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2312086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四单元复习教案复习课题1大自然的语言2奇妙的克隆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4生物入侵者5你一定会听见的内容概述本单元选编的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生物入侵者等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 你一定会听见的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学习这一组文章,可以在培养语文基本能力的同时,渗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传统课文,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值得我们学习。奇妙的克隆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它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克隆

2、的科学知识,同时提醒我们要全面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学习这两则短文,不仅可以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学到作者良好的思维方法。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问题越来越紧迫地提到我们面前。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你一定会听见的提醒我们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声音世界” ,让我们“聆听大千世界的奇妙交响和神秘诉说” 。学习这篇文章应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感官灵敏、感受

3、丰富的人。以上五篇课文,前四篇都是科普文,也是事理说明文。它们都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事理层次分明,步步深入。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在文章中,适当运用了作阐释、作比较、打比方、列数据等说明方法;简明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大大增强了说明的效果。兴趣情境导引- 2 -主题班会主持人:今天班会的主题是崇尚科学,破除迷信,首先由王浩同学演讲。王浩: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让科学之光驱散迷信的阴霾 。同学们知道恐龙吗?这个庞然大物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亿年,然而在 6500 万年前它却突然销声匿迹了,是上帝灭了它们吗?可地球上哪来的上帝呢?大家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吧?可我奶奶却说,那是鳌鱼翻

4、身。我想同学们一定读过吴承恩的西游记 。孙悟空有一个绝招,真令人拍案叫绝,他与妖魔们作战一旦吃紧,便从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群小猴子来参加战斗,这当然是神话,可今天的科学却能实现类似的“奇迹” ,你相信吗?人类从远古走来,从洪荒走来,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不断壮大,日益成熟,而今已步入了科学文明的新纪元。同学们,让我们告别混沌,破除迷信,驱逐愚昧。我们青少年应该热 爱科学,倡导科学,用科学净化我们的心灵。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具备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生活吧,生活中有科学;热爱读书吧,书中有科学师:这个班的主题班会很有意义,形式也很好。生 1:意义在哪儿?

5、师: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生 2:王浩同学的演讲很精彩,听了之后,使人精神振奋,激起了我们探索自然、崇尚科学的热情。师:说得对。我们所处的的年代,科学日新月异,你们应与时俱进,千万不能成为科盲。生 3:老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师:首先要有科学意识,其次要有科学态度,还得具备科学思维方法。对于你们来说,科学知识的获得将主要来源于书本,因此,你们必须认真读书,不断学习。课文将会为你们打开一扇扇科学的大门。生 4:老师,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从书本中获取科学信息和知识。师:是的。我们马上要学习的第四单元大都是科普文,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事理说明文,通过学习,你们将获取许多新

6、的科学知识。尽管这几篇文章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但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生 5:学习这一单元有什么具体目的吗?- 3 -师:学习这一单元要培养语文基本功,品味语言,积累科学知识,还可以培养我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求证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我们利用搜集、运用资料来阐明自己观点的能力。下面我们就学习第四单元的要点:理清顺序、品味语言。 难点互动探索难点问题 1 概括主要内容生 1:老师,什么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师:简言之,一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说记事的文章,大致要知道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哪些人参与了这件事,

7、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结果又怎样。又如写人的文章,大致要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再如状物的文章,就得知道这个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有什么特征。写景的文章,就应该了解是怎样的景色等等。生 2:老师,我知道了。那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好处呢?师:在阅读中,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简明的理解课文的要旨,为进一步领会文章中心,概括中心思想打下基础。因此,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分析、理解、概括能力,有助于发展我们的思维。生 3: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呢?师:第一,要注意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整体的把握,要从整体上加以归纳,不能以偏概全,以次要充当主要,以部分代替整

8、体。第二,分析文题进而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的标题与内容关系十分密切,标题是文章的“窗户” ,我们往往可以透过这个“窗户”去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题,就是从标题入手,适当展开,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标题提出若干问题,再把这些文题的答案归纳起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讲,凡是课题能启发、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第三,抓重点段概括主要内容。一个文章有若干个段落,其中有主要段落和次要段落之分。主要段落就是对表达文章中心起关键作用的段落。我们就可以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去概括主要内容。第四,还可以采用段意归并概括主要内容。生 4:何为段意归并? 师:段意归并,就

9、是把段落大意合并起来。对一篇文章来说,段落大意是“局部” ,主要内容是“整体” ,整体总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一篇文章的各个段落之间是并列关系,都是围绕同一个内容写的,这时就可采用段意归并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4 -相关知识链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点要点提示。1.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分析。2.抓住文题,可运用课题扩展的方法。3.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尤其是那些直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4.因为是主要内容,就得从内容的角度去概括,要能与中心思想区别开来。 (主要内容是指“写什么” ,中心思想则是回答作者“为什么写” ,两者不能等同。 )5.抓住关键段落概括文章内容,品读精彩章节。6.根据课前提示、书

10、后注释和课后习题,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范例 1:大自然的语言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1注意文体特征。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也是事理说明文。阅读说明文,首先必须通过整体感知,认识说明的对象。通读全文,可以知道文章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语言,也就是文章介绍的是一门科学物候学。2分析标题与作者。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而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11、,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根据这些,本文内容应该着重介绍物候学方面的知识,如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层次。文章可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 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 段):说明物候现象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 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做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解答:这篇文章着重介绍了物候、物候学、影响

12、物候学的因素以及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物候学也称- 5 -“生物气候学” ,是研究生物的生命活动现象与季节变化关系的科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四个: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古今差异。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解题方法链接文体是说明文的内容要点如何概括,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分析标题,了解说明对象。2走近作者。了解作者的身份、职业、取得的成就等,这就有助于把握文章的

13、内容3理清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概括段落大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范例 2: 克隆技术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分析:奇妙的克隆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这是生物学家谈家桢根据多篇相关文章改写而成的,重点介绍了关于克隆的科学知识。要概括克隆技术如何造福人类的内容,可从小标题入手。浏览一下课文的小标题就知道文章第四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解答:第一,克隆可以有效的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解题方法链接通读全文,给课文划分段落,弄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小标题的直接从标题入手范例 3:

14、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分析: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 ,作者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的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恐龙无处不在”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 ,对“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做出了直截了当的回答:“是大陆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 “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显然一部分恐龙正是搭乘

15、这班“航船” 来到南极的。那么 6500 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 1.6 一年的恐龙为- 6 -什么会突然灭绝了呢?作者在第二篇短文中作了深入的探讨。 “被压扁的沙子”成了证据。“被 压扁的沙子”也就是石英,它具有两点性质:( 1)斯石英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另一方面,斯石英在很高的温度下又会很快恢复为普通沙子。 (2)斯石英“只出现在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它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作者讨论这些话题是为了 排除“火山说”并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最后作者用亚里桑那大学的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的“研究” 、 “检测”的结果有力的证明了在 6

16、500 万年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因该是“撞击” 。解答: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范例 4: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什么?分析:“生物入侵者”是什么,许多人对此会感到陌生。要知道,这正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能 不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法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科学界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见解和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所采取的措施。解答:“生物入侵者”的主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了解一些生态环境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我们关注身边生活的科学意识。解题方法链接整体把握,弄清楚作者的写作目的。难点问题 2 理清顺序师:要写好一篇文章就必须合理安排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