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12012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阶段学习特点及方法在初中阶段,初二年级是一个关键时期。初中教学中流传着一个说法:“初一势均力敌,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学生既没有初一刚进校的那种新奇、兴奋和上进,也没有初三那么紧张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初二处于一个相对的平静期,学生在思想上容易松懈,在学习上容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初二的知识增多,又多了物理和几何,学习难度也加大了,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感到学习比较困难。学生容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厌学、逃学等现象,导致两极分化。从每年统计来看,进入初二的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呈现出较严重的趋势。初二年级也可以说是初中阶段的分水岭。多的老师和班主任都感叹:初二的学生

2、真难管。关键词:不同学科、不同方法学习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1、学科上的变化:和初一比较,初二开始添设 几何 和 物理 ,这两个学科都是思维训练要求较强的学科,直接为进入高一级学科或就业服务的学科。 2、学科思维训练的变化:初二各学科在概念的演化、推理的要求、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方面都提出了比初一更高的要求。 3、不同学科方法的要求:初二阶段,随着理科课程增加了几何与物理,文科、理科的课程比重发生了改变,于是将更强调针对不同学科所采用的方法,即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方法。否则,拿学理科的方法去学文科或拿学文科的方法去学理科,结果都不会好。 4、外部干扰因素对学习将有影响:初二正是性格

3、定型加快节奏,幻想重重的年龄期,常常表现出心理状态和情绪的不稳定,例如逆反情绪发展。这给外部的诱惑和干扰创造了乘乱而入、乘虚而入的条件。很多时候,学生的成绩会受到这种情绪“冷暖”的影响,出现一定的波动以语文(文科)和数学(理科)为例来看:理科(数学)学科特点 文科(语文)学科特点 理科学习特点:以数学为例,数学学科有一个特点:所有的练习题都是由一定的公式导出来的,都是课本上例题折衍生。从这个角度来说,数学的学习就像是一串葡萄,公式是这串葡萄的根部,而所有的练习题则是这串葡萄的葡萄粒。那么,摘葡萄该如何摘呢?固然可以一颗颗去采摘,但我想大多学生不会采用这种方式,因为效率低,而是采摘其根部,成串成

4、串地采搞。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学习的方法,即“回归课本,吃透例题” 。从这个角度来说,搞题海战术并不能解决本质的问题,因为没有系统性学习的前提下,多做题就像是搞葡萄时在单颗地采摘,费时且效率低。正确的方法是真正地把课本上的例题研究透了,所谓的“吃透”例题并不等于“会做”例题, “会做”针对的是单题,“吃透”意味着掌握规律,掌握的是一类。数学课程,单靠数学课本是有可能学好数学的。文科学习特点:以语文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则是一个零散积累的过程:今天我学到一个知识点,收了起来;明天又学到一个知识点,又收了起来;后天,又收了一个就像是捡珍珠一样,一颗颗地捡起来并放到盘子里这是

5、一个积累的过程,但只是积累只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能达到我们最终的学习目的。语文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所以积累了之后,能否有效地“调用”积累的素材将是这种能力的体现。就像是一盘散的珍珠虽然放到了一个盘子里,但是当我们需要其中某一颗珍珠时,能否很快的从散珠子中找到我们需要的那一颗呢?如果不能很快地找出来很难,因为盘里的珠子是散的,那盘子里有这颗珠子等于没有。考试何尝不是如此?并不止在于你积累了多少,还要看你能用上多少?另外,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切忌于“概念化” ,否则显得苍白空洞。以作文为例,当我们提出问题:“如何能写好作文”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多阅读、多思考、多参考、多练习、多观察”听起来,是非

6、常有道理,但仔细想,才发现都是“没有用”的道理。之所以说是没有用的,就是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指导,比如“多阅读” ,怎么样去阅读?阅读什么?“多观察” ,怎么样去观察?观察什么在这些细节方面却缺少具体的指导。而这些细节方面的方法性的东西,却是需要学生在老师大的方面指导下,自己多总结的。因此,文科的学习,拓展是最重要的组成,方法上显得“散” ,要求得却十分具体。语文的学习方法可以概括为:立足课本、走向课外、具体方法、寻找规律。语文课程,单纯靠课本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单纯靠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也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学习方法需重点强调的:1、理科更注重预习理科的课程更注重于预习,因为 理科要求的思维更抽象化

7、。所以在理科学习时,必须要有预习环节,是学 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我们要重点强调两点:1、预习 的环节必须要有;2、预习不仅仅是提前看看书。第一点,预习环节必须要有。预习就像是战斗前的“侦察”,一个指挥员只有在了解战场上敌人兵力部属、战场地形地貌等因素的情况下,才能胸有成竹,有重点的兵力投放。 课堂亦如此,一堂课40分钟,每个学生都不能做到注意力始终专注以高中生 为例,从心理学上来 说,如能坚持25分钟便是极限,也就是说25 分钟必然要放松休息一下。但在 课 堂上,这个“放松” 的时机显得很重要,如果恰恰是老师讲重点 时“ 放松”,效果会大大折扣,因此, 课前的“ 侦察”(预习)就显得必要了,

8、在了解了当堂课的“重点”、 “难点”后,听课时就可有备 而战。第二点,结合第一点我们知道,预习其实就是“侦察”行为,那就必须有结果,否则没有意义。在学习中,预习不仅仅是提前“看” 过,而是要找出 问题, 带着问题听课。2、及时“提问”提问的及时很重要,到初二时,知识系统化更强,前后的联系相对更紧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做到及时提问,否 则 ,就会出现大的问题。例如,第一天如果有了 问题,也 许只是一块“绊脚石”,但如果当天的问题不能解决,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由于前后知 识的联系性,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可能已成为了一堵“拦路墙”。所以,到了中学,更要强调 提问的及时性。再例如对待作文的评改,

9、建 议学生写完作文后可先找老 师面批,以期得到及 时的点 评。因为作文本身就是灵感思维的结果,可能在一小时之后学生再看自己的作文就会有一种“ 陌生”感,如果只是等待老师书面的评语,可能是一星期或是两星期之后,点评的结果已经大大降低了应有的效用。3、重视“周复”的环节中学阶段,复习是学习中必须有的一个 环节。当然在学 习中,学校是安排了一定的复习活动的,比如每天讲完课后,老 师都会留下作业这是每日的复 习,我 们不妨称之为“日复” ;每月会组织月考我们不妨称之为“月复”;考试之前会安排考前“ 综合复” 。“日复”,主要是针对当天学习的知识点,就好比是 认真地研究一粒粒散的珍珠,研究的再细,放回

10、盘子后仍然是散的;而 “月复”和“综合复”则是要把散的珍珠给穿起来,串成项链,强调的是系统性。乍一看,这几种复 习形式结合,正好 处理了我们平时学习知识点的具体性、系统性的问题,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又 发现新问题由“日复” 到“月复”、“ 综合复”之间的周期太长,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在 “月复”或“ 综合复”时,很多知 识等于是重新学习了。 针对这个问题,我建 议学生养成“周复”的习惯,每周进行一次周总结 周复 习,把本周老 师讲的重点、难点梳理一下就成。就像是把散珠穿成项链前,不妨先穿成若干个手链,最终再把手链接成项链就行了。但是周复习是大多数学校因 为时间原因所不能安排的,是要求学生主 动自觉

11、完成的。4、 “笔记”的作用记笔记并不是记得越详细越好,而是准确地 记出该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在记笔记时两种极端的表现:1、记得太详细,导 致重点不突出;2、 记得简单,板书怎么写就怎么 记,记的内容自己下来看不懂。记笔记不仅是对当堂课程内容的总结,也是学生后期复习的材料之一。5、学会总结,利用好“错题本”在现在的中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缺少的是在学 习上的总结, 阶段性的总结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同 时,建好并利用好错题本。在练习中、 测试中的错题处 理,大多数的学校老师都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科目错题本,很多学生也可能建了自己的错题 本,但真正的如何利用才是问题所在。很多学生认为自己的错题已在

12、作业本上、试卷上做出了修改,已没有必在再整理 进错题本这种认识使错题本成为一种形式。但事实上, 错题本的作用在学 习的 环节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很多学生在考前复习时,没有明确的复 习目标, 变成了“翻书”,在 “翻书”的过程中, 发现课本上的题似乎都会,但一考试就又 发现了问题。那么复 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在找出学 习中的“不足”,那“ 不足” 究竟在哪里呢?就在平时的练习中、 测试中出现的那些错题。但是错题被发现后,如不能将这些问题集中,复习时只好重新找过相反,如果是 错题本利用得好,学习针对性会更强,效率会更高。6、学会区分轻重主次区分主次轻重。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 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 课认真听讲,课后更多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初二 时,每 门主科阶段性的总结练习还 是必要的。初二后半学期,地理、生物要结业,听好课,掌握必要的知识即可。政治除了课本知识,还得多关心时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