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24470965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0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关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近两年,随着两个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尤其是“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使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工作的目标、性质、环境、对象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乡镇作为党和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是摆在我们基层党员干部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农村工作经验,有重点的深入到古恰乡的部分村屯农户进行了调查走访,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走访部分老党员、老教师和贫困户代表,征求意见建议。综合各方面情况,我觉得在当前实施“一免两补”的新形势下,农村各级组织和广大大党员干部在履行职责方

2、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通过调查我感到,由于近些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市场经济的锻炼,农村干部在转变工作职能 、驾驭市场经济、服务群众等方面有了新的进步,但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一免两补”政策的过程中,农村党政组织职能、乡村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出现了很多的不适应,影响了农村经济加快发展。2 / 10首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形势缺乏准备,思想观念不适应 。多数乡村干部面对新形势、新变化缺少足够的准备,思想观念一时还很难适应。主要体现有四点:一是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积极性不高 。谈到当前的农村工作 ,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现在

3、的农村工作没抓手、没法干” 、 “当基层干部没权了,没意思 ”、 “过去当干部扬眉吐气,现在当干部忍气吞声”等消极言论,畏难情绪比较重,多数人认为农村工作困难重重 ,办公经费缺口难解决 、历史债务难化解、人地矛盾难处理、农民难组织、农村公益事业难开展,等等。二是陷于传统工作方式不能自拔 ,缺乏转变作风的主动意识。大多数乡村干部从事基层工作时间比较长,摸索出了一套对过去农村工作来说比较适用的工作经验,但一遇到新形势、新情况就不灵了。有些年龄稍大、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对计划经济时期以“催、管、要”为主的工作方法比较熟悉,谈到如何管理农民振振有词,而一谈到如何服务就没话说了,有的甚至一味抱怨群众素质太

4、低,缺乏转变工作作风的自觉性 。三是观念保守,思想不够解放。在调查中感到,部分乡村干部仍用老观念、老眼光去分析和应对新形势下农村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对开创工作新局面没有创新意识,又不善于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老方法不管用、新方法不会用的问题比较突出。四是“等、靠、要”思想严重,感到没事可干或有事难干。有些干部3 / 10认为在新形势下税费收缴等硬任务少了 ,担子轻了,事少了,压力减轻了,工作自然好干了。也有的认为当前农村改革任务一项接一项,人地矛盾化解、历史债务处理、乡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一件比一件难办,只好一味等上边定框框、出政策 、给扶持,没有攻坚克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招数。在很多

5、乡村干部思想认识中存在着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无事可干和有事难干两个极端。其次,对集中显现的各种矛盾化解不力,应对招数不适应。 “一免两补”政策在给广大农民带来利益和一定程度上改善干群关系的同时,也使各种新旧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出来,相互交织在一起,给农村干部开展工作增加了难度 ,形成了一定的冲击。体现在农民对待干部的态度上,用一句顺口溜来形容就是“没事不理你、公事不管你、有事就熊你、出事就告你” ,使乡村组织管理农民的权力弱化、组织收入的能力弱化、党员干部的威信弱化,对群众的约束力明显削弱,影响力下降。通过深入调查 ,我感到当前的农村工作在经济领域最尖锐、最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地矛盾突出 。

6、二是乡村债务负担沉重。三是大部分村级经济脆弱不堪甚至崩溃。以古恰乡为例,年初以来我们接待的信访案件有 75%以上是人地矛盾引发的,现在全乡10 个行政村,外债较重或资不抵债的村有 个,占到了总数的 %。可以说,乡村干部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农民上访,4 / 10不但使乡村组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一旦出现上访问题,上级就会认为你没有做好工作 ,以前的工作成绩也就一笔钩销了。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乡村干部都觉得束手无策,毫无办法,只能听之任之。第三,对新时期的群众工作特点把握不准,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手段不适应。在座谈走访过程中,乡村干部普遍反映,村里的“一事一议”办法执行起来难度特别大。尤

7、其是一些兴修水利、改造电网、维修校舍、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 、科技培训等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常常是部分农民顶着不办而无法实施。面对这些问题,部分乡村干部不懂得适新应变,还在用逼、卡、压、摊等老办法,导致开会难集中 、公益事业难办、好项目难落实。通过调查我觉得,当前有些地方的干群关系不是紧密了,而是松懈了;不是融洽了,而是紧张了。个别村干群关系甚至达到了对立状态。分析其中的原因,固然有农民素质低下的因素,但我觉得乡村干部组织发动群众的方法僵化,对党的农村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政策掌握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解释不到位,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感召力不大是主要原因。特别是随

8、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用过去那些罚工罚款、收回承包地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实施村级5 / 10事务和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不灵了,就无计可施,束手无策。近两年,很多村屯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道路维修等普遍降低了标准,教育、卫生 、文化等公益事业的筹资筹劳更是无从谈起。第四,对群众亟需优质高效全方位服务的要求难以满足,服务意识和方法不适应。一方面 ,有些干部的服务工作与群众的需求对接不上 。在调研中,通过座谈了解到,一些乡村干部还没有从“管住”农民的思想倾向中扭转过来 ,不注重去研究掌握新形势下农民在政治、经济领域日益强烈的服务需求。当前农民在生产 、流通、信贷、销售、劳务输出

9、等经济领域,在居住、环境、卫生、文教、交通、养老等社会领域,都盼望乡村干部能够提供优质、高效 、全方位的服务,而很大一部分乡村干部服务农民的工作还仅限于传达一下会议精神,宣传宣传政策,跑一跑贷款 ,组织发放补贴资金等浅层次水平上,服务深度、广度、力度不够,群众不认可、不买账。另一方面,有些服务内容和行为群众不接受。前些年,很多乡村在引导农民搞种植业结构调整、发展畜牧业等方面曾通过无偿使用机动地 、减免税费、给补贴等方式为农民服务,但目前由于政策调整或乡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原来有效的服务方式不再有效或无法再用。在调查中,一些农民反映,县、乡提出大力发展畜牧6 / 10业的方法是对的,但在技术服务

10、、信息服务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正是由于服务不到位,影响了群众上项目、搞养殖增收致富的积极性。第五,对国家、集体 、个人利益格局的新调整应对迟缓,用市场化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适应。农村“一免两补 ”政策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经济利益分配向农民倾斜,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广大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但一些乡村的可用财力大大减少,国家安排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又不能充分满足需要。同时,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收益权、民主政治权的不断扩大,其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和强烈,一些乡村在经济上根本无力为农民提供服务。调查时有些乡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导

11、致乡村无法保证人员的正常开支。 “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 ,一些乡村“黑地”等问题的暴露,加上农村“两工”的取消,使乡村事务和公益事业难以运行。对此,很多乡村组织和乡村干部感到无能为力,只依赖于上级给政策、给资金来解决问题,不会面向市场想招数,对招商上项目、活化机制搞有偿服务、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 ,显得很为难、很费力 ,更不会利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公益事业难办的问题。7 / 10二、对策和建议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我觉得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抓好当前的农村工作。首先,必须抓住提高农民素质这个核心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在调研中,很多乡村干部都认为要想做好当前的农村工作,当

12、务之急是教育农民、改造农民。一是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采取集中培训和巡回讲解相结合、正反典型案例相结合的方式 ,定期组织农民学习经济合同法、承包法、劳动法、民法、经济法、婚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使农民法制观念和科技素质同步提高。二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要充分发挥农业中心的职能作用,大力发展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通过专家讲座、科技致富典型引带 、专业技术培训和组织农民参观典型现场等手段,强化对广大农民的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地确定新技术、新品种的培训内容,从而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要想方设法

13、激发农民出击市场的欲望和勇气,增强他们的冒险意识、机遇意识、信誉意识和竞争意识。要创造条件,组织农民参加各种经贸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品牌观念、自我推销意识 、产品包装意识,从而在观念和行动上真正进入市场。四是要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8 / 10要不断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引导、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要在发展农民党员、吸收农民协会会员、组织劳务输出等方面对那些不热心公益事业、不履行应尽义务的,加以约束和制约。其次,必须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线,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作为农村党员干部,中心工作就是抓发展,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在这方

14、面,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要办好“后勤” 。对群众在市场信息、科技培训、生产资料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党员干部要惦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好,全力当好群众发展生产的服务员。在种植结构调整、畜牧业养殖等方面,要给农民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当好他们的“勤务员” 。二是搭好“梯子” 。对一些有潜力、有进取精神的致富能手和种养大户,要给予特别关照,给他们单独“浇水施肥 ”,全力支持他们,并充分发挥其典型带动作用,在带领农民致富方面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扶持种植或养殖大户的例子)三是当好“家长”。农民比较重视眼前利益,他们最信奉“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在市场经济的今

15、天,这种做法显然吃不开了。有些时候,一些农民盲目跟风,看见别人养牛、养鸡也跟着养,结果却赔了。有时他们自己看好的东西,怕弄不好不挣钱,9 / 10心里没底不敢干。这时,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就要当好“家长” ,给他们以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放手大胆地干。(扶持贫困户搞种养殖的例子 ) 。再次,必须抓住转变职能这个重点,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只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人民生活富裕了,才能破解诸多矛盾和问题。目前,大多数村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 ,底子薄、资源少、矛盾大、困难多,发展滞后,要想实现乡村集体经济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发展的转变,就要开动脑筋、转换观念。一是善把劣势资源变为优势资源。就农村现状看,乡

16、村现有资源相对匮乏 ,原有资源大多开发完毕,可持续利用的很少 。对此,必须换个角度看问题,有些看似毫无价值的资源,只要科学利用和整合,就能成为优势资源。盐碱地、江湾地一般都作为废弃地来处理,但只要开发改造出来,大力推行盐碱地种稻、旱改水等,不仅改善环境,也能给群众带来实惠。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是普遍现象,如果转移不出去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只要我们各级组织为其外出务工搭桥铺路 ,就能把这些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挖掘出来。二是善于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从实践看,乡村两级负债现象十分普遍,没钱搞建设已经成了束缚发展的瓶颈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适新应变、转换脑筋、另辟新路,要善于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对于修路、防汛、农田基本建设等必须10 / 10干的项目,在没有投入能力的情况下,就要想方设法进行资源置换 ,既搞建设又不花现钱 。三是不当“官人”当能人。农村干部的职能应实现从领导到指导、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不仅做到熟悉农业科技 ,更重要的是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技术,靠本事去赢得群众的信赖,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