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887567 上传时间:2017-12-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学生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师大附中 语文组 第 页1诗文鉴赏常用术语解析在诗歌和散文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对于具体的艺术手法,往往比较迷惘,于是索性罗列几种撞大运,只是因为无理无据,反而会白白丢分,实不可取。事实上,高考所涉及的艺术手法,虽然并没有严格界定,但也并非毫无章法可循。大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其中修辞手法,同学们一般比较清楚,在诗歌、散文中出现的时候也较容易判断,故在此不再赘述。我们重点介绍的是诗歌鉴赏中有关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的一些知识。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

2、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等。(一)描写1、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在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孤立地写动态或静态,往往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若能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则会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王维的名篇山居秋暝中就有这样的例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山上一尘不染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 留下班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受这是通过静态描写来突出山中的静谧。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这是动

3、态描写,以动衬静,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此外,他的田园乐(其六) 一诗中也有动静结合的诗句:“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表现了田园幽静安适的特点。思考练习分析下面这首诗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雨后池上 刘攽(bn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答: 。2、虚实相生 1)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

4、个虚象。 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设想的或者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 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的别后河南师大附中 语文组 第 页2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2)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5、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刘禹锡有一首乌衣巷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的“野草” 、 “夕阳” 、 “燕”等是实景,而六朝古

6、都的繁华是虚景。可我们不难想象出当年桥头车水马龙、宫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宝之富,如今野草遍地,荒凉无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便油然而生。探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离不开对诗词主题的把握,碰到类似问题时,只答虚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感慨。 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或者是烘托出某种气氛。 思考练习从下面给出的诗中找出描写景物在表达技巧上的特点,并分析一下这种结合与主题的关系。 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 期未有期,巴

7、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 。(二)抒情感情有多种,比如同是欢乐,可以欢呼狂叫,也可以会心一笑;同是悲哀,可以痛苦流涕,也可以伤感悲凉。但总体上说,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强烈的、紧张的、低沉的,我们可称之为“哀情” ;一种是轻淡的、轻松的,欢快的,我们可称之为“乐情” 。与此相对,我们也可以把景分为“哀景”与“乐景” 。这样借景抒情的方式也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以总结为四种方式:哀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乐情,乐景写哀情。不同的抒情方法,会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前两种方式中,景与情是统一的,所抒之情一目了然,我们称之为借景抒情,或者称之为情景交融;后两种方式中,景与情相对

8、,所谓“以哀写乐,倍增其乐;以乐写哀,倍增其哀 ”,感情在对比中会更显强烈。1借景抒情关于“借景抒情” ,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从诗歌创作的方法来看,属间接抒情。如: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借景抒情的诗篇。作者在描绘景物之时,寄寓自己喜爱西湖的感情。河南师大附中 语文组 第 页3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也可以是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

9、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借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鉴赏借景抒情类诗歌,要注意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 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

10、情。这首诗是作者西游长安时写给丞相张九龄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赏识和录用。有人评论这首孟诗“以望洞庭托意,不露干 谒(求荐之意)之痕” 。那么,诗人孟浩然是如何把求荐之意表达出来的?诗作前两联写景,着力描绘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撼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形象鲜明飞动,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后两联由眼前景物的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湖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这首诗不落俗套,它把求仕之意,巧妙地与眼前的洞庭湖写景结合起来,写得委婉含蓄,不卑不亢,极有艺术力和感人力量。是把眼中景与胸中情结合得极好的范例。关于借

11、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三种说法,也有一些细小的差别。借景抒情指的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情景交融:在 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 “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简单地说,就是“景”的比例越来越多。对于这几种说法,虽然多一些了解是必要的,实际上,在考试中,我们一般不必区分这么详细。思考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说

12、一说“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一句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 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 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 。2乐景写哀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河南师大附中 语文组 第 页4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增强诗歌的抒情效果。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13、一倍增其哀乐。再如许浑的谢亭送别:劳歌一去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 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诗中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思考练习试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下面这首诗中“满”字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寒 食 孟云卿二月江南花 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答: 。3直抒胸臆胸臆的意思是指“胸腔,内心” ,引申为心意。直抒胸臆的意思就是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下面这首诗: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 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 绝 !【注释】上邪:犹言“天啊”。上,指天。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