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308155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PPT 页数:147 大小: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5.28)(1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主要内容,第一节 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第二节 袁世凯统治下的新闻事业第三节 北洋军阀控制下的新闻事业第四节 新闻业务的变迁和著名记者的诞生,内容概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新闻事业一度出现繁荣景象,报刊的数量、种类、发行地区都超过了以往。袁世凯的上台,很快就使这种繁荣的局面结束。袁世凯在民国的招牌下实行专制统治同时,加紧对新闻界的控制和摧残。袁世凯死后,各派军阀分裂割据,上演了一幕幕闹剧。当时新闻业在逆境中向前发展。这个时期新闻业务有所变化,新闻通讯受到读者的欢迎,通讯社得到发展,同时涌现出一批著名记者。,从1912年民国成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

2、夕,这一时期,我国的新闻事业,在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出现了一个极为困难而又错综复杂的局面。这一时期的新闻事业的特点:1、报业由民国成立后的短期的、昙花一现的繁荣,很快转入凋零与黑暗。2、从新闻业务本身看,这一时期总的趋势是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新闻、记者群、时评)3、由“鸳鸯蝴蝶派”人物主持的报纸副刊盛极一时。4、有专人从事新闻采访,向各地报刊发稿的通讯社逐渐创办起来。,脉络:民国初年纷繁复杂下新闻业的曲折发展。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911-1913-1916亮点:(1)新闻法制建设(2)新闻时代到来(3)采访记者群体的出现,第一节 民国初年政党报纸的繁荣,一、民国初年新闻事

3、业大发展的原因:1.旧禁令被废除。大清报律、暂行报律 2.新法律保护。(1)将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中第二章第六条第四款规定:“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言论自由第一次载入宪法。中国的新闻事业也第一次获得国家大法的尊重与保障。,(2)颁布有利于新闻事业发展的法律、法令。 3.17,应上海日报公会之请,减新闻邮电费3.各独立省新政权、领导人实行维护、鼓励的政策。4.立宪党人、旧官僚也摆出一副尊奉言论自由,尊重报界的姿态。5.民国“暂行报律”事件的影响。6.国人与业界对报刊和报人的过高期待和自诩。新闻记者是“不冠之皇帝,不开庭

4、之最高法官”7、党会林立8、报人办报因陋就简,所费不多,报馆往往比个体作坊还要简陋。,民国暂行报律事件,1、报律制定 1912年3月2日,南京政府内务部宣布废除大清报律,并于3月4日颁布民国暂行报律三章,其主要内容有:(1)“新闻、杂志已出版及今后出版者”,须向内务部或向就近地方有关“官厅”注册、登记;(2)“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除停止其出版外,其发行人、编辑人并坐以应得之罪”;(3)“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被污毁人得要求其更正。要求更正而不履行时,经被污毁人提起诉讼,讯明,得酌量科罪”。,2、引起报界激烈反对,暂行报律颁布后,引起全国新闻界强烈不满,上海报界俱进会、长沙报

5、联合会等新闻团体,纷纷发表通电,表示反对。3月6日,“上海报界俱进会”团体会员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日报、时事新报、民立报、天铎报等十来家报纸专电呈南京临时政府:,2、引起报界激烈反对,3月7日,上海大共和报、申报、新闻报、民立报及其他各报又同载章太炎却回内务部所定报律议。多家报纸同日刊载一文,这在当时 报界实属罕见,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章太炎在这篇文章中,对暂行报律逐条驳斥,虽然言之成理,但明显带有意气之争,是对孙中山及南京政府不满情绪的乘机发泄。,3、孙中山下令撤销。,南京临时总统府接电后,当即于3月8日复电,宣布取销暂行报律。,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呢?,启示:,1、这一举措反映了孙

6、中山从善如流、尊重舆论的可贵精神。2、在强敌环伺,情况十分复杂的局面下,新生的革命政权,制定相应的法律来对新闻事业进行适当的管制和约束,是完全必要的。3、尽管在制订和颁布方面,程序或许不周,但其内容对报界并无多大干预和限制,特别是第 2条,对于刚刚建立的新生的革命政权是有积极意义的。4、有人是以追求所谓“绝对新闻自由”为出发点来反对暂行报律的,这又反映了当时新闻界思想上的幼稚。由于没有任何法律的约束,以后报纸盲目发展,一哄而 起,数量激增;办报人员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终于造成民国初年报界昙花一 现的畸形繁荣。,民国暂行报律的废除得失,两种律令,同一个教训民国暂行报律与苏联出版法令之比较作者:孙

7、旭培 卢家银 崔明通过对民国暂行报律和苏联出版法令两种新闻律令进行深入比较,可以发现:作为法治的必要前提,新闻法是新闻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力量。只有实行新闻法治,才能实现新闻自由,才能为新闻界创造长久的繁荣。,“本报对于内务部之报律,其所主张,乃根本的取消!无暇与之为枝枝节节之讨论!以后并灌输真正之自由理想于国民之脑中,使报律两字永不发于国会议员之口”。章士钊论报律刊发民立报“案民主国本无报律。观美、法诸国,对于杂志新闻,只以条件从事,无所谓报律者”“亡清诸吏,自知秕政宏多,遭人指摘,汲汲施行报律,以为壅遏舆论之阶。今民国政府初成,杀人行劫诸事,皆未继续前清法令,声明有效;而独皇皇指定报律,岂欲蹈

8、恶政府之覆辙乎?”章太炎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客观上说,一方面由于报界对清政府时期制定的钳制新闻事业的新闻法仍然心有余悸,另一方面当时中国的社会精英对西方的自由主义报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例如章太炎等许多报人只知英、美、法等国有新闻自由,却不知法国有专门的出版自由法,美国有案例法,更不知这些西方国家新闻法和新闻法治对于实现新闻自由的决定意义,所以只是空有满腔热情、一味反对新闻立法。有研究者指出,“章太炎思想激进,不问专制与宪政,一味反对报律,甚而反对一切法律”。(张育仁,2002:179)并且,当时“不得制定钳制新闻事业发展的专门法律已在新闻界内外形成共识。1912年6月,中国报界促进会在上海

9、召开的大会,还将不承认有报律这一问题列入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中”。(黄瑚,2001:97-98),历史影响,从短期来看,暂行报律被废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直接推动了当时的新闻事业快速发展,使报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是,从长期来看,它也为政治权力干预迫害媒体、制造媒体灾难提供了机会。因为中国毕竟是一个成文法国家,与章太炎等人的想法正好相悖,情况不能等同于英美等判例法国家,仅有宪法(当时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未出台)保护新闻自由是不能有效阻止政治权力压迫新闻自由的。,当时暂行报律被废,民国政府迫于现实,又未能及时制定出新闻专律,新闻界无法可循,报刊相互攻讦,问题丛生,并且经常触怒当权者,所以

10、新闻界的过度自由直接诱使政治权力、尤其是后上台的政治强人对新闻界进行打压。在这方面,最典型的当属继任总统袁世凯,他利用当时民国没有新闻法的空子,采取以重金贿赂、暴力压制,甚至是修宪、随意立法等手段收买或迫害报纸和报人,摧残报业。仅以1914年4月2日袁世凯政府颁布的报纸条例为例,就可以发现整个条例共计35条,几乎全是禁载事项和惩罚办法,并且恢复了前清的保证金制和发行许可制,成为“世界上报律比较之最恶者”。从而报界自由空间逐步遭受压缩,最终对新闻界造成了致命的戕害癸丑报灾。,新闻只有对法律负责,报刊只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新闻自由,给新闻界创造长久的繁荣。作为成文法国家,新闻立法对于媒

11、体的意义更加重大,它是实现新闻自由最重要的保障力量。它既能为新闻自由划定边界,又能制衡政治权力,是实行新闻法治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如前所述,民国暂行报律由于被废,前提消失,新闻法治成为空谈,虽然成就了新闻业暂时的繁荣,但是由于无法可依的漏洞,最终致使新闻界遭受了人为的深重灾难。,每一代的历史研究其实都对前辈的学术成果进行结算。在怀疑精神式微时,“怀疑的价值在于怀疑本身的艰难”。与怀疑相伴而生的反思并不是为了否定,而是为了发展。,二、 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一)报界的“黄金时代”1.报刊数量急增据统计,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的报纸由100多家猛增到500家,总销数达4200万份,突破了历史

12、的最高纪录。2.办报主体多元化新建立的各级政府政权机关新成立的各个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新贵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报纸结构多样化。大部分是以刊载时事政治内容为主的日报,但还有经济报、教育报、学术报、文艺报、妇女报、学生报、儿童报;文言、白话、外报、画报等。提倡女权和妇女解放妇女报纸研究自然和社会科学学术性报纸民族资本主义推销产品商业报刊,4.言论自由,昌言无忌。 报馆与国务院、总统府平等,记者是无冕之王。5.报馆、报人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6.行业组织增多,活动频繁。 中国报界俱进会、上海日报公会等。,五花八门的政党报纸,辛亥“革命之后,党会纷立”(黄远生)民国成立前后,在“政党政治”观念的影响下,

13、中国社会刮了一股结党结社风,涌现出名目繁多的大大小小的政党、政团达300多个。同盟会-国民党系:总机关报民立报;上海天铎报、太平洋报、中华民报;北京国风日报、亚东新报;天津民意报等。(宋教仁)共和党-进步党:少年中国、庸言、上海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北京的国民公报等,申报在言论上支持他们 。(袁世凯、黎元洪、梁启超)小政党、小团体:自由党民权报(戴季陶、何海鸣),国民党V.S.共和进步党,两大报系激烈争论,目的是为替本集团头面人物在议会和政府中争夺权位政党报纸成了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已远远超越笔墨之战,还互相人身攻击,甚至发展至武斗。各记者出入时,均备有手枪。上海国民党系统报纸派遣记者去北京采

14、访时,也发给武器。,同盟会-国民党系报纸,民立报仍被认为是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总机关报。这一系统的重要报纸还有北京的国风日报、亚东新报天津的民意报上海的天铎报、太平洋报、国民等。,共和党-进步党: 共和党是立宪派分子、官僚和一部分从同盟会分化出来的人于1912年5月成立的在政治上拥护袁世凯的政党,为与同盟会国民党抗衡。进步党的报刊也遍布国内,主要集中于京、津、沪、汉和湖南、四川、广东、广西等省市。主要有北京的国民公报,天津的庸言,上海的时事新报、时报、神州日报、大共和日报等报刊。,原则分歧,两党派报刊之间的相互攻击,其中涉及到对待袁世凯的态度问题,属原则分歧的政争。如同盟会-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从

15、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出发,反对中央集权,反对总统制,反对袁为扩充实力而举办的“五国大借款”;共和党系统的报刊则持相反立场。但两派报刊所论争的大多数内容是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权力之争,已无是非原则可言。,“横三民”,国民党民国新闻、中华民报和自由党民权报,同在上海出版,被称为“横三民”民国: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宣称“非有精确之新闻,无以造正大之舆论;非有正大之舆论,无以扶初步之共和”。中华:邓家彦。以拥护共和,防止专制复活为宗旨,是同盟会系中反袁态度最坚决的。民权:由戴季陶、何海鸣主编,言论激烈。“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的口号。,(二)通讯社的大量出现,1.外国通讯社进入比较早。路透社1872在上海设立远东分社。2.国人自办早期通讯社出现:1904.1,广州,“中兴通讯社”,骆侠挺;3.初具规模。民初大约30多家。东京通信社、新闻编译社、国民通讯社4.业务简单、原始。,P152报业技术力量并没有质的飞跃有关新闻业实行现代化经营管理的观念,没有受到重视。P141 第二段民初新闻事业的繁荣,有泡沫,有假象。是应资产阶级的各大小政党为争夺更多的革命果实和分得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第二节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统治下的新闻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