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340565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22篇赏析备考笔记mmm(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诗词 22 篇赏析备考笔记【七上】1观沧海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统领全篇的是一个“观”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诗人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 气象,这种“笼盖吞

2、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 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诗人借此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2次北固山下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

3、,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 ”“春(春回大地) ”都是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 马蹄。最 爱湖东

4、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描写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 ,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 ,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心情。 “行不足” ,是因为看不足,说明

5、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4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孤寂愁苦之情。句法也很别致,前三行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2“断肠人在天涯” ,此句使前面的自然环境染上了一层浓浓的感情色彩,情思与景物和谐一致,画面感鲜明,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极具艺术魅力。【八上】5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6、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 “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廷的伤感和怨愤) 。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6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可分两层,切“望”字。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后两联为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诗人抓住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末联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歌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

8、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7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首联写望中所见,一个“破”字,一个“深”字,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伤时事,看见花开也流泪;怅恨与家人离别,听见鸟鸣也惊心。或:因为感伤时事,花儿也为之流泪;因为怅恨离别,鸟儿也为之惊心寓情于景,移情于

9、物,以乐景反衬哀情,形象地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它蕴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时或:忧国、关心国运,恨别或:思家、眷念家人、叹老。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 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 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第

10、一段表现茅屋为雨所破的无奈和伤感, “长夜沾湿何由彻”这句话在慨叹生活的困窘和无奈,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是诗人的理想,这是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之所以能震撼读者的心灵,除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以外更是诗人忘我的精神,博大的胸襟。描写、叙事、抒情相结合。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频繁的换韵脚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八下】9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 ,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言已尽而意无穷。 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 ,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

12、趣。10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 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金杯玉盘,佳肴美酒,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 “渡黄河” “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 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9 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全诗

13、感情激越,几伏几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现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著追求。诗中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欲渡黄河”和“将登太行”象征世道险阻和前途渺茫。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 飞雪。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红旗冻不翻。 轮 台东门送君去,去 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 ,后八句写“送别” 。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三、四两

14、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的惊喜之情。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是诗中写边塞风光的名句,承上启下,为送别安排了一个典型环境。诗句赏析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内地八月千树万树郁郁葱葱的景象还在作者的脑海萦绕,当他看到雪花满天,大地银妆素裹,天地间顿时变得洁白晶莹时,他忽然奇想横出,叠合成“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幻觉世界。在诗人眼中,雪花就像梨花一样洁白晶莹,鲜润明丽,其飞舞的姿态,亦如被春风摇曳的嫩枝长条飞动多姿。特别是“千树万树”四字,使这一奇丽的境界无限扩大,构成一幅皎洁明秀波澜壮阔

15、的画面。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友人上路之后,诗人还久久地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越走越远的朋友。这结尾两句,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诗人在想些什么?是为“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感叹?还是为“长路关山何时尽” 而愁虑?是为朋友归京而羡慕,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笔端饱含悠悠不尽的情思,而苍茫天山雪原的雄浑背景,又给送别画面笼罩上一层旷达豪迈的气氛。12水调歌头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 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

16、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动,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13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 零丁。人生自古 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