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913650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综述(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与应用价值-董宁、张丽、朱旭、管飞摘要:现象学从提出至今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它曾掀起了 20 世纪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现象学方法和现象学哲学是融为一体的。不透彻了解现象学,就不可能掌握现象学方法,同样,不掌握现象学方法,也不可能理解现象学。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继胡塞尔之后有很多研究现象学的学者,他们对于现象学基本内涵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形成各自的观点。在应用的过程中,现象学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本文将分别阐述现象学在教育、建筑、美学和精神四方面的应用价值,同时将分别涉及到中国的实际情况,让我们知道现象学在今

2、天仍然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关键字:现象学与理解方法,基本内涵,应用价值,时代意义第一部分、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一、现象学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地位顾名思义,现象学就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要理解现象学,关键是要理解什么是“现象” 。它的本意是显现出来的“事物本身”在传统哲学中,一般理解为隐藏在现象背后或者深处的本体或本质。现象学的发展主要划分为三大阶段即胡塞尔现象学时期、存在论现象学时期、综合研究时期的现象学。它的创始人埃德蒙德胡塞尔在 1900/1901 年发表两卷本的逻辑研究 ,第一次公开而坚定地提出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理论与方法。在此之后的三十年里,伴随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第

3、一卷、 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 笛卡儿的沉思 、 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 (胡塞尔) 、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论理学 (舍勒) 、 存在与时间 (海德格尔) 、 文学的艺术作品 (英伽登)等一系列现象学经典著作的发表,现象学的影响日趋滥觞,普遍地作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 913)和可分为 3 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 年以前) 、现象学前期(19011 现象学后期(1913 年以后) 。前两个时期主要是批评 19 世纪各种经验论的心理主义,发展布伦塔诺的意识意向性学说,建立了从个人特殊经验向经验的本质结构还原的 “描述现象学” 。一大批现象学哲学家产生出

4、来:普凡德尔、莱纳赫、舍勒、盖格尔、海德格尔、英伽登、帕托契卡、芬克等等。他们使德国哲学本世纪前三十年的历史深深打上了现象学的烙印。海德格尔曾在回忆录中回顾说:“现象学在各种不同的2领域中主要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决定着这个时代的精神。 ”1更有甚者说,在这三十年的德国精神生活中,没有一个创造性的成就不与现象学有或多或少的关系,由此可见现象学的显著地位。但是这个状况没有沿续到胡塞尔 1938 年的逝世便被政治局势的变化所中断。纳粹主义在 1933 年的上台迫使犹太血统的胡塞尔隐居家中,断绝了与外界的交往。以后的事态发展使得一大批思想家流亡国外。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现象学运动在欧洲基本处于沉寂

5、状态。直到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由于梅络庞蒂和萨特的基本著作的问世,现象学精神才再次得到弘扬。 知觉现象学 、 想象物现象力的现象学心理学 、 存在与虚无关于一门现象学的本体论的论述等等,所有这些标题都标志着现象学运动在法国的一次复兴。 “没有一门哲学能像现象学那样强烈地作用于四、五十年代的法国思维” 。与这两位现象学家同行的还有诸如莱维纳斯、利科、亨利、阿隆等人。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对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思想加以展开,并且一同构成了法国现象学的特殊风景线,以致于人们有理由说, “法国找到了它的胡塞尔和海德格尔” 。 六十年代以后,虽然人们已经纷纷开始撰写现象学运动的历史2,但这些历史似乎只对上半世纪

6、以德、法为中心的现象学思潮有效,它们始终无法跟上广义现象学运动的发展。最宽泛意义上的现象学和现象学方法至今还在发挥效应。今天当人们在谈到最初的现象学运动时,许多当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已经或多或少地被忘却。 “现象学”一词所引起的联想主要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但他们所代表的那个精神视域曾经是并且仍然是十分广阔的。现象学研究的前辈罗姆巴赫在 1998 年的“现象学之道”文章的一开始便说,“胡塞尔不是第一个现象学家,海德格尔不是最后一个现象学家。现象学是哲学的基本思想,它有一个长长的前史,并且还会有一个长长的后史。 ”4 二、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埃德蒙德胡塞尔在二十世纪初发起了一场独具特

7、色而又声势浩大的哲学运动现象学运动,正是通过这场运动,现象学成为公认的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然而作为现象学标志性的内容却是它的独具特色的现象学方法。而事实上,为胡塞尔现象学铺路的现象学方法,其内容本身就是彻头彻尾的现象学。也就是说现象学方法和现象学哲学是融为一体的。不透彻了解现象学,就不可能掌握现象学方法,同样,不掌握现象学方法,也不可能理解现象学。然而,胡塞尔对现象学方法的论述并不系统而是散见于其现象学思想的论述之中,并且这些片段的现象学方法的论述也并非易于理解。更为困难的是,胡塞尔对现象学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又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更为我们掌握现象学方法带来了困难。然而,要正确理解3现象学,掌

8、握现象学方法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通过翻阅书籍和大量浏览网上所能找到的一切资料来看,我们对“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做出了一定的归纳和整理。梅络庞蒂在 1945 年的知觉现象学 “前言”中便曾发问:“什么是现象学?在胡塞尔最初著作半世纪之后。还提出这个问题,可能显得很奇怪。可是这问题离解决还远着呢?” 5 伽达默尔也曾说, “几乎每一个可以划到现象学运动中去的学者都提出过现象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且对问题的回答都各不相同。 ”如今又是半个世纪过去,而问题看起来仍然没有能够获得完全解决的迹象。1907 年胡塞尔曾给现象学这样定义:“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科学,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

9、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 ”在这里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种作为方法的现象学,一是作为哲学的现象学。作为哲学的现象学被认为是一门诸科学学科之间联系的奠基。所谓奠基则意味着用一个系统完善了的理论统一为经验、事实的科学提供最终的依据,在这个意义上,现象学是通过它对本质结构的分析和把握而为其他所有科学提供最终基础。胡塞尔还认为本质是可以直观的。胡塞尔称之为“内在的本质把握的方法。 ”胡塞尔本质直观的特征在于,一方面,个体直观和一般直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奠基和类比的关系,但本质直观并不同于个体直观和一般意识,本质直观是一种原本给予着的意识行为。这样明证性就可以

10、通过本质直观而获得,所谓明证性,是“对真理的体验” ,是“最完善的统一综合行为” 。为了做到绝对的自明性,现象学就必须将普遍的世界经验以及所有其他在世界中存在中的有效性判为无效,这就需要借助于先验还原。按照胡塞尔的观点,世界的本源是先验的主体,世界(意向对象的总和)是由先验的主体构成的。这也就是胡塞尔所说的“一个特定领域的道路”和“新的习性的形成” 。胡塞尔认为,认识的可能性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意识之外是否存在独立于意识的、作为自在之物的对象?意识如何能越出自己达到对象?认识的主体在认识对象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要解答这三个问题,不能预先假定在意识之外存在自在之物,以及意识能超越自己达到自

11、在之物。因为这只是问题,并不是原则。为了防止这种自然心态和习以为常的做法,就必须执行普遍的、彻底的中止判断。这种中止判断不仅要求把有关一切作为认识对象的东西的存在信念悬置起来,也要求把有关认识的主体在世界中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彻底的中止判断把一种对认识的可能性不作反省的态度假定为是不言而喻的事实的自然态度还原为一种对认识的可能性进行反省的、不作任何预定的、审慎的哲学的态度。接下来,我们或许还可以借用施皮格伯格的话来更为确定地说:所谓现象学方法,它的根本统一就在于:“非常执拗地努力查看现象,并且在思考现象之前始终忠实于现象”6。今天的现象学家仍然坚持,正是这种4特殊的查看方式才赋予了现象学以一种

12、启蒙哲学的特征、一种特殊的光学的特征,它探讨那些不为人注意的偏见、貌似的生活自明性;正是通过现象学的观察方式,许多不言而喻的东西成为可疑的7。 不过更为确切的是按照现象学史家施皮格伯格的说法:现象学有四个由宽及窄的不同范围界定。我们认为这四个“现象学”概念虽然有其合理之处,但仍需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修改和说明。它们在略作改造之后便可以大致地被理解为:一、最广义的现象学概念。它包括所有那些符合现象学的公认标准,但主观上没有参加现象学运动的人。具体地说,它将诸如胡塞尔的老师布伦塔诺、施图普夫等等也包括进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现象学运动的成员。二、广义的现象学概念。它也就是胡塞尔在 191

13、3 年期间所设想和表述的方法意义上的现象学。赞同这个现象学纲领并将它自觉地加以实施的思想家,诸如一定阶段上的尼古拉哈特曼、萨特、海德格尔等等,甚至包括以后的伽达默尔乃至新现象学的创始人施密茨以及某个时期的德里达,都可以看作是这个意义上的现象学运动成员。三、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概念。研究内容上的特殊性使这种现象学有别于广义的现象学:它较多关注意识现象,尤为关注各种事物的主观显现方式。早期的现象学家如哥廷根学派、慕尼黑学派,当然也包括舍勒,稍后的梅络庞蒂、古尔维奇等等,都可以纳入到这个范围之中。四、最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概念。它是指胡塞尔本人所逐渐发展起来的现象学。我们今天常常将这个意义上的现象学特别

14、称作“胡塞尔现象学” 。以上就是现象学与理解方法的基本内涵。第二部分、现象学的应用价值一、 教育现象学本来现象学并不具有对于教育研究的普适性。现象学是关乎意识的,教育则是一种实践行为。我们显然无法将现象学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那么既然我们认为现象学对于教育具有意义,意义在哪儿呢?在哪种意义的现象学上对教育具有怎样的意义呢?对于近现代以后的教育研究而言,教育被视为一种实体性存在,它被认为是为达到某一特定的目的而存在的可以操作、可以安排的工具或手段。在这一理解里,教师和学生的意识问题是不具有丝毫意义的。在现象学看来,本真的教育不是一个实体,而是一种关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总已处于教育之中。教育是一种关

15、系。对这种关系的理解,不是基于对经验的分析,而是基于本质直观。教育之作为教育,在于人对其生存处境的本质洞察。人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统一。所以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精神层面的教化。教化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回归本源,希图永恒。这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的任务,5而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意义所在。现象学的总体特征都在于放弃建构系统的倾向而致力于扎实的基础工作。胡塞尔曾屡屡警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我们的基础工作已经完成了。现象学不是系统哲学,而是工作哲学。进行理论研究工作,需要的不是激情,而是明察和反思;不是凭空构想的思辨,而是脚踏实地的分析和描述。胡塞尔的“严格” ,海德格尔的“谨慎”,均意在于此

16、。这对于当下的教育研究来说不啻于当头棒喝。当下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构造太过于泛滥了,新词频出,歧义迭现,教育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造词”工作。当下中国教育理论界其实最缺少的还是扎实的学风和严肃认真的态度,现象学老老实实的工作态度,确实值得借鉴、推广。无论理论教育现象学还是实践教育现象学都必须意识到,它们彼此不能相互取代,它们任何一方都无法独自成就教育现象学。事实上,现象学启发了“思”的各种可能性而被服务于不同的目的,而现象学运动永远是“未完成的” 。 “未完成状态”不是一个失败的信号,毋宁说是对一种开放与富足的允诺。而我们所追求的本土教育现象学的兴起,也只有通过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的同出并举,才有可能获至。二、 建筑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是一门将现象学的分析方法以及态度应用于建筑学理论研究的学科。胡塞尔在此提供了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 他期望可以找到一种严密的认知方式来进行哲学思维, 突破自然科学研究中的实证主义方法和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