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亭之战中的诸葛亮和马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7424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街亭之战中的诸葛亮和马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街亭之战中的诸葛亮和马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街亭之战中的诸葛亮和马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街亭之战中的诸葛亮和马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因为三国演义在民间的长期传播,通过评书、京戏的深度发酵,使得一代名士马谡背负了“言过其实”的千年劣评,也让诸葛亮获得了爱惜人才、执法严明的好名声。有歇后语为证,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等等。然而,小说家言毕竟不是历史,关于马谡其人、 “街亭之战”和“马谡之死” ,后来不少史家都有记载和评价,综合起来看,马谡之死的冤枉指数还是蛮高的,孔明责无旁贷。马谡,表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素有才名,和兄长们并称为“马氏五常” 。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尽管刘备在临终前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但诸葛亮认为马谡“才器

2、过人” ,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用为参军(资治通鉴 ) 。据三国志记载,后来接替诸葛亮为丞相、被称为蜀汉四英之一的蒋琬也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 。这就说明,马谡并非“言过其实”浪得虚名,刘备也有看人看走眼的时候。在那个风云际会、英雄辈出的年代里,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想在诸葛亮、蒋琬等人面前玩弄滥竽充数的把戏,除非马谡具杰出的表演才华,否则难于上青天。蜀建兴五年冬,诸葛亮在平定南中叛乱后上表北伐,将素有“秦巴粮仓”的汉中选为北伐的大本营,挥师北上。转年春,诸葛亮声言由斜谷道进攻眉城,命赵云、邓芝占据箕谷以作疑兵,自己则亲率大军直赴祁山,命马谡为先锋抢占战略要地街亭。在蜀军强大声势的震撼下,天水、南

3、安、安定三郡相继叛魏降蜀,关中由此震动。魏明帝曹睿闻讯命大将曹真增援箕谷抵御赵云,命张郃西进街亭抵御马谡,自己则亲率大军坐镇长安,企图一举歼灭无险可据的诸葛亮。赵云不敌曹真,战败而返。马谡与张郃交兵于街亭,马谡据城弱不敌强,上山占据险阻以待诸葛亮大军北进。张郃攻山不下,绝马谡水道,马谡断水兵败。诸葛亮大军行至祁山未与魏军正面交锋即无功而返,收马谡入狱以责其街亭之败。这就是史料记载的著名的街亭之战。街亭之战是一场战役的失败,丢了街亭,使蜀魏的优劣之势马上发生了逆转,蜀军主力溃败。用诸葛亮的话说:“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拔西县千家,不补街亭

4、所丧。 ”说明在当时什么也比不上街亭失守之重要。同时也说明街亭所处的位置的确是一个四通八达,进能够攻、退可以守的战略要地。街亭成了蜀魏双方拼命争夺的焦点。从这些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多个疑点,第一,诸葛亮明知街亭之重要战略地位,为何不自己亲自去坐镇或者选派名将魏延去守御,偏偏要选择一智谋之士担当重任?第二,此役中,赵云也打了败仗,为何把责任都推给了马谡?如果赵云击溃了曹真,则可转而进入陕西腹地,锋芒直逼长安,曹睿安能不令张郃回援?第三,马谡被围,诸葛亮为何不迅速北进街亭,策应马谡,他干嘛去了?第四,街亭到底能不能守住?这些疑点解决了,马谡之死也就明了了。三国演义对街亭之战的叙述是不可信的,马谡并

5、没有死搬兵书教条,而是采取在通衢要道处筑城据守,这在战术上是符合诸葛亮的一贯思想的,是正确的,说明诸葛亮用马谡为先锋并没有错。错在诸葛亮用兵无方,让马谡孤军深入,致使兵败街亭。诸葛亮没有采纳大将魏延集中兵力攻取关中的建议,而是以赵云、邓芝为一部攻打箕谷,以马谡、王平为一部攻打街亭,自率大军驻足祁山,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战胜攻取,把本已相对强势的蜀汉兵力进行分散,变强势为弱势,街亭之战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也曾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两处战败,一人之责。一人者谁?亮自身也。事实上,诸葛亮早就知道街亭是根本守不住的,即

6、便是让赵云、魏延等人来守街亭,在缺乏后方策应的情况下,成功的概率也几乎为零,何况智谋有余而勇略不足的马谡?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而已,成不成功,总要试试。与其让本来就稀缺的大将名将来承担失街亭的罪责,不如让谋士做替罪羊。这样分析,就可以解释为何诸葛亮没有及时北进救援马谡了,也可以解释诸葛亮为何要“违众拔谡” ,派参军督诸军在前固守街亭了。街亭之战后,马谡感觉甚为冤屈,他没有回到诸葛亮身边,而是独自流浪在外,终于被朝廷缉拿入狱,后病死狱中。据三国志。向朗传中的记述, “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在三国志。马谡传中有“谡下狱物故”的记载,裴松之注则提及襄阳记中说马谡临死前曾写信给诸葛亮,说“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三国志。王平传中又载:“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这些记载说明,诸葛亮和马谡之间的关系十分微妙,看似很亲厚,其实一般。马谡虽然没有死于诸葛亮之手,但诸葛亮的确下过诛杀马谡的命令,连犯了“窝藏罪”的向朗夜被殃及,直到诸葛亮死后才复出仕官。由此可见,一场战役的失败,总要找几个替死鬼才能平息朝野非议,舍卒保车,诸葛亮惯用之伎俩,马谡不死,诸葛难安。至于“自贬三级,行丞相事”云云,纯属罗贯中杜撰,往诸葛亮脸上贴金耳。文章参考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