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942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文化交融视阈下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民族体育兼论民族体育精神之培养吴 萍(凯里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摘 要: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历史演化而成的一定区域和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的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总和。民族文化根植于相应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中,具有强烈的本民族意识性。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将映射出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中华民族文化中,孔孟儒学是其主流,对民族行为影响深远,然而, “独尊儒术”的教育不足以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精神,必须在挖掘中国传统儒家内核的同时,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质,并在协调传统

2、与现代间达成统一。关键词:民族文化;传统教育;民族体育一、民族文化与民族体育精神文化是一个模糊的、宽泛的历史性概念,它是在意识与无意识之间产生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共同体形式。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历史演化而成的一定区域和一定社会生活共同体中人们的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组织形式等各方面的总和。各民族的发展历史不同,产生的文化意识形态也不同,于是就凝结出了不同的自然观和方法论,从而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差异。民族文化根植于相应民族的文化背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因素,其显著特征是具有强烈的本民族意识性。民族传统体育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底蕴必然来源于民族传统文化,其文化特征也映射出

3、该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征。民族体育精神是各民族文化特征的反映,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取了民族文化的养分,促成了体育与传统文化之交融,逐渐形成了融合养生保健、品行德育和休闲娱乐竞技为一体的独特的文化风格。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民族传统体育突出了内外兼修的修行方法。以武术和养生术为例,他们都以内在修炼为最高境界,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呈现出相对独立性。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载体,由于民族语言、民族性格、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源于各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深深扎根于各民族的文化土壤,并在传承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文化价值。中华民族素为礼仪之邦,其传统文化

4、之核心思想就是“礼” , 论语学而:“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礼”在一定程度上与“和”相通,它注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统一,体现了顺其自然的内外兼修的“天人合一”境界。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顺应自然,体现在个体修养上即是个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精神的文化审美观的特点。这种审美,首先通过人们的视觉或听觉系统,逐渐过渡到整个感官系统,最终使审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使心情愉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思想不仅体现在儒家的道德观念中,在道家养生精神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二、各民族文化交融下的民族体育精

5、神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遗迹,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绚丽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种族生产劳动与民族繁衍有关,许多项目富有很深的内涵。宗教对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受着宗教文化的影响。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在诸多传统体育项目上得到充分体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核体现为民族性。民族性是民族文化心理的内在特征,是特定民族文化的抽象反映,民族性在增进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向心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文化传承性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发展规律。文化传承性是民族体育文化在时间上的递延与2连接,它通过特定民族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要求规定了人们

6、选择民族文化的自由度。民族传统体育被每个民族自觉继承,它已成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各民族体育在演变过程中,与各民族文化互相交流,既保留了本民族特质,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文化,不仅保存了许多传统的东西,也添加了很多现代成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稳定传承性与延续发展性相结合的内在本质要求。共适性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根源,它剖析了体育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形态与特征。随着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民族传统体育的共适性将越来越大,不同民族间的联系也将日益加强,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尺度在文化共适的前提下走向统一将成为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拥有56个民族和近千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我们提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是

7、为了继承民族体育传统,更重要的是促使各民族体育文化走向共荣、走向世界。由于孔孟儒学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对民族行为的应影响深远,所以,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教育仍然推崇儒家教育,道家等其他学派也对中华民族起着重要影响。少数民族大多地处我国边陲,同样受儒家正统及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儒家正统也吸收少数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一文化,它是包括55个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我国众多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之文化产物。从民族根源和地缘的角度考察,中原儒学是其主要成分,北方匈奴、蒙古等游猎民族草原地区的“畜牧文化” 、东北的“满州文化” 、西南地区的吐番等“北岳文化”等都是中国传统

8、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相互碰闯、相互融合,对各民族文化及其体育传统的传承与自我完善产生了巨大作用。比如西南傣族文化,其民族性格包容而含蓄,素来以“水”的民族而自居,他们摆脱不了传统儒学文化的限定,表现出了“养生养性” 、 “和为贯”的自娱自乐。贵州省台江县反排村的“反排木鼓舞”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朵艺术奇葩,她以强而豪迈的动作,刚劲有力的鼓点,充分表现了苗族人们悠闲、自乐的生活情趣和极强的生命力,被西方记者誉为“东方迪斯科” 。这些少数民族的古老的体育项目作为少数民族地方原生态的民族游戏,构成了我国民族体育的主体。随着民族传统体育被赋予人文色彩,民族传统体育功能也随之改变,其特征

9、也不断凸显,成了促进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和谐的手段,体现了民族融合与民族繁荣的价值理念。三、民族体育文化教育的时代发展单纯的传统教育不足以发展民族体育,培养民族体育之精神。明末清初的颜元、顾炎武,近代严复、梁启超、胡适、鲁迅,甚至包括提倡“体育之精神”的毛泽东都曾经批判过“独尊儒术”对民族传统体育教育的片面性。毛泽东署名“二十八画生”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 (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提到:“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

10、焉。夫体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 ”虽然孔孟之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调,但是它必须扎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深层,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文化之载体不但饱含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而且散发着少数民族文化之特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不能孤立存在,它必须依赖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广阔背景才能承载历史赋予的重任,满足时代的需要,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学科从传统到现代的超越,进而推动各民族传统体育的振兴与繁荣。为此,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挖掘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1、。以“中华养生术”为考察对象。 “中华养生术”起源于先秦时期的“气功养生法” 。 三代吉金文存中有“行气,吞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 。这一时期,以道家庄子为代表的思想家们非常关注个体养生, 庄子刻意3中有“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 。孔子也有不少关于养生之道的论述,如西汉刘向说苑中记载的:“鲁哀公问于孔子日:有智者寿乎?孔子日:然,人有三命而非命也,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学会养生,做到寝处有时、饮食有节以及佚劳适度。华佗的“五禽戏”是养生术之精品。而后,唐代孙思邈千金药方 、宋代“八段锦” 、明清“延年九转法”等使得中

12、华养生术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养生术演变的过程中,传统儒家、道家等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倡导原生态健康理念,促使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源性回归。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很早就烙上了农耕文化的印记。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其后形成的万物和谐理念作为信仰的内核,促成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集体性共识。在民族传统体育中,赛龙舟、舞龙、 “反排木鼓舞”等体育项目,最初都产生于自然崇拜或神灵祖宗祭祀活动。传统体育中的每个节日,都有其相关的原始活动与之对应,而且往往通过盛大的民族活动来体现节日,这些约定俗成的节庆文化在丰富民族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宪章 中

13、明确提出要提倡各民族体育的原生态健康理念:“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有其自己的规则和标准,无需加以全球化或标准化。应谨慎确保全球化和标准化的趋势不致使传统运动与竞赛项目大量灭绝。 ”传统体育的原生态是指民族的古老的文化原型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积淀与更替要遵循自然特质与时代特质,它将成为民族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文化印记。第三,协调传统性与现代性、适度开放性与自身完善性的统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并在特定的文化场域中不断发展与完善,所以说,传统性是民族体育的根基。然而,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彼此交融中找到自身的现代化进路,在文

14、化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性又成了文化发展的主流。民族性与现代性是文化发展的两极,文化的现代性越强,其民族性也就愈明显。民族体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统性与现代化相互辉映的背景下,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为应然之义。另一方面,现代性具有适度开放的内涵,于是,在民族文化不断自身完善的过程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与借鉴,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将使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提升,立足过去,放眼未来,这样民族体育文化才能构建成超越传统而又不乏民族性的新型民族体育文化,使现代成为传统的一部分,这本身就是传统具有的胸怀与特质。参考文献:1余学好.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现代化.体育学刊.2004,3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1917 年 4 月 1 日3宫丽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的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