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6062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中考试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复习题(带答案)12011 河北衡水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雪晴晚望 贾岛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注】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这首诗大约写于此时。1题目为“晚望” ,诗人具体“望”到了哪些景色?请简要叙述。_ _2末尾两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_ _22011 内蒙包头市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水孤舟 梁栋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

2、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鸟自浮沉。【注】梁栋,南宋诗人。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_2诗的颈联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_32011 河北衡水中学月考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的,营造了怎样的氛围?_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_42011 石家庄市统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

3、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累:无罪被迫而死。杜若:一种芳草。1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_2下阕抒发了吊古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_52011 河北保定市摸底统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临江仙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1“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_2有人说“夜阑风静縠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的写景句子,其实却是作者主观世界和客

4、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 即情景相融 。请作简要赏析。_62011 河北唐山一中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日暮倚杖水边 金 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_ _72011 河北冀州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在密州

5、今山东诸城 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_ _8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注】吴公台,在今扬州北,南朝古迹。摇落:零落。1作者登临远眺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2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景的?请作简要分析。_参考答案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1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以及内容与题目的关系。这要紧扣题目中的 “晚”和“望”字,并结合全诗来进行作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指出这两句使整个画面动了起来并指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不要忽视诗歌所给的注解。答案:1 诗人倚着

6、手杖向远处眺望:在夕阳斜照下,溪水上空升腾起鱼鳞般的云朵,几乎多至“万重” ;在遍山皑皑白雪中,采樵人缓然下山,回到白雪覆盖下的茅舍;远处山冈上,野草正在燃烧,劲松郁郁苍苍,日暮的烟霭似断断续续生于石松之间。2诗人在回山寺的路上,听到山寺上传来钟声,暮游之余,恍如倦鸟归巢,禁不住心潮起伏,平添了更浓厚的诗意,也吐露出诗人心灵深处的隐情。这两句又起着点活全诗的妙用,前六句景色全是望景,这一声清亮的暮钟,由视觉转到了听觉。这钟声不仅惊醒默默赏景的诗人,而且钟鸣谷应,使前六句所有景色都随之飞动起来,整个诗境形成了有声有色、活泼动人的局面。2解析:1 从内容来看,是一首写景诗,融情于景。本题考查诗歌的

7、意象、意境以及诗歌的寓意。关于寓意,要结合注解中“此诗大约作于南宋灭亡之前”来回答。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颈联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眼前之景结合起来,再结合注解,不难看出诗人的无奈与愤激。答案:1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雨后溪水漫流,道路被淹没而时隐时现的迷漫景象,寓意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家和个人的前途渺茫,杳不可知。意思对即可,一、二句的寓意分开写亦可2颈联以比喻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诗人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的无奈和愤激之情。“ 恢复中原、振兴国家的抱负无法施展”说是“报国无门”亦可3解析:1 抓住描写月、桐、人声、鸿等事物时使用的缺、疏、断

8、、孤等词语,就能较容易把握作者营造的氛围。2“无人省 ”“不肯栖”是作者心绪和人生态度的体现。答案:1 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2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4解析:1 本题侧重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可抓住上阕中 “湖海” “日落”“君山云气” “草木” “缺月”等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描摹景色。2本题侧重考查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能力。应根据题目要求,联系全词分析,依托上下阕中一些关键的词和句,如“湖海倦游客” “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 “吊沉累”“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等,进行分析归纳。答案:1 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湖中君山的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