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231289 上传时间:2017-11-3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道德之人”教学案例感动南疆的首都医生周宪梁同志是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他 1991 年 7 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在该院内科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及主治医师。1997 年 7 月获医学博士学位。1997 年 7 月进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1999 年 8 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2004 年 8 月晋升为主任医师。2005 年 2 月受卫生部委派,周宪梁同志作为援疆干部,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挂职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心内科主任。他全身心投入到援疆期间工作,受到各

2、界好评。一、 “到条件最艰苦、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他一个深藏已久的念头。这个来自大别山革命老区军人的后代,深知百姓的疾苦、看病的不易。对老百姓来说,有时一次小病就是一场大灾,会毁掉一个家庭几十年的奋斗。他决心用自己所学的本领去服务那些最需要他的人,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健康的守护神。临行前,医院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组织可以帮助解决。周宪梁没有提任何要求,只回答说:“我希望尽快到新疆工作。 ”可当时的情况是,周宪梁的爱人正在国外留学,孩子还在上小学,非常需要人照顾。离家那天,儿子哭了,周宪梁也是热泪盈眶,他对孩子说:“西部边疆有许多病人,爸爸作为医生必须去。这对爸爸是个锻炼,对你也是一个锻炼

3、。 ”他把孩子托付给亲戚,很快就赶到了新疆,来到南疆阿克苏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阿克苏市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条件恶劣,卫生基础薄弱,群众看病不易。想起临行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领导的谆谆嘱托,他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短短几天, “来了北京名医”的消息在周边地区迅速传播开来,不少群众搭着马车,连夜从郊县赶来求诊。看着乡亲们热切期待的目光,他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在了脑后,马上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出诊时经常是忙到了中午时分,还仍有 20 多个病人在等候,因上午看病的人比较多,他也相当累,一有困意他就用自己的指甲狠狠掐自己大腿上的肌肉,因产生剧烈疼痛而强打起精神坚持为患者诊治。下午 2 点

4、多,他草草吃了几口已经凉了的简易快餐后,又继续看起病人来,一直坚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往往已是下午 4 点半了,虽然他已精疲力竭,但心里却感到特别的踏实。二、医疗大篷车医治好了前来看病的患者,他又想到了,现在只能是坐诊行医,能不能再送诊下乡呢?这样,就会使那些位置偏远、行动不便的农牧民,在家里不就可以看病了吗?“医疗大篷车”就是他来到南疆后的一个创举,他把医院各个学科的骨干医生动员起来,组成了“医疗大篷车”下乡送医、送药、送医学科技知识到最偏、最艰苦、条件最差的地方。每逢周末时,他们都要到附近地区宣传医学防治知识,医治患者,受到当地百姓热烈的欢迎。每到一处,周宪梁都要给当地医护人员授课,并坚持

5、查房、会诊,对基层医务工作者进行传帮带。一批位置偏远、治病不便的农牧民,在家中享受到了“医疗大篷车”的温暖和关爱。2005 年 7 月中旬的一天,他到和田地区给当地患者会诊,早上很早就出发了,途中要经过一段 500 多公里长的沙漠公路,因当地环境十分恶劣,地表温度高达 7080 度,汽车最易爆胎发生事故。临走前,兵团领导再三强调、劝说,你是国家的人才,路上太危险千万别去,当时他顾不上这么多了,因为那里的心血管病人等待他去会诊,为了当地病人能得到阜外专家的救治,他亲自驾车,经过 12 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 8 点多到达目的地。匆匆地吃上了几口饭,看到了那里一直等待的几十位病人,看到他们怀着

6、期盼的目光,他顾不得休息,就开始对病人进行诊断医治。等到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后,已经是凌晨 5 点多了,他当时一下子瘫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后来听说还是当地的医生把他抬到了床上休息。三、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周宪梁同志在当地组织起了“心血管病最新进展”系列讲座,共讲授 26 讲,他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医学新进展传授给当地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开阔他们的眼界,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使得百姓受益。此外,他还想方设法从上级部门为新疆兵团农一师医院、兵团总医院争取科研经费 100 万元。2006 年五一期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周宪梁同志和阜外医院 30 多名医疗专家再次来到新疆,为

7、边疆各族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义诊 1600 人,开展各种心血管手术 120 台,讲座 36 场,并为农一师医院赠送了价值 300 多万元的医疗设备。四、把边疆群众当亲人12 岁的小姑娘努尔古丽来自阿克苏市阿依库勒镇托克提根村,几年前不幸患上了右面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等她来农一师医院求医的时候,血管瘤已经大到合不拢嘴、无法进食,生命垂危。治疗这个病至少需要 2 万元钱,而小努尔古丽由于父亲患病、母亲丧失劳动能力,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已卖光了。在农一师医院全院职工中,周宪梁同志发起了为小努尔古丽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不但自己带头捐款,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一首爱的奉献乐曲声让在场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8、还不到半个小时就筹集资金近 3 万元。在捐款现场,小努尔古丽的母亲帕旦木一直在激动地流泪,她紧握着他的手,不停地说:“感谢党!感谢农一师医院!感谢党中央派来这么好的医生,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如今,小努尔古丽经过精心治疗,病情已经痊愈。现在小努尔古丽在学校愉快地学习,逢人便说是北京的周叔叔治好了我的病,决心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新疆电视台新闻联播上播出后,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纷纷称赞周教授是民族团结的楷模。2006 年五一期间,他再次来到小努尔古丽家看望,并送去 600 元钱。在援疆挂职期间,周宪梁同志还尽全力帮助家住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十七大队的李红梅。李红梅正

9、在读初三,品学兼优。由于母亲患病,妹妹年幼,还要赡养 80 多岁的老奶奶,家里几次商量着要小红梅退学。他知道后,亲自赶到小红梅家,把“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说给她父母听,并当场承诺,每月拿出300 元钱资助小红梅读完高中,同时带了些新买的衣服和学习用品送给她,鼓励孩子奋发读书,将来要报效祖国。如今的小红梅正在当地最好的高中农一师中学努力地学习。周宪梁同志在援疆工作期间的事迹在 2005 年 7 月 1 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代先锋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时代先锋中播出。2005 年 6 月他被授予新疆阿拉尔市荣誉市民,2005 年 7 月被评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优秀共产党员,20

10、05 年 7 月荣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三等功,2005 年 8 月荣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三等功。五、让老区百姓得到实惠周宪梁同志还心系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的健康。2005 年 10 月带领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18 名医疗专家到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义务为当地群众看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用自己的工资为贫困的乡亲们购买药品,免费发放,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欢迎。2003 年 8 月他和惠汝太教授一起在革命老区大别山区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建立了农村高血压病临床科研防治基地,多次深入乡村,给当地群众作健康知识讲座,免费普查当地农民 12,000 多人,其中 6,000 多人患

11、高血压病,这些患者得到 3 年的随访和免费检查和治疗,血压得到了很好控制,并发症大大下降,避免了因病返贫,因病致贫,为解决百姓看病难及看病贵问题,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使革命老区干部和群众长期受益,受到称赞。作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他还带领门诊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方便百姓看病,解决老百姓挂号难、看病难及看病贵问题,以病人为中心,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都落到实处。郑重向社会承诺敞开挂号,保证到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各地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当天都能挂上号,看上病。这一系列管理新举措效果十分显著。被评为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2005 年医院管理年十大卓有成效的管理措施之首。门诊部被评为 2005 年阜外心血管

12、病医院先进集体。周宪梁同志 2006 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他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吕家科吕家科,76 岁,1992 年 4 月离休,离休前为生活福利部党总支书记,离休18 年来,他离而不休,担任离休党支部书记,热心为老干部和周围群众服务,不计报酬,发挥余热,奉献企业和社会,辛勤耕耘,晚霞生辉。一、坚持政治学习,永葆思想常新吕书记常说:人离休了,但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坚持理想信念,思想不能“生锈” 。为使自己思想跟上时代的变化,他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天天读书看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

13、展观,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他身体不好,患糖尿病多年,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坚持学习的热情。不仅如此,他还积极参加学习班、形势报告会和离退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活动,细心研读各种文件汇编和学习资料,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他认真组织离休支部每月一次的政治学习,把自己的理解、心得和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起讨论,同时,他还让大家经常参加中国老年 山西老年 中国老年报组织的各种答题活动,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在吕书记的带领下,党支部在工作中形成了一个坚强有力的支委班子,大家尽职尽责,奉献为先,团结带领广大离休干部,成为离退休、内退职工队伍中的一面旗帜。为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

14、开展,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建立健全了各项制度。多年来,始终坚持党日活动制度、党员大会制度、支委会制度、党小组会制度、党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老干部活动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离休支部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吕家科同志作为支部书记代表,参加了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其成功经验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带领导下,离休支部曾多次被中心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5 年被厂党委评为红旗党支部,2007 年被厂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2009 年吕家科同志被评为企业“十大道德”模范。二、积极发挥作用,热心服务群众1992 年,吕家科同志离休后,便全身心投入到义务为群众服务之中。 “是共产党员就要时刻想着人民群众

15、”这是吕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借花自喻,表述自己位卑未敢忘忧国,依然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效祖国的情怀。这句话成了吕家科同志的真实写照老干部郝二会患脑血栓,从床上掉下来被送到了医院,他知道后,多次去医院和家里看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为他按摩手脚,陪他聊天解闷。老干部遗孀柳改莲和子女不住在一起,他就经常去家里看望,还劝她的子女经常看望,轮流照顾,直到病逝。离休干部大都进入耄耋年龄,有些行动极不方便,为使他们了解国家和企业的形势,他常常整理一些学习材料和时事要闻到老同志家里讲解,使大家的思想都能跟得上形势的发展和企业

16、的需要。当企业提出“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的号召后,他第一个站出来带头在条幅上签名,在他的带领下,离休支部全体党员都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在生活中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做起。2008 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重困难,吕家科同志和支部一班人向离退中心表示,减少报纸订阅费用标准,降低福利水平,非特殊情况不动用车辆,尽全力减少企业开支。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一批老同志的子女面临转岗,他多次在支部大会上要求积极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要舍小家顾大家,做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模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离休支部全体党员表示坚决做到“四个不忘记”:不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责任;不忘奉献余热的责任;不忘教育子女的责任;不忘保持革命晚节的责任。为了使生活区环境优美,他经常在生活区监督非法小广告的张贴,不仅如此,他还带领部分老干部义务清理小广告,洗刷墙面,护理草坪。用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群众共建文明和谐生活环境,三、真情回报社会,关爱送向灾区人老了,力气活干不了了,但是我们的心不能老,老干部的形象不能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