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报》参考答案

上传人:n****y 文档编号:24419809 上传时间:2017-12-0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报》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试报》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试报》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试报》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试报》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试报》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报》参考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考试报第1期第3版 现代汉语字音题专项训练参考答案板块一1.C(A.“量”读作lin,“貉”读作h;B.“鳜”读作u,“当”读作dn;D.“丧”读作sn,“解”读作xi。)2.B(A.“框”读作kun;C.“混”读作hn;D.“潜”读作qin。)3.B(A.“荫”读作yn;C.“翘”读作qio;D.“挞”读作t。)4.C(A.“辏”读作cu;B.“棣”读作d;D.“称”读作chn。)5A(B.“渍”读作z;C.“创”读作chun;D.“谑”读作xu。)板块二1.C(bo/b,mi/min,ln/ln。A.fi/fi,j,u/u;B.bi/bi,chn,sh/zh;D.fn,xi/yu,kn

2、/hn。)2.B(l,p,xu。Achu,j/j,b;Cxio/xio,di,qin;Ddo,pn/bn,dio/tio。),3.B(chun/chun,b/b,hn/hn。A.pio/f,wi,zi/zi;C.n,y,m/m;D.yn,b/b,m/m。)4.B(kn/kn,din/nin,m/m。A.jun,d/t,su/chn;C.shn/chn,/h,s;D.p,j,kn。)5.D(qn/qn,qio/k,chun/chun。A.ln,chun/chun,ji/ji;B.pi/pi,sui/su,y;C.zhn,ji,cu。)6.B(zhn,dn,ju。A.p,xin,ch/du;C.j

3、n/jn,qio,sh/zh;D.b/p,b/p,k。)7.A(A.p/pi,lo/lo,jin/qin;B.w/w,q/q,sh;C.hun/wn,cu/cu,n;D.ku,wn/wn,ch/sh。)8.B(A.yn/yn,xn,qio/qio,jin;B.hn/hn,pio/pio,p/pi,bn/bn;C.j,x/q,ku/wi,d/sh;D.zhu/zhu,m/m,j,q/qi。),9.C(Ad/du,mn,ju/jio;Bq/x,p/b;Cyun,pin,ku;Dhu/hu,xn,ji/j。)10.A(Ak/ki,qio/sho,q/j;Bjio/xio,u/u,qio;Cn/hn,

4、chn/chn,ch;Db/qn,dn,yn/yn。)11.B(A.m/m,sh/zh,b;B.cho/zho,d/t,l/l;C.chu,ch,ju/mi;D.hui,xu/xi,qi。)12.(qio/k,u/fn,ju/jio,mi/m。.c/s,tu/t,ku,b;.jin,zhn/shn,su/jn,li;.shn/xn,wi/hu,j/q,xi。)13A(A./,/,/;B.,/,/;C.,/,/;D./,/。)14.C(A.bn/bn,pn,zhu/zhu;B.bn/fn,zhn/dn,c;C.xin/qin,j/zhi,p/b;D.yn/yn,qin,d。),15.B(b/p,

5、pn/bn,sh/y。Ay,zh/shn,cn/cn;Cjin/xin,zh,y/x;Dji,shn/shn,hn/hn。)板块三1.A(B.“刀耕火种”中的“种”读zhn;C.“苍劲”、“遒劲有力”中的“劲”读jn;D.“占卜”中的“占”读zhn。)2.B(A.囤tn粮,囤tn积居奇;C.头发f,令人发f指;D.横hn生枝节。)3.D(A.“着墨”、“着手成春”中的“着”读zhu;B.“症结”中的“症”zhn;C.“横财”中的“横”hn。),第2期第3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项训练参考答案,版块A1.C(“诞生”为出生的意思,“诞辰”是生日的意思,此处应为“生日”,所以选“诞辰”。“

6、学历”,指学习的经历、历史,一般指毕业证明;“学力”,指通过学习而达到的程度。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水平;但有“学力”的人,则是有水平的,所以此处应选择“学力”。“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此处应为“国是”。)2.D(“质对”,指对证、对质,显然不合语境;“质询”,指质疑询问。“坦承”,指坦然承认;“坦陈”,指坦然陈诉。此处的意思是该市负责人承认事实的意思,所以应用“坦承”。“反之”,指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词;“否则”,指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一般指结果,多用于贬义。),3.D(“踪迹”,指行动留下的痕迹;“踪影”,指寻找的对象,多用于否定句式。“给予”,给,也做“给与”,如

7、“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可在“帮助”和“同情”前加某人;“给以”,同“予以”,后面只涉及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涉及接受的人,如“给以表扬”、“给以批评”等。“更加”,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用于相同或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越发”,多用于同一对象之间的比较,用于两个或更多分句前后呼应的场合。)4.B(“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或因果关系。“受权”,指接受国家或上级委托有权力做某事;“授权”,指把权力委托给他人或机构代为执行。“披阅”,指披览,阅读;“批阅”,指阅读并加以批示或批改。)5.A(“卖点”,指商品等能够吸引购买者购买的地方;

8、“买点”,指购买者认为商品值得购买的地方。“乃至”,用在并列成分中末一句之前,表示这一句更加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其一是“一直到”,其二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反思”,着重指总结经验教训,以励将来;“反省”,着重指认识个人错误,以求改正。),6.B(“造就”,指培养使有成就;“成就”,指完成(多指事业)。“怨府”,指大家怨恨的对象;“城府”,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调节”指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理”,指调养、调护,照料、管理等。)7.A(“误解”,指理解不正确;“曲解”,多指故意的。“缘于”,指原因在,是因为;“源于”,指源头在,根源在于。“轻率”,指说话做事

9、随随便便,未经慎重考虑;“草率”,指做事马虎,敷衍了事。)8.A(“原形”,指本来的形状、原来的形态;“原型”,指原始的类型或模型。“始终”,副词,表示从头到尾持续不变;“一直”,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历来”和“从来”意思相近,但“历来”后面不用否定式。)版块B1.B(“流传”,指事迹、作品等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给后代。“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指幽深。“简朴”,侧重“简单”;“俭朴”,侧重“俭省”。),2.(“狙击”,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阻击”,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可表示以防御手段阻止疾病、病毒等的扩散和进攻。“传颂”

10、,指传布颂扬,往往与事迹搭配;“传诵”,指传布诵读称道,往往与人或文学作品搭配。“樊篱”,比喻对事物的限制;“藩篱”,比喻门户或屏障。“继而”,强调接下来的情况、动作和前面的情况、动作的先后关系和承接性,常与“始而”、“先是”搭配;“既而”,强调前后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一般单用。)3.C(“制订”,创制拟定,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制定”,指定出法规、计划等。“定性”,指对犯有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的性质或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定量”,指测定物质所含成分的数量。“因此”,指因为这个,表解说原因;“所以”,一般直接表结果,且最好与“因为”呼应。“不仅还”表递进,“既又”表并列

11、,本句表意重心在后半句,故用“不仅/还”。),4.D(语段中,“严格的选择”之后,语意有转折,所以第一个空应填入“但是”。由此可排除A、C两项。第二空B、D相同。“卓越的画师”至段末,是一个二重复句,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所以应当排除B项。)5.B(“生息”,指生活生存、生长繁衍,多用于人口;“栖息”,指停留、休息,多用于鸟类。“即便”,表假设和让步;“如果”只表假设。“演化”,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进化”,指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渐发展变化。“或”,表示在连接的几个成分中选择一个,结果带有某种不确定性;“到”,直到,表示达到的较为确定的时间。)6.D(“独树一帜”,指单

12、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与“风格”搭配,应用“独树一帜”。“情趣”,指性情志趣或情调趣味;“雅趣”,指高雅的意趣。在“对宋词的品鉴、仿作”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等语境中,用“雅趣”更佳。“精致”,指精巧细致,为形容词;“精品”,指精心制作的上乘物品或作品,为名词。前面的中心词是“旧体词”,后文又有“古人佳作”,所以此处应用名词“精品”。),7.B(“钟爱”,指特别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畅快;“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

13、接二连三。“暗香浮动”为化用,不可改动。“犹如”较文雅,“好像”较通俗。)版块C1.B(“捞取”,指通过歪门邪道获取,多用于贬义。A“必需”多指物质上的必要,既可作谓语,又可作定语,此处应改为“必须”;C“深入浅出”,指讲话或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不能用于绘画或构思方面;D“驴唇不对马嘴”,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事物不相吻合,本句说的不是答非所问,而是拿不出理据。)2.但还而却当然如果,第3期第3版词语(包括熟语)实战训练 参考答案,1.B(A“侧目”,指不敢从正面看,形容畏惧,或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此句没有畏惧或愤恨的意思,词语使用错误。C.“汗牛充栋”,一般用于“书”,不用于“人”。

14、D.“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此处应改为“不闻不问”。)2D(“歪嘴和尚念经老跑调”,指说话办事抓不住中心,好事也办坏了。此处用得正确。A.“惠赠”,是敬辞,应改为“优惠”。B.“路人皆知”,指某些人的野心、隐私等为人所共知,不能用来指“影响”。C.“无可厚非”是说做得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而此处中方的正常巡航做得很好,所以不能用“无可厚非”,而应改为“无可非议”。)3.B(A“望其项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中。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风景或艺术好到了极点,不能用来形容听觉。D.“不可胜数”,指数量极多,此处用“不一而足”比较恰当。),4.B(A“生机盎然

15、”,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用在此处不合语境。C“不绝如缕”,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用来形容人多。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歌唱等像飘着的云和流着的水那样自然流畅,不能用来形容时间过得快。)5.D(“高不成低不就”,指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用得正确。A.“星罗棋布”,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不能用来修饰“交通网”,应改为“四通八达”。B.“珠圆玉润”,指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不能用来形容明月。C.“吃小灶”,比喻享受到他人给予的特殊照顾,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6.C(A.“鳞次栉比”,指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B.“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此处颠倒了主次。D.“司空见惯”后不能带宾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