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58055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创新题型解析A(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古诗词鉴赏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历年来各地中考的考查热点之一。近年来,各地中考对古诗词鉴赏的考查,以单一的客观性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已较少见了,大多转向以主观性表述题为主的多类型考查。考查题型丰富多样,在 2010 年中考中就出现了一些具有创新色彩的特色试题,成为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择取部分作一解析。一、根据诗词意象体会思想情感。例 1.(2010 年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后面题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2、)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所谓意象是指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也就是作者的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寄予情感的物象。诗歌常用意象说话,用意象打动人,所以鉴赏诗歌,我们要善于通过意象去捕捉诗人的情感和思绪。例 1 集中选取了三句关于“月亮”的诗词名句。月亮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不会因人的消亡而消亡,它是永恒的,所以月亮就很自然地成为了文人骚客们寄托感情的意象。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句子与月亮有关,诗人们对月亮寄予了很多人生的理想

3、、追求、忧思、怨恨等,尤其是想通过身处异乡却能仰望九州共有的这一轮月亮来寄寓诗人对亲人(或友人) 离别相思等情感。例 1 中的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显然诗人是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这是借月亮表达了离愁别恨之情。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这是借月亮表达了人们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二、根据诗词内容补全对联。例 2.(2010 年辽宁沈阳卷)沈阳某中学与韩国某中学进行了一次“走进唐诗宋词”的文化交流活动。下面是学生搜集的三组诗句,请根据第二组或第三组诗句的内容补全

4、对联。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 *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 * *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上联:忆李杜吟唱壮志情怀下联: 解析: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体制短小、文字精练、雅俗共赏的传统文学形式,它与诗歌一样,都是我国艺苑中璀璨夺目的奇葩。对联是随着诗歌的发展而发展的,大凡善诗者能作妙对,善联者必有好诗,古典诗词中那些最出色、最精华的对仗句,有的本身就是一副精美的对联。例 2 将对联与诗词名句联姻,更能让我们

5、品悟蕴涵其中的对称美、艺术美与意境美。要补全例句中的对联,首先应借鉴上联对第一组诗句的提炼方式,而后再揣摩其他组诗句的特点与内容。第二组诗句中的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这两句诗都描绘了山水田园风光;第三组诗句的苏辛是宋代豪放派代表词人,这两句词都抒发了他们一腔报国之心;根据对联上下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一致等特点,可将下联拟为“品王孟寄情碧水田园”或“读苏辛歌咏赤胆忠心”等。三、根据诗词抒发的情感给诗集命名。例 3.(2010 年江苏南京卷)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诗集名称: 解析: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是对整本

6、书内容的极度浓缩。古人对诗集命名很有讲究,有以作者的姓、名、字、号命名的,有以作者曾任过的官职或封号、谥号命名的,有以作者籍贯、生活地及书斋命名的,有以帝王年号命名的,也有以书名寄寓作者的情志的,等等。不过这些命名方法不适合例 3,因为例 3 中的四首诗作者不同,所处的朝代也不尽相同。所以例 3 要给诗集命名必须依据四首诗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来命名。 次北固山下是诗人在长江上旅行时写的,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春望通过对沦陷中的长安的破败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渔家傲秋思是一首边塞词,抒发了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以郊野日暮

7、的秋景为衬托,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 。可见这四首诗所抒发的情感都是怀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因此可把诗集命名为思亲集或思乡集等。四、辨析他人对诗歌的理解。例 4.(2010 年四川乐山卷)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解析:古典诗词的精粹在于其创设的意境含蓄而镌永,含而不露是诗歌的最大特点。所以,赏析诗词,不能只单纯地看字面,甚至是割裂整首

8、诗词来单独片面地理解某个字词或某一个诗句。例 4 中那位同学对诗歌第三句的赏析犯的就是这种错误。比如,第三句中“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 (或“骑在马上” ) ,他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 ;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 。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因为诗人“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而且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因为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那还伤心什么呢?显然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其实,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

9、人告诉他们自己是平安的。五、将诗词与现代文结合考查。例 5.(2010 年福建漳州卷)阅读下面一首词,结合第段描写内容,说说它们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解析:这道考题的阅读材料是江南 江南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写,抒发作者对江南的无比喜爱和向往之情。文章第段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是谁的妙语,涵盖了江南一个夏天的风景。六月,明朗火热的六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女儿,荡舟藕花深处,采莲,嬉闹,无休止地歌唱,唱至红日西沉,再“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例 5 要求分析第段的描写内容与所给宋词的描写内容二者间的异曲同工之妙。将现代文文意与古诗歌诗意融合在一起,解题时一定要紧扣二者间描写的内容、抒发的情感等共同点,如它们都写到了夏日黄昏,荷花丛中摇荡的扁舟,舟上游兴正浓的女孩;同样都表现了荡舟者身心愉悦、流连忘返的情态。该文章转自语文 123 资源网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