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23775 上传时间:2017-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越良电大毕业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艺术性探究目录马越良一、 内容摘要二、 古诗十九首抒情情感之真三、 古诗十九首中表现出的强烈的孤独感1、 离别情感见孤独2、 忧虑人生无常之感见孤独3、诗歌表达意象中的孤独感四、 古诗十九首中的抒情角度转换五、 古诗十九首艺术性的深远影响六、参考文献古诗十九首艺术性探究内容摘要:古诗十九首 ,最早见于文选 ,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录,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古诗十九首的高超艺术成就既是人之觉醒的典型的表达方式,又是其达到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因此被誉为“五言冠冕” 。它表达情感真切自然,抒情方式含

2、蓄委婉,艺术风格温柔厚重。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新体诗的星宿海:它一方面继承了诗三百篇,另一方面开创了建安魏晋的五言诗的风气。它的艺术价值也达到了纯熟境界,既有完整优美的外形,又有丰富充实的内容;而表现的方法,特具的风味,更是妙得难以用语言形容出来” 。难怪钟嵘誉之为“一字千金” ,胡应麟叹其“天工神力,时有独至。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 抒情人称 孤独感 抒情角度一、论古诗十九首抒情情感之真古诗十九首从思想和内容上分为思妇怀远和游子思乡两类,其中思妇诗八首,游子诗十一首。尽管在内容上差异较大,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所抒发的情感都是至诚至真的。以思妇诗第一首行行重行行为例,其全文如下:

3、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全诗一开篇便点明游子行不归,思妇的离愁别恨由此而发。在久别思深的心情中,思妇必然产生“浮云蔽日”的想法,但诗的结尾却笔锋一转,以贴切的安慰和深沉的祝愿归结全篇,其思念之深远,感情之真切,不得不令人赞叹。再如游子诗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 。全文如下: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游子思乡,这只是一般的心理状态,但作为本篇的主题思想,诗人所要抒发的

4、真正的感慨却是“同心而离居,忧伤心终老”两句。所谓“同心人”是“所思人” ,也就是在“旧乡”的妻子。夫妻是共同生活的终身伴侣,很好在一起生活是双方共同的愿望,也就是乐府 白头吟所说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通过这两句,诗人把思乡念家的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汉书 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是一切民歌的基本精神,尤其是在古诗十九首中体现的更为深刻。首先要存在真情实感,然后才有可能写出感情真挚的诗歌。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文人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他们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

5、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这与后期的慷慨磅礴的伟人大作相比,更加贴切普通人的情感,也因此更能引起多大人的共鸣,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二、论古诗十九首中的孤独感古诗十九首出自汉代文人之手,但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尽管这些作品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但它们却存在着一个很大的共性,即都拥有一个颇为一致的主题:对时光易逝的感伤和空间辽远的恐惧,这是寂寞中的无奈,亦是孤独中的伤痛。它以其摄人心魄的感伤情调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从诗歌的内容上来讲,它触及了人生最基本的情感:离别的情感、失意的情感、忧虑人生无常的情感,而这三类情感无不同时表达了人的内心的一种真实的情绪孤独。从诗歌创作的形式上看,诗歌在意象表达方

6、面也体现了这一种孤独感。1 离别情感见孤独 所谓相思定当远隔,孤独亦必然。思妇伤怀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相当传统的主题,而抚慰和排遣内心的孤独可谓是中国古代思妇诗的主要基调, 古诗十九首也不例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思妇诗,在十九首中共有八首,如:“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 )荡子不归,辜负了岁月年华,更勾起了思妇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庭中有奇树 )庭中奇树开了花而情人却远在他乡,手持朵朵鲜花之时思念之情更不能已。青春独卧,情思难寄,忧伤的女子似乎只有在孤独的伤痛中把红颜老去,这里以乐景衬哀情,孤独悲凉

7、之感跃然纸上。 “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何来迟。伤彼蕙兰花,含英扬光辉。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冉冉孤竹生 )主人公把自己比作“寂寞开无主”的幽兰,无奈地怨嗟着“过时而不采,将随秋草萎” ,她耿耿于“悠悠隔山坡” ,然而,道阻且长,会面已不可知。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 ”(凛凛岁云暮 )美人千古哀怨,夫君已有外遇,致使佳人寒夜独宿。情深如梦,因思成梦,故而才有“梦想见容辉”的欢快而又伤感的梦境出现。梦里欢乐,夫妻携手同车归,让人流连忘返。可悲的是这毕竟只是梦,梦醒后的失望,更让女子恍恍惚惚。本只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

8、有灵犀一点通” ,但对于主人公来讲,只是她单相思的白日梦而已,夫君依旧贪恋新欢,不知何之, “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 ,春梦了无痕,佳人重感伤!倚门落泪,唯梦聊以自慰。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孟冬寒气至 )月满月缺,岁岁年年,时光就这样匆匆而过,青春年华就这样随时光蹉跎而凋零。回忆之中,忽得心上人一封家书,挑灯百读之余,更是天天放置于袍袖之间,一有时间就拿出来抚摩、观看,相思无助之余只有睹物自怜。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客从远方来 )夫君迢迢万里以外,托人捎来一端锦绮,让美丽女子惊喜交集。物轻心意重,女子心中燃起无限的欣喜与盼

9、望,千针万线,把所有的痴情和等待,皆缝入合欢被中。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这里是作者对十九首中思妇诗的总结,它明写天上的牵牛和织女两星,实刻人间悲剧,状写夫妇离别之苦,却透露出诗人的主观孤独。 2 忧虑人生无常之感见孤独 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面前,人无法掌控自己,因为他是那样的渺小和短暂,等待他们的只能是生命的消失和消失以前的孤独。这种孤独在后来的阮籍的咏怀诗三十三“一日复一夕”中也有所体现,他感慨于:“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 ,人即使能逃脱社会的苦难,但最终也难逃生命的终结。生逢乱世的穷愁潦倒的文人,命运多舛,生存艰难,朝不虑夕,生存于短促狭小

10、的现实世界,他们无法超越现实世界中的时空束缚。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 )文人们无法摆脱时间恶魔的纠缠。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驱车上东门 )他们叹惋着生命的短暂,但却无法回避时间对生命的侵蚀。诗人在今日良宴会中亦迷茫:“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面对现实,这些孱弱的文人无力改变现状,悲世忧生的痛苦煎熬着他们脆弱的心,死亡阴影时时威胁着他们,让他们倍感生命的孤独。他们试图以对美服、情爱等等的追求来淡化、分散、消解生命的忧伤意识,然而这种偏执不但没有淡化他们的孤独忧生情结,反而加剧了他们内心的恐惧,无助的诗人们不停地发出悲凉的呻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生年不

11、满百 ) 。诗人们或感慨“青青”的“陵上柏”和“磊磊”的“涧中石” ,或感慨于永久的“金石” ,与自然中的永恒相对比,人生是多么短暂。在诗人们的眼中,时间成为剥夺生命与人生的杀手, “四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 ”(回车驾言迈 )节序物候的变迁常常激起文人强烈的悲叹:“回风动地起,秋草萋以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东城高且长 )在纷繁物象中,频频出现“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去者日已疏 )这是时光之流带给生命的死亡气息。诗人似独自伫立于时间的旷野,他感到是那么孤独无助,那么悲凉无望。这正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感触

1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这种难以抑制的孤独感不由得勾起了诗人的乡愁。因为故乡是他的根,那里有养育他的土地、山川,有生育他、帮助他的亲人、朋友,也许故乡的这一切能给他的孤独以些微的慰藉。然而, “欲归道无因” ,这些微的慰藉也难拥有,他所剩的唯有孤独。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驱车上东门)忧生叹逝的孤独成为短暂生命中的永恒的咏叹。 此外,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即使在美酒佳宴、吹曲舞裳的欢乐时刻也不能忘却这份孤独。如: 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如神。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何不策高足,先据要

13、路津?无为守穷贱,坎轲长苦辛。 (今日良宴会 ) 虽说是“良宴会” ,有清歌妙曲,可谓欢乐至极。但是诗人要求, “识曲听其真 ”。要真能体味到:人生苦短,应及时干进。不然的话,连这本无数量的短暂人生也同时没有了质量,只能落得个“无为守穷贱” 、 “坎轲长苦辛”的境地。 古诗笺注“坎轲,不遇也”2。显然, “其真”隐藏的是一种对人生必然的孤独和可能的孤独的恐惧。说必然的孤独,是人生短暂,他会在无限的时间中孤独,这谁也无法逃脱,故谓之必然;说可能的孤独,是在短暂的人生中若不能显达,则有穷困潦倒、不遇时、不遇明主、不遇知音的孤独。有时,这种孤独感会把诗人逼近绝路。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

14、人,杳杳即长暮。 ”(驱车上东门 )作者的眼中弥望着一派死亡的气象,那是松柏夹道、白杨萧萧的墓地。地下的死人是寂寞孤独的,世上的活人更加的寂寞孤独。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这孤独是谁也逃不掉的,服食成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于是,诗人只好退一步想,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准备暂时从世间短暂而虚幻的富贵荣华之中寻求生命的寄托。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是丰富复杂的,它以“游子之歌” 、 “思妇之词”为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汉末中下层文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抒发了他们离别相思的感伤、 “知音”难遇的悲哀和人生苦短的惆怅等世俗情怀,表达出了多种复杂情感中的内在本质孤独。 3、诗歌表

15、达意象中的孤独感 古诗十九首作为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在选取意象表达主题方面采取了入诗意象皆悲情的方式。我们常说,意象是触动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物质世界的“象”一旦根据作家的“意”被反映到一定的语言组合之中并用书面文字固定下来以后,便成为一种心灵化的意象。 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无外乎三种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离别、失意、忧郁人生无常。在意象选取方面,像蟋蟀、凉风、秋草这样的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悲凉情致的物象固然能表达这三种人生之悲;像芳草、东风、蕙兰、郁柳等本应象征美好与郁郁生机之物也被诗人注入了伤感气质,成为其表现孤独悲凉情感的物质载体。 人生的别离有很多种,朋友之别,在悲伤中常有共

16、同奋进的鼓励;而男女之别让人感受的则是完完全全的痛苦,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汉代的举荐取士制度,使宦游之风盛行。作为游子,客居他乡已使他们饱受分离之苦,而功名的难成又使他们更加想念家中温柔可爱的妻子。作为思妇,她们不只要忍受独守空床的寂寞,更有游子不归、中道被弃、恩爱难久长的忧虑。所以,对古诗十九首的作者而言,即使是最普通的生活之物、自然之景,也往往由心及物而蕴含伤感,表达了深深的孤独之感。 综上所述, 古诗十九首无论是在其作品的内容上还是创作形式上都体现了深沉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的主体是丰富的,他可以是思妇和游子,同时也可以是失意的文人。它的产生以及在作品中的体现是与汉末动乱的大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东汉王朝建立之初,为了加强统治,巩固政权,进一步发展了西汉中期以来的养士、举荐、征辟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