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

上传人:Co****e 文档编号:24082390 上传时间:2017-11-16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端装备制造行业:高端装备产业升级,把握智能化和国际化(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目 录 高端装备发展的驱动因素 智能 制造 智能物流 锂电 设备 智能 驾驶 走出 去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 投资逻辑 3 目 录 高端装备发展的驱动因素 智能制造 智能物流 锂电 设备 智能驾驶 走出去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 投资逻辑 4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驱动 因素:政策因素 高端装备发展机遇 :智能化 国际 政策: 1)美国 2012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攻领域); 2)德国工业 4.0战略(确立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两大主题); 3)日本 2015年版制造白皮书 (机器人、 3D打印、清洁能源汽车等,强调智能制造与物联网的应用); 4)英国制造

2、2050(注重价值链整合); 5)印度制造战略(鼓励 FDI,低行业准入标准、改善国内营商环境) 国内政策:中国制造 2025 1) 2015年 5月,我国出台了 中国制造 2025 ,为 制造强国建设第一个十年提供了行动指南 。截止 2016年底, 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和高端装备制造创新 工程已经 全面启动 实施。 2)试点示范 工作稳步推进。工 信部在 全国批复 了宁波等 12个城市和苏南 5市等 4个城市群,一共 31个城市作为“中国制造 2025” 的试点示范城市 。 3)下一步,工信部计划从 4个方面继续推进“中国制造 2025” 的实施落地。一

3、是继续推进五大工程的实施;二是抓好“中国制造 2025” 国家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三是开展新一轮大规模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四是持续优化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 5 1)国内市场:人口红利下降和产业升级的推动,国内企业对于智能化装备的需求提升 2)国际市场:全球化趋势;一带一路下的产业升级与转移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驱动 因素:市场因素 成本优势下降 波士顿咨询公司 对全球前 25位 领先出口 经济体四大问题 进行比较: 制造业工资 、 劳动力生产率 、 能源成本和汇率 。 结论: 成本竞争力在多个经济体有所提高 ,而另一些经济体则相对下降 。 中国 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 优势减弱 到 5%以

4、下 。 人口红利消退 普 工工资不断上涨 。 根据 2017年 6月份 “ 中国企业 -劳动力匹配调查 ” 报告显示 , 2006年至2015年的十年间 , 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将近一倍 。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6 高端装备发展的驱动因素 智能制造 锂电 设备 智能驾驶 走出去机遇 人工智能 投资逻辑 目 录 智能制造产业链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8 服务的智能化 在线监测、远程诊断 云服务 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 定制化生产 产品追溯 管理的智能化 生产管理 物流管理 产品的智能化 芯片 传感器、机器视觉 生产方式的智能化 智能工厂 智能设备 智能制造的 五

5、大方向 智能制造:具体内涵 典型的智能制造模式 代表企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青岛红领、佛山维尚、浙江报喜鸟、美克家居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模式中国商飞、中航工业西安飞行所、长安汽车、三一集团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远程运维服务模式 陕鼓动力、金风科技、哈电机、博创智能供应链优化为核心的网络协同制造模式 西飞工业、潍柴动力、美的集团、泉州海天打通企业运营“信息孤岛”为核心的智能工厂模式海尔集团、九江石化、宝钢股份、东莞劲胜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模式 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康缘药业、丽珠制药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模式 镇海炼化、江西铜业、唐钢公司基于云平台的社会化协同制造模式 航天智造、山东云科技、矿冶总

6、院柔性制造模式 宁夏共享、宁波慈星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工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领域扩大 9 需求结构 1) 汽车行业占比最高 , 应用最为成熟 。 2) 3C行业是第二 大应用领域 。 3) 应用向 家具家电 、 五金卫浴等一般工业领域发展 , 并延伸 至塑料 、 橡胶 、 食品等细分行业 。 以 中国为代表的亚太 市场是工业机器人主要 增长引擎 。 1月 -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 9.53万套, 同比增长 69.4。 资料来源 :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 银河证券研究部 资料来源: IFR,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2012-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及增长率 工业机器人 :核心零部件国

7、产化获得突破 10 国产工业机器人附加值偏低 1) 国产机器人应用主要集中在搬运 、 码垛 、上下料等中低端市场 , 附加值偏低 。 2) 部分 机器人企业处于亏损或者微利 状态 。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获得 阶段性 突破 1) 减速 机 : RV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是工业机器人最主流的精密减速器 。 国产 RV减速 机 在 扭转 刚度 、 传动精度等稳定性和精度 指标 、 耐 疲劳强度方面差距也比较明显 。 国产 RV减速器主要由南通振康 、 秦川机床 、 武汉精华 、 浙江恒丰泰和浙江双环传动提供 。 2)伺服电机 &控制器 : 高端 伺服系统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精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8、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伺服电机领域的领先企业包括汇川技术、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埃斯顿等。国产 控制器 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差距 。广州 数控、广泰数控、埃斯顿 等研发 了控制器与控制系统。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工业传感器: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11 工业 传感器应用领域逐渐 扩大 1) 国内目前传感器应用占比最多的是工业和汽车领域, 发展最快的是汽车电子和通信电子应用市场 。 2) 在智能农业 、 智能交通 、 智能楼宇 、 智能环保 、 智能电网 、 健康医疗 、 智能穿戴等领域 , 传感器同样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 。 3) 主要细分领域用途: 工业传感器:集成了触

9、觉传感器 、 视觉传感器 、 力觉传感器 、 接近觉传感器 、 超声波传感器和听觉传感器等多种传感器 。 汽车行业:智能传感器将逐步取代传统的传感器 。 电子制造行业:传感器满足高精度检测的需要 。 食品加工与包装:提升自动化 程度 。 资料来源:捷配电子市场网,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传感器市场规模及增速 2016年我国工业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 181亿元。随着智能工业的进一步实现,工业传感器的应用将逐步加大,预计到 2020年,全国工业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308亿元 。 资料来源:赛迪顾问,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12 工业传感器:高端产品国产化任重道远 工业传感器市场占有率发展目标 重点领域技

10、术路线图 中,新型工业传感器在 2020年的近期目标是,将智能型光电传感器、智能型接近传感器、中低档视觉传感器、 MEMS传感器及芯片、光纤传感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 20%。 高端 制造领域传感器国产化率较低 1)我国 传感器设计技术、材料控制技术、生产技术、可靠性技术和测试技术不断发展成熟,量产能力逐步提高。力学量传感器、气体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压敏传感器等传统传感器,不仅在国内市场份额逐步增长,同时还有部分出口。目前我国在高射频 RFID产品领域和气体传感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达到市场份额的 60%-90%。 2)石油化工 等流程工业 来需要 用到的新型高端工业传感器较少

11、 。但 在高端制造领域,传感器的国产化率还很低。高端电机、视觉、力觉等高附加值的传感器我国还不能大规模生产,只能依赖进口。 Eg. 我国首个面向 工业 4.0的 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和示范生产线以 中科院沈阳研究所 自主研发的 WIA-FA技术为支撑,融入一系列前沿核心技术,有着极高的灵活性和智能化,但就其应用的传感器而言,主要还是进口产品 。 机器视觉:我国处于发展初期 13 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1) 据 American Imaging Association 预测 ,2014-2018年 的年复合 增长率为 8.2%, 2018 年全球计算机视觉市场将达 50亿美元左右 。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

12、、 日本的第三大市场 。 2) 在 中国制造 2025 的推动下 , 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增速预计将保持在 20%左右 , 预计 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预计为 54.7 亿元 。 机器视觉应用领域 1) 在全球计算机视觉产业中半导体 、 电子制造占计算机视觉比重 46.4%。 2) 国内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应用在半导体及电子制造领域 (2015年占比高达 46.4%), 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SMT贴片 、 AOI/AXI设备以及连接器检测上 。 此外 , 主要应用领域还包括汽车 、 制药等 。 3) 国内计算机视觉企业在工控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系统集成应用 , 而消费领域的应用多与人脸识别 、图像处理

13、相关 。 如旷视科技主攻人脸识别 , 为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等金融平台提供面部扫描系统 。 机器视觉:软件和算法是核心,场景应用是关键 14 核心:软件 和 算法 商业模式: 软件 平台开发和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 服务 关键成功因素软件服务技术算法驱动者“技术层+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深耕算法和通用技术,建立技术优势,同时以场景应用为入口,积累用户软件。视觉软件服务按处理方式和存储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在线API 、离线SDK 、私有云等。该种模式符合以算法工程师为主的服务商,提供企业级服务。软硬件一体化生态构建者- - - “全产业链生态+ 场景应用”作为突破口关键成功因素:大量计算能力投入,积累海量优

14、质多维数据,建立算法平台、通用技术平台和应用平台,以场景应用为入口,积累用户。机器视觉发展模式模式行业内互联网巨头 、 实体企业并购 活跃 1)苹果、英特尔、 Facebook、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沿着与主业有协同效应的方向布局,并购对象多为为图像识别、建模,应用领域为无人驾驶、无人机、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 。 2)百 度、腾讯、阿里三巨头也先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力,或自研或收购。其中百度斥巨资进行包括计算机视觉在内的人工智能研发与无人驾驶、盲人机器人等应用。阿里巴巴通过投资等占据人脸识别、 VR 应用市场的强势地位。腾讯搭建“优图”平台。海康威视在蒙特利尔建立研发中心,在硅谷建立研究所

15、,彰显了其积极在“机器视觉”业务领域布局的决心 。 机器视觉 :细分领域代表性 龙头公司 15 3) 机器视觉代表公司 1) 国外企业如康耐视 、 基恩士等技术领先 , 国内机器视觉厂商尚无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 。 国内大部分机器视觉公司都是国外机器视觉品牌的代理商 , 劲拓股份目前正在积极布局机器视觉领域 。 2) GGII数据显示 , 2015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 61.2亿元 , 全球占比 14.9%, 同比增速为 28.57%, 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 2016中国机器视觉公司营收 TOP20排行榜 , 其中 2015年中国机器视觉 Top20公司营收总额在 32.8亿元左右 。若除去公司中非视觉业务收入 , 中国机器视觉 Top20公司营收约占整体市场规模 37%左右 。 工业 软件: MES系统是核心 16 Eg. 正业科技发布的 MES系统 正业科技 MES系统,结合自有的自动化设备,软硬件同时起跑,强强联手一举解决了客户难点,帮助客户优化生产现场管理,提高效率,实现工厂智能化。 MES系统是工业软件的核心 1) MES系统作为智能自动生产线设备的配套解决方案,是智能制造的枢纽。MES系统是一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