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5355 上传时间:2017-07-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11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 11 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构建体系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背景:二战结束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与斗争激烈。(2)内容( )A “另起炉灶”内涵: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意义: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内涵: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意义: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C “一边倒”内涵:坚定地站在社会

2、主义阵营一边。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成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时间:1953 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2)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背景:朝鲜停战后,美国干涉中国

3、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成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2)万隆会议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目的: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概况:中国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成功。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易错扫描】(1)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会议是日内瓦会议,而不是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而不仅仅是讨论印度支那问题。(

4、2)“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知能拓展】“一边倒”和“独立自主”并不矛盾:因为“一边倒”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二、开创外交新局面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背景:在美国阻挠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经过:1971 年,第26 届联大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国民党集团的代表被从联合

5、国驱逐出去。(3)意义: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1)原因美国:长期实行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国: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2)过程乒乓外交:打开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基辛格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尼克松访华:1972 年,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为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中美建交:1978 年

6、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1979 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3中日关系的改善(1)原因: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社团和人士及首相田中角荣的积极推动。(2)过程: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1978 年,双方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3)意义:中日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易错扫描】(1)1971 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原始国之一。(2)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

7、是 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而是 1979 年中美建交。1979 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了压制中国的政策。(3)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共同利益。三、新时期的外交建树(1)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2)目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3)表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易错扫描】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

8、、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概念阐释】新时期我国不结盟政策的含义: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独立地判断国际问题,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不同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基础达标:1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1949 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 , “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下列外交政策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是( )A “一边倒”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另起炉灶”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

9、等可以分析出指导思想是“一边倒” ;B、C 两项含义与题意不符;D 项提出于 1953 年,与题干时间“1949 年春”不符。A2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材料中的“转折点”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解析由于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受阻。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在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3 年,D 项是在 1953 年。根据时间分析,符合题意的只有 A 项。A31972

1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 ”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以下关于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形成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D中苏关系缓和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设问的角度,即对当时世界政治局势的理解,强调的应是毛泽东的“世界改变了尼克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美苏争霸,美趋守势,B 项正确。A、C、D 三项说法都是错误的。B核心突围技能聚合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三大外交政策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

11、再请客” “一边倒”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目的 以维护独立和主权为主 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特点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影响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史料链接: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具有决心,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友好与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之再起及日本或

12、其他用任何形式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勾结的国家之重新侵略,亟愿依据联合国组织的目标和原则,巩固远东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并深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的亲善邦交与友谊的巩固是与中苏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合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 年 2 月 14 日)材料二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是:甲、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乙、互不侵犯;丙、互不干涉内政;丁、平等互利;戊、和平共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知识探索:材料一表明中国同苏联结盟的关系,从而表明中国当时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材料二反映

13、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则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思维拓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3)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间关系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新中国各个阶段外交政策有何特点?其原因有哪些?作用如何?120 世纪

14、 50 年代(新中国成立初)(1)特点:“一边倒” 。(2)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中国只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避免在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处于孤立地位。(3)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至于处于孤立地位。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60 年代末(1)特点:既反苏又反美, “一大片” 。(2)原因:美国利用台湾和侵越战争威胁中国,苏联对华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政策,我国外交环境恶化;

15、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又有更多国家脱离殖民枷锁而独立。(3)作用:中国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二十多个国家建交,大大改善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处境,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第四单元第 11 讲响。320 世纪 70 年代(1)特点:“一条线、一大片” ,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2)原因:美苏争霸,美趋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3)作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国同更多的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420 世纪 80 年代后(1)特点:全方位、 “无敌国”外交。(2)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

16、势发展的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90 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的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史料链接:材料一我国同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同各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我国人民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友谊也日见增进,这种友谊将继续发展和巩固。我国根据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同任何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政策,已经获得成就,今后将继续贯彻。在国际事务中,我国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为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的崇高目的而努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1954 年 9 月 20 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材料二尼克松在回顾 1972 年访华时说:“我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