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232946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16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五年制教学大纲2交09级开始使用(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五年制 临床教学大纲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务处二九年三月1神经病学教学大纲2核医学教学大纲17皮肤病学教学大纲24传染病学教学大纲30精神病学教学大纲43耳鼻咽喉科学教学大纲48康复医学教学大纲62中医学教学大纲87眼科学教学大纲102诊断学教学大纲114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127影像学学教学大纲1332神经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涉及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等领域。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神经生物化学、神经病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生物学、神经影像学、神经药理学等学

2、科密切联系,彼此相互渗透、相互融合。通过神经病学的学习,应当掌握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培养正确的、科学合理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分析方法。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诊疗原则,尤其培养正确的神经系统疾病定位、定性诊断的分析方法,了解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原因和病程的转归;并结合外语原版教科书学习相关的神经病学术语。同时按要求程度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 ,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熟记,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 ,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 “

3、了解” ,要求对所学内容理解。三、教学方法 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书本上学习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同时,神经病学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紧密接触临床,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新的知识;要通过不断的病例分析,思考和强化记忆,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通过理论的讲解、图片和录像的演示让学生对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更为直观的认识。见习和实习带教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掌握神经系统体检、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方法。以疾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密切结合神经解剖、神经生理学和神经病理学分析病例的趣味性。初学神经病学的同学会觉得神经病学比较深奥,但认真、深入地打好基础后,就

4、会体会到这门学科其乐无穷。四、建议教材:陈生弟主编神经病学 ,科学出版社五、参考书目:六、主要参考网址: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本大纲是在以往神经病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依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陈生弟主编的神经病学教材,并参考国外近年相关原版教材编写的。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课程考核方法采用:闭卷书面考试。八、学时分配 神经病学课程总学时 28,理论 22,见习 6,每学时 40 分钟,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讲授内容(章节) 学时数(理论) 学时数(实践/见习) 学时数( PBL)3神经病学总论(包括三叉神经痛和面神经炎)4 1脑血管疾病 4 2脊髓疾病 3癫痫 2多发性硬化

5、 1阿尔茨海默病 1帕金森病(与肝豆状核变性鉴别) 21重症肌无力 1.5 1吉兰-巴雷综合征(与周期性瘫痪鉴别)1.5 1偏头痛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肌营养不良 自学运动神经元病 自学神经病学总论目的要求 一、掌握:脑神经(一) 十二对脑神经损伤的表现:1、 嗅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鼻腔嗅粘膜病变可致一侧或双侧嗅觉丧失;嗅沟脑膜瘤可使一侧嗅觉丧失(也可使双侧丧失) 。嗅中枢病变不会导致嗅觉丧失但会引起幻嗅。2、 视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视乳头异常。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同侧眼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视交叉病变:两眼颞侧偏盲;视束:双眼对侧同向偏盲;视辐射病变:双眼对侧同向偏盲;枕

6、叶视中枢病变:两眼对侧同向偏盲但视野中心视力保存,称为黄斑回避。视乳头水肿:见于各种原因的颅内高压。表现为视网膜动脉波动消失,视乳头充血,边缘模糊,生理性凹陷消失甚至隆起,可伴视乳头及周围视网膜出血。视乳头炎:表现为轻度视乳头肿胀及充血。视神经萎缩:视乳头苍白。3、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眼肌麻痹、瞳孔异常的常见原因及表现。眼肌瘫痪:一,核下性眼肌麻痹:支配眼肌的运动纤维发生病变。1、上睑下垂、眼球由上、下内方向活动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提示为动眼4神经麻痹。2、眼球向外下活动减弱,提示滑车神经麻痹。3、眼球外展受限,提示为外展神经麻痹。二,核性眼肌麻痹:眼运动神经

7、核病变:特点除相应眼肌麻痹外,常有临近神经组织病变。三,核间性眼肌麻痹:内侧纵束损害引起眼球水平同向运动障碍。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侧视中枢及双侧内侧纵束同时损害,出现同侧凝视麻痹(“一个” ) ,对侧核间性眼肌麻痹(“半个” ) 。四,核上性眼肌麻痹:皮质随意侧视中枢及其联系纤维损害引起眼球同侧运动障碍。瞳孔相关:瞳孔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一侧瞳孔缩小:见于霍纳综合征,临床表现还有同侧眼球内陷,眼裂变小,面部出汗减少。双侧瞳孔缩小:脑桥出血等双侧交感神经通路受损。对光反射通路受损引起瞳孔不缩小。4、 三叉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一侧周围性三叉神经损伤: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及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

8、患侧偏斜) 。核性损伤部位不同表现不同,若三叉神经脊束核部分损害表现为洋葱皮样分布的感觉障碍。5、 面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要点。运动:面神经核支配上面部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支配下面部肌的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支配。感觉:感觉纤维分布于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蕾。一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外耳道疼痛和疱疹,提示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称为Hunt 综合征。 6、 前庭蜗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的鉴别。(1)耳蜗神经损害可出现听力障碍 耳鸣(2)前庭神经损害可出现眩晕、呕吐、眼震等传导性而聋:见于外耳道和中耳道病变,以低频音域减退

9、为主,重振实验阳性。神经性耳聋:耳蜗和蜗神经病变,以高频音域减退为主,重振实验阴性。7、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真性球麻痹及假性球麻痹的鉴别要点。舌咽、迷走神经同时受损麻痹时可出现:(1)患者张口发“啊”音时, 软腭上提,悬雍垂偏健侧(2)呛食(3)吞咽困难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1)面瘫情况 一般为全面瘫 均为下半部面瘫(2)病灶 病灶在面瘫的同侧 病灶在面瘫的对侧(3)偏瘫 无 常有偏瘫合并5(4)声音嘶哑(5)咽反射()球麻痹: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8、 副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一侧周围性副神经损害表现患侧肩下垂,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转头和耸肩无力。9、 舌下

10、神经损伤表现及定位;核上性病变与核下性病变的鉴别要点。(1)一侧核下性舌下神经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并有肌束颤动。(2)两侧麻痹时,两侧舌肌均有萎缩和肌束颤动,舌肌不能运动感觉系统躯体感觉的分类: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另有内脏感觉和特殊感觉(一) 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节段性支配及周围性支配。(二) 感觉障碍:1、 感觉障碍的性质:感觉过敏、疼痛、感觉缺失与减退。感觉障碍的临床表现(1)刺激性症状:感觉径路受到刺激A、疼痛(根痛)放射至感觉支配区,以致误诊。B、感觉过敏:轻刺激 强反应C、感觉过度:刺激停止反应延长D、感觉异常:麻木、蚁走感(2)破坏性症状:感觉径路受到破坏

11、A、感觉减退B、感觉缺失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1)原因 周围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损害 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2)软腭弓下垂及活动受限 双侧或单侧 双侧(3)额叶释放症状(强哭强笑,抓握反射)无 有(4)长束体征 延髓病变可有,脑干外神经病变无有62、 感觉障碍损伤表现的定位诊断:末梢型、根型、后角型、前联合型、传导束型、脑干型、丘脑型、内囊型、皮质型等。末梢型多发性神经炎时,可出现四肢远端对称性的各种感觉障碍,呈手套、袜子型分布。后根型:根痛明显,多见于脊髓外肿瘤、椎间盘突出。咳嗽痛脊髓型:A、全切:又称橫贯性脊髓病变。可出现感觉水平面障碍、截瘫或四肢瘫、大小便障碍。B、半切:可出现“二同一对

12、”症状。同侧深感觉障碍同侧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痛温觉障碍脑干型:同侧面部感觉障碍和对侧躯体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即交叉性感觉障碍。双交叉丘脑型:丘脑受损后产生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深、浅感觉缺失或减退,可有自发性疼痛。内囊型:内囊损害时,产生对侧偏身(包括面部)深、浅感觉缺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和偏盲。皮质型:形体辨别觉、两点定位觉障碍较明显,其它感觉障碍较轻。运动系统(一) 运动系统的组成:锥体系与锥体外系;自主运动的传导通路。(二) 运动障碍:1、 瘫痪:(1)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与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中枢性(上运动性神经元)瘫痪 周围性(下运动性神经元性)瘫痪(1)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或硬

13、瘫)(2)腱反射亢进肌张力降低(弛缓性瘫痪或软瘫)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4)肌萎缩() 肌萎缩()7(2) 瘫痪的定位诊断:皮质型、脑干型、内囊型、脊髓型、前角型、前根型、周围神经型。皮质型:单瘫:一个肢体或面部瘫痪。脑干型:交叉性瘫痪: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对侧偏瘫。损害平面不同,表现不同:中脑损害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完全偏瘫。脑桥损害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及对侧偏瘫。延髓损害表现为交叉性舌下神经偏瘫。脊髓:双侧皮质脊髓束损害及病变平面以下痛温觉减弱或消失。平面不同,表现不同。内囊:三偏征:对侧偏瘫,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同向偏盲。前角型:软瘫,

14、阶段性分布,无感觉障碍。神经根:节段性分布,肌无力,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神经丛:除累及肌肉瘫痪外,伴感觉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引起瘫痪和感觉障碍与支配范围一致。锥体外系病变分三类:运动减少,运动过多(不自主运动) ,肌张力改变小脑病变,包括共济失调、姿势步态不稳、肌张力降低、眼震及构音障碍。单侧损害引起同侧运动功能障碍。(3) 肌张力改变:肌张力增高、降低。A、肌张力增高:作被动检查时阻力增加。a、痉挛性:在被动运动开始时阻力较大,终末时突感减弱,称为折刀现象。见于锥体束损害。b、强直性:伸肌与屈肌的张力同等增强,如同弯曲铅管,故称铅管样强直。见于震颤麻痹(Parkinso

15、n病) 。B、肌张力减弱:被动运动时肌张力减低。见于周围神经损害、脊髓前角灰质炎等。2、 肌营养改变:肌萎缩、肌肉肥大。3、 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诊断要点。小脑共济失调:为小脑病变最主要的症状。患者步行时表现蹒跚步态,检查项目有辨距不良(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 ,快速轮替动作(指指试验) ,反跳现象。4、 不自主运动:痉挛、抽动、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扭转痉挛、偏身投掷等。A、震颤a、静止性震颤:出现于静止时。而运动时震颤减轻或消失。见于震颤麻痹(Parkinson 病)b、意向性震颤(intentional tremor):又称动作性震颤。震颤在动作时出现,在动作终末,愈近目的物时愈明显,见于小脑疾患。B 、扭转痉挛C、舞蹈样运动(choreic movement)是一种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的不自主动作。多见于儿童的风湿性舞蹈病。D、手足徐动(athetosis)为手指或足趾的一种缓慢持续的伸展扭曲动作。E、抽动:间歇性、无节律、似无目的、短促、重复刻板的运动或发声。F:投掷:肢体近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