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424950 上传时间:2017-07-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2005-11-01 22:25, 大厦, 5992 字, 0/413, 收藏 | 引用试论中学生不良的阅读心理及其矫正张志公先生早在 80 年代就指出:“怎样读得好读得快、理解得准、敏锐地抓住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并记得住,怎样使读的效率高,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不少学者的对象。 ”十余年过云了,中学教学中阅读效率低下仍然是一个大难题。原来何在?恐怕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漠视阅读的本质,以至在阅读教学中发生偏差密切相关。教育心理学家上就指出,阅读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是一种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认知活动。可是,不少语文教师只把它当作是一种纯智力活

2、动,仅仅看作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过程,因此,较多在阅读方法、阅读技巧以及具体文章的解析上下功夫,而忽略了阅读教学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阅读心理的研究与指导。一、阅读心理与阅读效果有明显的相关性笔者研究发现,中学生阅读的目的境界与中学生阅读效益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阅读目的境界的高下,动机的强弱,会直接对阅读的效果产生影响。此外,尚有多种心理因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阅读的效果。一方面,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产生不同的阅读行为,从而导致不同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阅读效果又会反作用于(强化或弱化)阅读心理与行为。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多种内容的阅读心理,对阅读行为与阅读

3、效果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力。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更能找到充分的例证表明:中学生之所以不能进行成功的创造性地阅读,很多是因为他们不良的阅读心理与行为使然。二、中学生阅读中不良心理行为的具体表现我们的观察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在阅读中普遍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心理行为,它们的表现开工多种多样,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盲从心理这种心理行为较寺发生在有依赖傾向的学生身上。其特点是没有目标、没有计划、不动脑筋、不爱思考、不懂选择、盲目仿效,喜欢随大流。但盲从的结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阅读个性,甚或取短损长,使阅读流于开工。在中学生不良阅读心理行为中,此类心理行为约占 9%。浮躁心理这种心理行为反映为较高的焦虑水平、此

4、类学生的特点是缺乏自信心,急于求成,只江中于阅读的数量,忽略阅读的质量,阅读时囫囵吞枣,不愿作深入的思考;东翻一本,西翻一本,如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扔一个;或者阅读时心不在焉,忙碌大斗天,最终空空如也。这类心理行为所占比例较高,在毕业班学生身上表示尤为严重,约占 29%。慵懒心理具有狐独和抑郁倾向的学生较多存在这种心理行为,一般以差生为主。其特点是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意志和毅力,阅读时显出懒洋洋的神态,没看几行书,便昏昏欲睡;阅读时不动笔墨,不爱讨论,思维处于停止状态。其基本心态是反正读了也白读,倒不如“破罐子破摔” 。这种情况约占7%。敷衍心理这种心理行为既可能出现在学习困难学生的身上,也会出现

5、在数理尖子生身上。其特点是对阅读的意义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一般没有阅读的高峰体验,视阅读为苦使。他们之所以阅读,不是因为兴趣,更不是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而是尊教师之命,被迫为之。此种情形也在不少数,约占 18%。偏爱心理这种心理行为一般反映为目标、动机等较大程度地受兴趣的左右。此类学生可能喜爱读书,但所读之书非常单一。如有的人专爱读言情小说,有的专爱读武侠小说,有的专爱读抒情散文,有的专爱读现代诗歌,而更多的却存在于学科偏爱上。应当说对成人而方言,读的专一,可以研究得深刻,更易出成果,但对中学生而言,阅读中的偏爱心理却大为不妙。中学生正是打基础,长知识的年龄,需要接受各种科学文化知识

6、的熏陶,如果阅读面太窄,会破坏学生的知识结构,导致学生视时取狭窄,想象贫乏,创造受抑。为类心理约占 13%。功利心理学习类子生或升学愿望特别强烈的学生身上较多存在这种心理行为。尽管他们的阅读自觉性远胜于一般学生,然而,他们的阅读毕竟带有强烈的功利色彩,因此他们在学科阅读中,表面看起来要比有偏爱心理的学生平衡,然而仔细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所读的都是跟高考有关的材料,而且只读带有练习题的材料,说穿了,他们的阅读只是为了熟悉题型,掌握解题方法,甚或是猜题押题,试图在关键性的考虑中取得高分。本质上,这也是一种偏爱心理导致的偏食行为,而造成的结果可能比一般性的偏食行为更糟。因为他们只学到了一些应试手

7、段,而丧失了人文本质。这类心理现象约占19%。破坏心理此种心理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易冲动、且自尊心很强的双差生身上,反映为一种破坏性行为:自己读不进书,也不想别人安心读书,例如故意怪声怪气地读,时而默不作声,时而提高八度,时而滞后,时而超前,时而怒吼,时而尖叫,或边读边敲桌子,或开玩笑,搞恶作剧产生这种破坏行为的原因较复杂,但不外乎发泄不满、平衡心理、引人注意、获得快感等等。这种心理行为所占比例最少,在重点中学中更为少见,一般约占 3%。三、中学生不良阅读心理行为的矫正既然在中学生阅读中普遍存在着不良的阅读心理行为,而且它们对阅读的效果产生明显的影响,就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仅就我们在教学实

8、践中所采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矫正步骤和措施略加介绍,以作引玉之砖。1、明确矫正原则我们认为,任何教育行为都必须有原则作指导,只有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才能达到科学规范、有序高效的目标。我们在对中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不良心理行为进行矫正时,主要遵循以下四大原则:(1)针对性原则心理行为矫正必须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制订相应的对策,实施以个性化为核心的分层教育,使心理行为的矫正指导能够有效地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每一个环节中。(2)经常性原则心理实验和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人的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顽固性,而且其发展不是直线型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反复之中。因此,当我们在纠正学生的某种不良心理行为的过程中,

9、必须做到既有耐心又注意巩固,以免学生“旧病”复发。(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是教学的重要原则,在心理行为矫正过程中体现尤为明显。因此,只有尊重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把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内化为自己的动机和目标,才能自学地云纠正在阅读过程中因不良心理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反之,如果“牛不喝水强按头” ,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那么我们的教育就适得其反了。(4)正强化原则学生在心中产生的任何想法以及外现为任何行为,站在他的立场上看得自有其道理,因此在心理行为的矫正过程中,尽量少用强制性措施,少一点批评指责,多一点表扬鼓励,制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尽可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此教

10、师的教学设计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2、构建心理行为指导模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要有效地矫正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不良心理行为,必须有一套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模式,通过对该模式的推广,以产生规模效应。(1)诊断正如医生治病,首先得进行正确的诊断,矫正学生的心理行为同样需要把好脉。其内容包括:心理源中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心理行为都有其根源泉,例如:身体状况、思维情绪、家庭环境、教师习惯、人际交往、个个经验、偶发事件等等,只有正确地找到了心理源泉,才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心理特征如前所述,在中学生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众多的不良心理行为,我们需要掌握的是就某一个体而方言具有哪几种心理行为,是如何表

11、现的,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等。 心理程度中学生不良心理的程度,反映为不良行为的水平,据觜们将其分为三级,一级为偶发性行为,二级为常发性行为,三级为稳定性行为即习惯。(2)计划教师在着手对不良心理行为矫正之前,必须制订科学的计划,内容包括目标的确立,矫正的步骤,活动的安排,措施的落实,效果的检测等。(3)指导这是不良心理行为矫正的实质性步骤,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这里包括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具体的方法(详见下文)等。(4)评价这是不良心理行为矫正的终结性阶段,是对心理行为诊断正确与否、计划是否到位等一系列工作的评估的反馈。通过这个步骤,矫正工作进入更高一级的循环,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行为在尊重个性

12、的基础上更加科学规范,更好地适应学校教学的要求。3、创造成功的矫正方法根据矫正原则和心理指导模式,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初中中,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现抬起取其中的八种加以简释,权作给广大教师的八点建议。(1)情感认同在心理行为矫正之前,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教,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明白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懂行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意义。从而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这样师生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情感认同,在矫正问题上达成共识。这一步睦起来是老生常谈,然而真正云做或者说做得好的教师却并不多见。(2)确立标准要矫正不良阅读心理,必须对此种心理下产生的行为当与不当之标准与

13、奖牌之理由事先解说清楚,使学生在自我规范中做到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在让学生了解阅读中的种种不良心理与行为习惯后,还要求学生明白在阅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古人在这一方面有许多论述,如朱熹曾说:“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静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 ”但古人或当代伟人的哲言事迹,对学生来说总觉得隔一层,因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大讨论,确定良好的心理及此种心理下产生的良好行为的基本标准。例如“八读”:读而思,读而疑,读而问,读而摘,读而批,读而写,读而议,读而辩;“四不读”:身不端正不读,心理舒畅不读,手无笔墨不读,注意涣散不读;“三查”:查记忆库、查工具

14、书、查参考资料等。 (3)自我增强在心理行为矫正中,揩模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改变了学生被动地接受奖与罚的外在控制,而转向主动学习向状况的自我匡正方式。所谓“耳濡目染” 、 “见贤思齐” 、 “见善则迁” 。但我们并不立足于古今中外那些具有良好阅读心理行为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而是努力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周围寻找成功的楷模。我们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最钦佩的那个人,接着写下自己在阅读方面钦佩他的原因。然后以此为楷模,订下行为的标准,时常拿来对照、评价、改正自己,进行自我规范。当学生觉得自己的行为符合了标准,就会感到江中,江中之后就强化了他所模仿的行为,最终形成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这就是心理学所谓的“

15、自我增强的效能” 。(4)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一种高层次的学习策略,它最充分地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根据美国教育家斯腾尔伯格对我监控七种成分的归纳,确定了对中学生在阅读中的不良心理行为进行矫正的四大内容。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总量的存在和这一问题的性质,或者说弄清楚这一具体的心理行为属于哪一类;其次选择某种策略,控制并矫正不良心理行为;再次,临控或追踪心理行为矫正的基本情况,如矫正的程度,还需要作哪些努力,当前应该做什么等;最后对任务(行为矫正)完成好坏的内容反馈(自我评价)和外部反馈(他人评价)有所了解。 (5)正确归因海德等人提出的归因理论,对于学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它借

16、鉴到阅读教学中,我们地发现,学生往往将自己阅读效益代归因为稳定的不可近代的内在因素能力,或稳定的不可控的外在累素工作难度,而很少将之归因为不稳定的可控的外在因素努力与行为。同样,在心理行为矫正,些学生无动于衷,也是因为他们早在心中进行了自我否定,作出错误的归因,因此,我们应当教会学生正确归因,树立矫正不良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益的信心。(6)自我效能自我效能这一概念是由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都拉提出的,是根据自己以行为表现经验,对某一特殊工作或事务,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论,中学生矫正阅读中不良心理行为有矫正的能力,他才能达到矫正目的。而我们的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在矫正指导中,特别注重学生积极正确的自我效能的培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如读书卡片和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心得交流、阅读“挑疵”大赛、长篇读物导语评比等)帮助学生获得高峰体验,使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