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44436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 ,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正侧结合指的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

2、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不从秦罗敷的容貌写美,而从周围人看了她之后的反常行为入手,美最后不言而喻,这种写法就是侧面烘托。 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口如含朱丹,指如削葱根” ,纤巧绝色的美人儿呼之欲出,这是正面描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第二节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句,写出了琵琶声节奏乐理的变化,这是正面描写。最后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音乐的效果和对听众的感染力来写音乐,则属于侧

3、面烘托的手法。如白居易杨柳枝词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王昌龄的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题为“石头城” ,明显是写“石头城” ,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

4、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这深寓着诗人对六朝兴亡和人事变迁的慨叹。 二、动与静的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古人作诗,往往动景与静景交叉运用,相得益彰。

5、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六句中,前三句写的是静景,后三句写的是动景,如此搭配,既使山居生活显得幽静清雅,又不失活泼灵动。流水淙淙,浣女嬉闹,渔舟顺流而下,这样和谐美妙动感的生活画面,不也衬托出了乡居生活的宁静,远离尘世喧嚣、名利争斗,不正是人人心中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是古诗词惯用的手法。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句,用的也是这一技巧。三、声与色的结合古诗写景常涉及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在所有从事各种文体写作的作家中,诗人恐怕是其中最敏感的一个群体了。诗

6、人观察景物,往往能够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觉器官,视、听、触觉等等。使在他们的文中,景物被写的有声有色,形象生动。如杜甫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写了“风” “天” “猿” “渚” “沙” “鸟”等六种景物,其中“风急” “渚清”用的触觉器官, “天高” “沙白”用的是视觉器官, “猿啸哀” “鸟飞回”用的是听觉器官。老诗人杜甫此时虽已年过半百,可还是耳清目明,心思细腻,容易被这深秋的一景一物所触动。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

7、的意境。“翠”是新绿, “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 “两个黄鹂鸣翠柳” ,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 、 “翠” 、“白” 、 “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 、 “舴艋舟” 、 “春草萋萋”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

8、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情思。一般意义上说来,描写过去的、未来的、幻想的景象属于虚写;而描写当今的现在的眼前的景象则属于实写。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如望庐山瀑布 (李白)日照

9、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写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写虚)如高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中上下两阕,上阕写的是

10、别前、时的景物,属于眼前之景,这是实写。如“寒蝉凄切” “晚” “骤雨” “烟波” “暮霭”等景,是秋景,也是晚景,有近景,也有远景,都是实实在在的景物。下阕“杨柳岸晓风残月”是作者想象的离别之后的景象,属于虚写。再比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节选)其中“春花秋月”是实写, “往事”是虚写, “小楼” “东风”是实写, “故国” “月明”是虚写。这种手法叫做虚实结合。、化实为虚杜甫的月夜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作者不写战乱中自己如何思乡,而说家人怎样想念自己。把自己的思乡之情变成想象中的家人思念自己的情景,这就是化实为虚的技巧

11、。再如刘长卿新年作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中说从早到晚同我做伴的只有猴子,和我领略江上风光烟雾的,只有柳树,具体形象之中透露出生活的单调、寂寞,化景物为情思,化实为虚。、化虚为实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 “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句,把无形无象的心理之忧,进行感情物化,即说自己的忧愁堆积如同终南山一样高,像无边的茫茫大水那样无法收拾,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形象可感,这也就化虚为实的了。五、点与面的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

12、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古诗词写景的技巧,往往有一定的层次,或者并列平置,或者从整体到局部。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也就是点面结合,面在前,点在后。这样的写法,既有利于表现景物的共性,又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特性,整饬中富于变化。蜀道难中,作者先从蜀道的高险处落笔,又抓住蜀中富于个性特征的“剑阁”精雕细刻,从面到点,从全景到特写。既突出了蜀道高险的共性,又表现了剑阁因特有的地形、战争频繁等特性。如柳宗元在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 “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 “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 、从“人踪灭”

13、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 “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 “万” ,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六、远与近的结合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远景和近景结合描写,也是诗歌写景的常用技巧。先把目光放远大,然后慢慢收拢,这是由远到近的写法。或者从身边一草一木写起,再放眼天地宇宙,这是由近到远的写法。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前两句写的是居所的四周,属于近景;后两句写的是远眺的

14、乡村气象,属于远景。如杜牧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那些景色是“田家”

15、所特有的?圃 桑麻 菊花2.作者描写田家的景物时,描写近景的句子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远景是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七、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

16、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又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词的上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句,用白描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图画:温暖的阳光下,一所低矮的茅屋,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透明的溪水在草地的一边潺潺流过,那么恬静,那么柔和,如诗如梦,而接下来一笔“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就在这如诗如梦的优美画面上添上了富有乡土味的音响、情趣,使之更为亲切动人。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到的人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 。在这幅图中,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