生齐读、积累相应词语。3学生自由说说“望”的意思。(看、欣赏。)6分钟二、精读会意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古诗。2师生共同检查自学情况,重点指导“洞、潭、磨”三个字的字音。3教师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句。4教师指名全班交流汇报。(1)教师指名汇报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体会比喻的妙处。(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4)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5)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联想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与大家说说。(6)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1.学生

9、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或老师。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生朗读古诗,集体正音,读准洞、潭、磨的字音。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结合插图、生活实际,与同桌谈谈自己对古诗中词、句的理解。4学生自由汇报学习情况:(1)学生自由交流。相:相互。和:和谐。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2)学生自由找、画。(3)学生个别汇报,全班互相补充:诗中作者把潭面比喻成未磨的镜子,这样的比喻突出了洞庭湖的柔和美、朦胧美;将洞庭湖、君山分别比喻成白银盘、青螺,体现了洞庭湖的色彩美。(4)学生听音乐,想象诗中描写了怎样一幅美丽的画卷。(5)学生自由表达

10、,互相补25 分钟25充。(6)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接读古诗。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 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与反思三、指导写字: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2教师仿写,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1.学生自由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这些字。2结合教师范写,先说每个字的书写要领,然后独立仿写。3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订正错误。6 分钟四、布置作业1.搜集描写洞庭湖的诗歌和文章。2.默写望洞庭 ,并配上一幅画。学生认真倾听,将作业记录下来。3 分钟作业设计:1.我能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相:_和:_湖光:_秋月:_潭面:_未:_磨:_2.我知道诗人把()比作()

11、,把()比作(),把()比作()。3.描红训练。潭螺26第三课时教学环节与内容 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 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 补充与反思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1.课件出示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歌。2.引导学生总结这几首诗写的都是什么景色?3.揭示课题,简介词、词牌名。4.了解作者。1.学生自由朗读词句。2.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这些诗写的都是江南春景。3.认真倾听,理解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名。4.学生交流作者资料。5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教师引导学生说说,通过预习,学会了什么?2.教师结合学生汇报情况,适时点拨。1.全班交流,互相补充,了解字词的意思。曾:曾经。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朵。胜:超过,

12、比。如:好像。蓝: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6三、朗读感悟,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江南好”的含义。(1)教师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好”字。(2)引导学生思考: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3)教师小结: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2.引导学生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美。(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好,好在哪里?(2)指名汇报,先读读相应词句,再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看法。(3)指导学生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4)指名交流,说说你1.学习词的第一句。(1)自主思考:“好”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2)同桌

13、讨论:“好”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怎样的情感?(赞美、向往)(3)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有感情地朗读此句。2.学生与老师共同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1)学生默读古诗,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2)学生读诗句,说理解,在互相补充中,明确两句的意思。(3)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4)学生自由说,再互相补充,体会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衬的美。27教学环节与内容教师教学组织与活动 (5)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齐读第三句古诗,读好“红胜火、绿如蓝”的重音,读出诗人对江南的喜爱之情。(6)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两处景色,体现江南好?学生活动与预设时间预设补充与反思看到了什么?(5)课件

14、播放音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6)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两句对仗美。(7)教师巡视,个别指导。(8)教师引读: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3.引导学生赏析“能不忆江南” 。(1)课件出示:能不忆江南?问:这是一个什么句?换句话说就是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一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7)代表汇报: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现古诗语言凝练的特点。(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词。3.学生共同研讨“能不忆江南”的含义。(1)学生思考:能不忆江南是一个反问句,换句话说就是十分想念、怀念江南的美景。(2)学生结合全词,谈体会。18四、配乐朗诵,拓展延情(用时:6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配乐朗读全词。2.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背诵全词。3.师播放忆江南歌曲,引导学生欣赏,体会词的韵律美。4.引导学生模仿吟唱。1.学生结合音乐深情诵读全词。2.学生齐背全词。3.共同聆听歌曲忆江南 ,感受词的韵律美。4.学生独立吟唱。6作业设计 1.填空。忆江南的作者是()。282.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曾:_谙:_江花:_蓝:_3.理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板书设计29课题:2 桂 林 山 水设计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