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90976 上传时间:2017-12-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记叙文阅读方法和答题模板考点一:感知主题答题方法:1.分析标题,有的标题揭示中心;2.分析结尾,有的结尾是卒章显志;3. 分析文中揭示中心的议论、抒情性的句子;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答题模板:本文记叙(描写)了 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 ,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 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 ,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考点二:情节梳理答题方法: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六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要素,其他要素也要一并概括出来。答题模板:本文记叙了 人(组织或单位) 时 地 情况下做 (结果) 。考点三:

2、分析标题、拟写标题1.分析标题作用。答题方法:概括中心事件。表明文章行文线索。标题如果是一个人、一件物,或一个动作,该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吸引读者关注。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分析含义并找到象征义2.拟写标题。答题方法:找文章线索。把握中心。反复研究开头和结尾。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核心人物;抓住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事件。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十字以内。考点四:理清顺序,明确作用答题模板:1.顺叙的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避免单调,吸引读者,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3、3.插叙的作用: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富,使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考第五:找准线索,分析作用答题方法:1.关注题目,有的题目就是线索;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3.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4.有的线索较隐含,需要用我们自己的语言概括。考点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答题方法:1.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2.分析词语所在句子的意义和结构;3.寻找和词与相关的语言信息,进而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4.从修辞义、隐含义、临时义、情感义、网络义等多方面去分析。1.“词语语境义”的题型。答题模板:“XX”一词原指 ,这里指 ,起到了 的作用。2.“词语表达效果(或作用) ”的题型。答题模板:分析

4、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分析表面意义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的特征;分析深层含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 ,或者给了我们 的印象(启示、道理) 。3.问某词能否去掉的题型。答题模板:回答“可以”或“不可以” 。 (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结合句子分析该词强调突出了(限制、说明、修饰了) ,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24.能否调换为另一词的题型。答题模板:回答可以或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下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

5、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换了后就变成 ;用原词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调换后,则不能体现。5.一句话中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板:不能,因为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考点七:理解句子的含义和作用1.分析重点句子的作用。答题方法:课按“结构+内容+效果”的思路分析,效果较好。分析结构的作用。A.开头的句子: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B.中间的句子: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C.结尾

6、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的作用。分析内容方面的作用。要结合文章的思想感情与蕴含的哲理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及表达效果。2.赏析修辞句子的作用。答题方法:应从形式(表达方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 、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哲理等) 、效果等三个方面赏析。答题三步:判断采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半作用;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表现了什么/表达了某种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表现了、描写了) ,表现了(人或事物) 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 的感情,给

7、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喻:把 比作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把 写活了,使 富有人情味。夸张:突出了 ,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排比: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表现了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对偶: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反复:强调了 ,突出表达了 的之情。设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 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反问:加强 语气,意思是说 ,表达了 的感情(之情) 。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深读者的印象,突出中心。3.记叙文中议论句的作用。答题模板

8、: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4.分析抒情句的作用。答题模板: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5.赏析环境描写句子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板: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任务活动的空间,从 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写出来景物 的特点,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的 情感(预示人物的 命运,表现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答题模板:交代故事发生的 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 环境气氛,衬托人物 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

9、化主题。6.评析特色语言的作用。答题模板: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 ,如“ (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 ”,它“ ” 。3【附 1】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答题备选(朴实无华 言简意赅 朴素自然 文字洗练 语言朴实 节奏明快 文辞畅达)【附 2】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答题备选(文笔凝练 语言传神 晶莹澄澈 明润无疵 如诗如画 含蓄隽永 人咀嚼 人留下不尽的余味 血肉丰富 深沉缠绵 感人肺腑 大笔泼墨 尽情挥洒 行文起伏跌宕)考点八: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答题方法: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拱托

10、、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答题模板:小中见大:本文从我们所熟知的 入题,抓住 的 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和精神品质。对比:本文巧用对比,把 和 巧妙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很自然地从对比中感觉 的变化(或说优劣好坏) ,从而鲜明地表现出 。象征:本文运用象征的写作手法,抓住了 与 相似的特点,通过对 准确地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 的目的。抑扬:本文运用了抑扬之法,作者的本意是 ,而先 ,令读者更全面深刻地认识 ,是所表现的对象更丰满,更鲜明。衬托:本文运用了衬托之法,用 的 衬托 的 ,使作者

11、的表达意图更明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烘托:本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 心理,放在一个 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托物言志:作者紧紧抓住 的 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的理想(或人生观或生活态度或精神品质) 。卒章显志:本文运用里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点名了 的主旨,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地思考。悬念:本为巧妙地运用了悬念的写作手法,先把 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表达主题。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之情。首尾呼应:开头和结尾互相

12、呼应,使全文结构浑然一体。考点九: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答题方法: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答题模板:1.通过事例,表现性格特征。2.通过(外貌、动作、心理、神态、语言、细节)描写或刻画,交代了人物的 身份、 地位、 处境、 经历以及 心理状态, 思想性格、 精神品质。考点十:拓展延伸个性阅读1.谈看法。答题方法:紧密结合标题和原文进行评说;联系实际,紧跟时代步伐。有个性体验,要独特,有新意;紧扣重要语句,尤其是包含作者情感或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这是评价的出发点;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答题模板:表达时要有标志性语言。先用“我

13、认为 。 ”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标志性的语言,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2.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答题方法:评价文章主旨,答案一般有三部分组成: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概括思想意义;陈述同意那种观点,并阐明理由。答题模板:文中人物 (言或行)表现了人物 的精神(品质、性格、思想个性) ,我认为这个人物 。43.谈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答题模板:按总分总的顺序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答题:指出本文蕴含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举例说明,阐明理由。所以我们因该怎样做。【小结】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联系上下文作答,要尽量与文内容结合。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 黄金法则。3.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4.主观题答案不用修饰性语言,要直接不拐弯抹角。5.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