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506812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新课标下的情境创设内容提要: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首先创设情境要顺应学生年龄特征,其次创设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课的开始创设情境,启动探究。在新授内容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促进认知,在课堂过程中创设情境,提高效率。在课的结束时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创设情境后教师适时组织引导,教师可以及时的提炼问题,也可以精心的组织活动。第四、创设情境要

2、精心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情境空间。首先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和发表不同程度的见解。其次,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促使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关键词:情境 建构主义 课程标准 有效正文:“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力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事实往往不尽人意,想趣趣不起,想引导探究,学生却面面相觑无从下手,种种尴尬,使得教师无奈中又回到传统的一堂灌中来。因此,研究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具有

3、较强的现实意义。一、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情境课程功能的转变是本次课程的具体目标之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被突出地加以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是否有浓厚的兴趣、积极良好的体验、主动参与的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是第一位的,其最终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其核心是学生的参与。 在情境中学习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情境创设的形式是多样的,讲故事、做游戏和比赛等情境形式的恰当使用都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但学生的年龄特征不同、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的不同,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变化。

4、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生活经验有限,所以更应用学生熟悉的,且比较容易引入课堂的内容、材料或生活情境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同时,再充分注意到颜色、声音、动作对他们的强大吸引力,就能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其年龄特征的情境。如教加减法,就可以创设一个游戏情境:在每张桌子上都用粉笔画一个小圆圈,让学生同桌每人将这 5 个棋子,往圈里扔一次,(教师先演示),分别记下圆圈内、外各有几个,然后根据每次圆圈内、外棋子的数目,列出加减法算式,并记录下来。做的快的可再扔一次,看哪个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得出的算式既对又多,到学生反馈时,有关 10 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就全部呈现出来了。接着再让学生玩“伸手指”游

5、戏,再从发现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如;石头(0)、布(5)0+5=5;剪子(2)、布(5),5-2=3 等。在学生“玩”中学习了加减法知识,整节课活而不乱,学生兴趣高涨,既发现并解决了数学问题,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除了做游戏外,如讲故事、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也是比较能被低年级儿童所接受的。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于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如教“统计初步知识”,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先创设一个情景:“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十字路口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学

6、生开始看录像,个个聚精会神的进行统计,可是汇报时,却发现几乎没有相同数据,于是学生主动开始寻找原因,接着就有学生提出能否多放几遍或者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就有学生提出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同学们恍然大悟,马上自动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通过合作交流,统计数据终于成功。在这样的情境驱使下主动形成的小组合作,与老师命令下进行的合作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是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需求的,而体验也是深刻的。二、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目标是教学中必须考虑的要素,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情境只有在为教学服务的时候才能叫做好情境,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样都是多余的。在现今小学数学课

7、堂教学中,不乏存在生搬硬套的把别人创设的情境或把生活中实际情境简单的拿过来用等做法。于是出现了与教学目标脱节,为了情境而情境,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摆设”的现象。围绕教学目标,认知、情感和经验应成为构成一个好的情境设计的三要素。1、创设情境,启动探究。在课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通过情境的创设营造出良好的研究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这正是创造性人才所必需的。新奇和惊讶是思考的开端。这就要求我们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当然,这个现实背景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如教学工程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解答“某车间加工 600 个零件,王师傅单独加工要10 小时

8、,张师傅单独加工要 15 小时。如果两人共同加工要几小时?”,再把题中的“600 个零件”依次改为“900 个、300 个、150 个”等,让学生解答。于是发现问题:为什么工作总量发生了变化,而合作的工作时间却不变?有趣的数学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地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为目标的进一步实现作了情感和认知的准备。2、创设情境,促进认知。书本知识难免板着面孔呈现,如果教师照本讲解,学生又缺乏理解和同化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知识和经验支撑,这就为作为主体的学生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带来了障碍。但充满趣味的情境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这时个体的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记忆清

9、晰,思维活跃,联想丰富,言行果断而有创意。如: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可以利用学生买东西的生活经验发现和理解算法。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妈妈带了 123 元去买球鞋,每双鞋 99 元,妈妈可以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学生可以想出多种方法,其中有的借鉴买东西时”付整找零“的经验得出先付 100 元,再用 23 元加找回 1 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抽象出 123-100+1 的算式,探究出算的方法,建立数学中凑整简算的思想。这一情境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平易近人,使学生认知上得到了满足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体验,3、创设情境,提高效率。课堂具有反馈功能

10、、内化功能和形成技能功能。但实际在课堂中,一些教师却往往呆板的布置,全然不顾学生身心的感受,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于是参与程度锐减,效率也就大大降低。但如果在这一环节创设一个能够变“被动”为“我要”的情境(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情境进行或把多种情境相结合)在情境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完成知识巩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认识乘法后,设计了一个“救救小羊”的情境,就在狼想吃小羊的时候,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规定:“小羊如果做错了一题,狼可以前进一步,如果做对了,狼就后退一步,远离小羊。”在如此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学生本能的一种“正义感”马上被激发出来,他们热情高涨,做题异常认真,随着学生一次次

11、的做对,配合多媒体生动演示狼被迫步步后退的情景,当狼退至“河边”、掉进河里时,学生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的极致,使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高效的巩固了所学新知。4、创设情境,拓展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拓展应用是一节课的尾声,同时也是深化学生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最佳时机。如:克的认识教学,最后设计一个让学生称一笔记本的重量的操作情境,当学生将所有的砝码都用上还不够时,同学们产生困惑。随后经过思考,学生们想到了用硬币、肥皂、橡皮(前面已称出重量)等做砝码,尽管学生称的较慢,但解决问题的办法是

12、有新意的,值得赞赏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个活动情境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三、情境实施的有效离不开教师适时的引导。“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要有韵味,关键是把功夫用在点拨上。从现代教学论的观点看,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虽说自主是有效的重要方面,但我们在创设情境,促进、强化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角时,也应该使自己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创设的情境流于形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1、及时的提炼问

13、题。实际生活中的有些问题往往综合了许多因素,比较复杂,解决起来有很大的困难或需要很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超出小学生的能力范围。因此,一般在教学中不可能把某个真实的问题全方面的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让他们解决,而必须通过教师的适当处理,从中提炼出符合小学生实际的问题。如:教学工程问题,一位教师先问:你们家装修过房子吗?学生回答后,再问:它要考虑哪些问题呢?教师放手让学生自由回答。于是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而另一位教师则先说明;有两个工程队找校长要承包学校操场的装修工作,甲队说包给他们保证 15 天完成,乙队则保证 10 天完成。如果你是校长,会怎么办?接着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这里,第一种教师只是原原本本

14、地把实际问题拿到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让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对于在情境中“流连忘返”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调控,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教学进程。而第二位教师没有让学生沉溺于“帮校长出注意”中,而是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从而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2、精心的组织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学习是一个社会性的活动,在活动中儿童需要对他们所看到的与他们所认为的加以比较和对比,从而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识。如上例中

15、工程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提出方案后,提出问题;现在有这么多方案,4 人一组讨论一下,哪个最好?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两队合作的方案最佳,教师接着呈现根据这个实际问题编制出的应用题,先让学生估计完成它需要的天数。学生充分发表后,再次组织讨论:有这么多答案,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你们认为哪些可能是对的?最后组织学生列式验证。这里,在教师组织的问题情境中引起了学生的小组讨论、自我猜测、交流验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方法解决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主动地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很好的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精心设计开放问题,拓展情境的空间课程标准的核心

16、思想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注重学生的发展”。 其中,思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大智慧”,即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建构主义认为: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习者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既可以最大限度的让不同层次的每个孩子都体会解决问题的愉悦,又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促使其深入探究,从而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深入钻研和创造性的处理教材,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其拓展思维空间和开阔视野的开放性问题,使他们在开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多向思考,取长补短,勇于创新。首先问题的呈现要有利于学生提出多样化的问题和发表不同程度的见解。如出示材料:大森林里的一只小松鼠背着装有 7 颗松果的口袋,从袋子一角破洞漏掉 2 颗松果,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于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后,得到了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