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17章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24490158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宏观经济学第1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第1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第17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总需求曲线二、总供给的一般说明三、古典总供给曲线四、凯恩斯总供给曲线五、常规总供给曲线六、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第十七章 AD-AS模型,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AD Aggregate Demand),总需求总需求:一定时期内,对本国产品和劳务的 需求总量。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 求和国外需求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ADCIG(XM)总需求GDP总支出,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AD Aggregate Demand),总需求曲线总需求函数: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关系, 表示在某个价格水平上,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 产量。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总需

2、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 下降。,总需求函数的机制,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价格水平()利率()总需求量()。,实际货币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价格水平()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 ( ),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外贸效应: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购买 ( ) ,中国出口需求 ( ) ;同时,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相对 ( ) ,购买外国商品() ,使

3、得进口() 。两项相加,中国净出口 ( ) ,进而总需求量 ( )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已知:IS:r=(a+e)/d - (1-)y/d LM:r=ky/h - m/h若物价水平P1,则M=Pm,或m=M/P; LM为:代入r= ky /h - M/(Ph),价格水平为P1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1,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图示,y1,y2,y,P,P1,P2,y1,y2,y,r%,r1,r2,LM(P1),LM(P2),IS,E1,E2,D1,D2,价格水平为P2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2,两点连线,得到总需求曲线。, AD曲线的经济含义,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水

4、平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 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反映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 AD曲线的变动,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 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等参数。,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

5、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使AD曲线右移。,y1,y2,y,P,P1,y1,y2,y,r,r1,r2,LM(P1),IS1,E1,E2,D1,IS2,D2,如扩张财政: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新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AS Aggregate supply),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总供给总收入GDP。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宏观生产函数:整个国民经济中,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既定技术水平,使用总量意义的劳动和资本两种要

6、素: yf(N,K) N为整个经济的就业水平,就业量。 K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短期宏观生产函数,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N,K),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宏观生产函数,N0,N,y,y0,yf(N,K),y*,N*,劳动需求: 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劳动市场,劳动需求曲线,N0,N,W/P,(W/P)0,(W/P)1,N1,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供给,劳

7、动供给曲线,N0,N,W/P,(W/P)0,(W/P)1,N1,劳动市场的均衡,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第三节 古典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假设: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使劳动市场达均衡。就业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影响。,潜在(充分)就业量,取决于资源配

8、置情况,不取决于物价。,潜在(充分)就业量:在现有激励机制下,一个社会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yf,y,P,P0,P1,AD0,AD1,E1,E0,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AS,第四节、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价格水平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W/P1。劳动需求供

9、给。提高工资到原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N1,N,W/P0,N0,N2,ND,NS,W/P1,W/P2,W/P,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W/P2。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资太高,只能雇佣N2。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不均衡。,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y0,yf,y,P,P1,P0,E0,E1,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不能进行调整。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

10、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f之后,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AS,第五节、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C,P,y,A,A,B,B,C,E,yf,C,C,常规总供给曲线, AA:古典总供给曲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CC,P,y,A,A,B,B,E,yf,C2,C1,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特点, C1点:严重萧条。存在大量失业和闲置生产能力,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价格水平稍微上升。, E点:充分就业水平。但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都已经就业。, C2

11、点:如果产出继续增加,价格水平上升的就会很快。曲线的斜率越来越大。,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第六节、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短期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投资减少,AD左移。表明:经济萧条。就业和价格水平都低于充分就业。,P,y,AD1,E1,yf,AS,常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的移动,P1,E2,P2,y2,但是,价格下降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下降的幅度或者就业量下降的比例。,AD2,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由于某种原因。 AS左移。如:粮食歉收、石油涨价。,P,y,AD1,E2,yf,常规总供给曲线的移动,P2,AS1,

12、E1,P1,y2,AS2,E2表示滞胀状态Stagflation :经济停滞、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设总供给曲线y=2000+p、总需求曲线y=2400-p(1)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3)如果总供给曲线左移10%,求新均衡点。比较之。,解:(1)联立方程组: y=2000+p、y=2400-p得y2200,p200,(2)总需求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2400减少了10%,为2160。新的总需求曲线y=2160-p。联立方程组,得y2080,p80总需求减少后,价格下降,收入减少。经济处于萧条状态。,(3)总供给左移,指的是其在横轴上的截距左移。即2000减少了10%,为1800。新的总需求曲线y=1800p。联立方程组,得y2100,p300总供给减少后,价格提高,收入减少。经济处于滞胀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