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2309124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臧连生刘银泉刘树生 3(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杭州 310029)A new clip2cage for whitefly experimental studies. ZANGLian2Sheng , LIU Yin2Quan , LIU Shu2Sheng( Institute ofApplied Entomology , Zhejiang University , Hangzhou 310029 ,China)Abstract A clip2cage is made from plastic cup with cap , barrette and stai

2、nless steel mesh. The cage measures 30mm in diameter , 35 mm in height and about 5 g in weight. A small hole is made on the openable bottom of the cagefor inoculation of whitefly adults. Using this clip2cage , whiteflies can be conveniently reared and observed inenclosure , either singly or in small

3、 cohorts , on plant leaves. This clip2cage can be used in various experimentalstudies of whiteflies , such as observations on basic biology , host suitability and mating behaviour as well as acquisitionand transmission of plant viruses.Key words clip2cage , Bemisia tabaci摘 要 介绍了一种适合粉虱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该微虫笼

4、利用具盖塑料杯、条形发夹等材料制作而成 ,底部直径 30 mm ,高约 35 mm ,单个重量约 5 g。虫笼可开启的底板上特制一小圆孔 ,便于接入粉虱成虫。可将单头或小群体粉虱罩在植物叶片上饲养观察 ,使用方便。可用于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寄主植物适应性、交配行为以及饲毒和传毒等试验研究。关键词 微虫笼 ,烟粉虱3 E2mail : shshliu zju. edu. cn收稿日期 :2004206214 ,修回日期 :2004209224粉虱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 ,刺吸危害果树、蔬菜、花卉、粮食等经济作物及园林观赏作物等。同时 ,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 ,传播植物病毒病 ,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

5、品质。特别是烟粉虱 Bemisia tabaci ( Gennadius) B 型自 90 年代中后期侵入我国以来 1 , 2 ,粉虱的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 ,近年我国学者关于烟粉虱的研究报道明显增加 3 8 。粉虱虫体小、产卵量大、世代重叠严重 ,对其进行实验观察需要一套能将供试个体相对独立饲养 ,又不影响其正常生命活动 ,且使用方便的饲养方法。作者参照 Mu niz等 9 报道的一种微虫笼进行改进 ,制作了一种适合对粉虱类昆虫做单头或小群体饲养和实验观察的新型微虫笼。1 制作方法111 制作材料和工具材料包括带盖子的透明 (或半透明 )塑料杯(底直径 30 mm ,顶口直径 40 mm ,深

6、 35 mm) ;条形铝制发夹 (长 40 50 mm ,宽 5 8 mm ,弹性适中 ) ;不锈钢纱网 (100 目 ) ;光面塑料板 (厚度015 018 mm) ;海绵 (厚度 110 115 mm) 。工具包括电烙铁 ,胶水 (能粘合金属和塑料 ) ,酒精灯 ,剪刀 ,钳子 ,木柄铁锥。材料的预制与微虫笼的组合过程参见图 1 ,图中数字与字母标识与下面 112、 113 正文中的相对应。112 材料的预制(1) 将发夹的上缘锯齿部分用钳子捏平 ;将下缘部分捏平 ,使其长度保持 25 30 mm ,将多余部分剪下。然后 ,在距弹簧中轴 6 7 mm处将下缘向下折成 90。(2)将塑料板剪

7、成直径为 35 mm 的圆片 ,并在距边缘 5 mm 处做一直径为 7 8 mm 的圆孔9232005 42(3)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图 1 微虫笼制作过程示意图见正文 112 节材料的预制中 (1) (5) 见正文 113 节微虫笼的组合中 (1) (4)(试验中可将盛有粉虱的指形管插入 ) 。(3)将海绵剪成长宽分别为 90 mm 和 2 mm的长条。(4)用烧热的铁锥将塑料杯底部和盖子的中部去除 ,分别保留边距 2 mm(用于粘贴海绵 )和 6 8 mm(用于粘贴不锈钢纱网 ) 。(5)将不锈钢纱网剪成直径为 30 mm 圆片。113

8、 成微虫笼的组合(1)将制作好的发夹上缘烧热后 ,立即与塑料圆片沿中线处粘合。(2)将剪好的条形海绵粘于塑料杯底部预留的边缘处 (粘贴时海绵接合处不留空隙 ,以免粉虱若虫从此处逃逸 ) 。(3)将电烙铁加热后 ,将剪好的圆形不锈钢纱网圆片粘合于塑料杯盖子内侧预留的边缘处 ,制成通风的盖子。(4) 将发夹下缘内侧均匀涂一层胶水 ,同时 ,在塑料杯侧外壁按发夹下缘宽度均匀涂一层胶水 ,按照胶水的使用说明 ,经一定时间 ,将发夹与塑料杯粘合在一起。然后将第 3 步制作好的盖子扣合后 ,即制作完成。2 使用方法将盛有单头或多头粉虱成虫的指形管 (内径小于 7 mm) 直接插入微虫笼夹片上的圆孔 ,轻弹

9、管壁将粉虱接入 ,用手指封住圆孔 ,将叶片的叶背向上 ,使微虫笼的底部向上 ,捏开板夹 ,将叶片送入即可 ,使用中的微虫笼如图 2 所示。图 2 使用中的微虫笼当需将接入的粉虱成虫去除 ,则将带纱网的盖子取下 ,然后利用湿润毛笔将其粘出 ,也可利用小吸管将其取出。观察粉虱若虫是否羽化时 ,将带纱网的盖子取下目视是否有成虫出现 ;如检查若虫发育状况 ,可将微虫笼取下 ,用放大镜观察 ,然后将微虫笼复位。使用过程中发现 ,粉虱分泌的蜜露大部分滴落于微虫笼杯壁 ,如需收集蜜露 ,可将微虫笼取下 ,根据需要 ,用蒸馏水或 50 %酒精等清洗杯壁收集备用。该微虫033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

10、etin of Entomology 2005 42(3)笼不仅可以用于粉虱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如产卵、发育、存活等调查 ,还可应用于寄主植物适应性、交配行为以及饲毒和传毒等试验研究。经过上述选材制做的微虫笼重量仅约 5 g ,粉虱的一般寄主植物叶片 (如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棉花、甘蓝、西葫芦、烟草等 )均能承受。微虫笼制作过程中 ,通过增加海绵层 ,不仅可以减轻对植物叶片的损伤 ,而且减少了粉虱若虫从微虫笼内的逃逸 ;由于粉虱成虫较蚜虫善飞翔 ,在接虫过程中容易逃逸 ,通过在夹片上制作一小圆孔 (图 1 : ) ,可将盛有粉虱的指形管从该圆孔插入 ,轻弹管壁即可将虫接入 ,而且接入的粉虱不会逃逸 ,

11、这与以往报道用于蚜虫试验研究的微虫笼不同。在人工气候室内 ,经对比试验图 3 罩以和不罩微虫笼棉花叶上烟粉虱发育历期对比表明 ,用棉花叶饲养烟粉虱 ,罩以微虫笼和不罩2 种情况下的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 ,在温度为 28 ,相对湿度为 50 % ,烟粉虱的平均发育历期均为 18 d (图 3) 。每次试验后 ,将微虫笼内壁的蜜露清洗干净后 ,可以重复多次使用。需要指出的是 ,该种新型微虫笼不仅适合烟粉虱、温室白粉虱的实验研究 ,只要将透气的不锈钢纱网网眼大小做适当调整 ,也可适用于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昆虫。参 考 文 献1 陈连根 . 上海农学院学报 , 1997 , 15 (3) :186

12、189.2 罗晨 , 张君明 , 石宝才 , 张帆 , 张芝利 .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 18(增刊 ) : 42 47.3 黄振 ,任顺祥 ,姚松林 . 昆虫知识 ,2003 ,40 (5) :450 452.4徐维红 ,朱国仁 ,张友军 ,昊青君 ,徐宝云等 . 昆虫知识 ,2003 ,40 (5) :453 455.5吴青君 ,徐宝云 ,朱国仁 ,张友军 . 昆虫知识 ,2004 ,41 (2) :152 154.6 杨益众 ,吴娟 ,余月书 ,陆宴辉 ,袁亚梅等 . 昆虫知识 ,2004 ,41(4) :331 332.7 邱宝利 ,任顺祥 ,林莉 ,王兴民 . 昆虫知识 ,2

13、004 ,41 (4) :333 335.8褚栋 ,张友军 ,丛斌 ,徐宝云 ,吴青君 . 昆虫知识 ,2005 ,42(1) :54 56.9 Mu niz M. , Nombela G. http :PPwww. whitefly. orgPResearchHd.htm ( Epidemiology : clip2cage) 2001. 1 2.多分 DNA 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在寄生蜂与寄主相互作用关系中 ,伴随寄生蜂产卵一起注入寄主体内 ,与寄生蜂”共生的”多分 DNA 病毒(polydnavirus , PDV)是寄生蜂利用的一种最奇妙的方式。通过抑制寄主的免疫和发育 ,PDV 能

14、够保证寄生蜂的正常发育和羽化。法国 Institut de Recherche sur la Biologie de I Insecte , UFR Science et Techniques 的科学家测定了茧蜂Cotesia congregate 的多分 DNA 病毒 (CcBV) 基因组全序列 ,其全长为 567 670 bp ,是目前最大的病毒基因组之一。CcBV 基因组由 30 个 5 40 kb 双链环状 DNA 组成 ,含有 156 个 DNA 编码序列。基因组中 ,AT含量为 66 % ,70 %为非编码区。和其他病毒基因不同的是 ,CcBV 基因含有内含子 (约占 69 %)

15、,并且 42. 3 %的编码序列和以前发现的基因没有相似性。 CcBV 基因的另一个特点是家族基因丰富 ,66 个基因 (约占 42. 5 %)分属 9 个基因家族 ,其中最大的基因家族为编码酪氨酸磷酸酶的基因 (PTPs) ,共有 27 个基因。除了一些毒性因子外 ,CcBV 的 DNA 编码序列和其他病毒基因并没有多少相似之处。锚蛋白重复序列基因家族 (ank)和 PTP家族的基因与真核细胞的某些基因非常相似。一些 CcBV 的基因在其他的病毒基因组中是不存在的 ,比如编码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和组蛋白的基因。这些证据都表明 ,部分 PDV 的基因都是来自于真核细胞。基因有可能是在重组或转座的过程中和真核细胞染色体基因发生交换。原文见 Science , 2004 , 306 : 286 289.(田慎鹏 )1332005 42(3) 昆虫知识 Chinese Bulletin of Entom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