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2938909 上传时间:2017-11-28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97.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 (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市长在市委党校培训会讲话各位学员、同志们:今天就统筹城乡发展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一、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最初源于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 ,他在该书中明确提出了城乡融合的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讲过未来的社会是城乡一体化。在近代,英国的霍华德、美国的刘易斯等一大批城市学家进一步发展了这个理论,极力主张重建城乡之间的平衡,使全部居民都享受城市生活的益处。这些论断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城乡融合、城乡平衡、城乡一体的社会发展方向,指导了美、英、法、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乡建设,加速了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中,城市发展远远

2、超过了乡村,但从社会平衡的角度,城市和乡村发展要达到基本一致。我国自建国以来,大部分时间内,基本上采取的是城乡分治政策,实行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制定政策往往是先工业后农业、先城市后农村、先市民后农民,在制度设计上,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国家长期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来支持工业发展,形成了城乡较大差异。改革开放 30 年来,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无法相比,农村与城市面貌变化也无法相比。有人说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20*年底,我国已经在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目标,但是这个小康还- 2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从我市来看,可以说一些农民是丰年是小康、灾年变温饱、家中有病人就返贫。党中央

3、、国务院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十六大明确提出了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还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五个统筹之首;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著名的两个趋向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

4、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只能加大不能缩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3 -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发展的格局。西方民权主

5、义者讲人人生而平等。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让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融为一体,还要让乡下人和城里人在政治地位、待遇水平、社会保障方面保持平等。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二元经济消失并融为一元经济的过程。这是城市和农村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城乡发展必须统筹推进的现代化规律。统筹城乡发展,既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更是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的国情,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一场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更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二、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由于长期受二元结构的禁锢,我国城镇化进程非常缓慢。新

6、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城镇化率是 10。6%,1978 年达到 17。9%,近30 年的时间只增长了 7。3 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镇化近程明显加块,20*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 47。5%,提高了近 30个百分点,这是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的城镇化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依然严重滞后。从我市来看,我市是典型的农业大市,建市10 年以来,三农工作虽然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农业是弱质农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村发展严重滞后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拉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建市以来,- 4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取得了辉煌成绩,粮食产量连续 7年实现增产

7、,今年有望达到 97 亿斤。但是,目前农村的整体面貌和农民的生活状况仍不尽如人意,与城市的差距较大,反差较大。我市人均 GDP 和农民收入远低于全国和全省,20*年,我市人均GDP10327 元,低于全省 9441 元,低于全国 1942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689 元,低于全省 596 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230 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呈扩大趋势。从国家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收入 1986年是 1。86:1,到 20*年扩大到 3。23:1;从我们市来看,以谯城区为例,建区初期的 20*年,全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 480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160 元,两者的差距为 2643 元,之

8、比为2。22:1;而到 20*年两者的差距为 9704 元,之比为 3。24:1,比差提高 1。02 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之间相比、农民之间相比,内部收入差距也很明显,20*年,谯城区城镇居民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9692 元,比 20*年净增 12485 元,平均增长 11。8%;而低收入户增长较慢,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从 20*年的 4777 元,扩大到 20*年的 10968 元。再如城乡社会保障方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才逐步试点,救助救济标准比较低,且地区差异较大。20*年以来,全市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 323。4 万人次,累计发放低保金2。4 亿元;而农村低保实施较晚,保障对象仅为

9、 21。2 万人,低保标准刚由 683 元提高到 1000 元,年人均补差由 380 元提高到 600 元。社会上为什么产生一种不健康的情绪和怨气呢?说到底还是不平衡引起的。然而不平衡是永远存在的,绝对的平均是不存在的,但- 5 -是要把不平衡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把握好二次分配问题,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一次分配的时候要解决效率问题,二次分配的时候要兼顾公平。并在此基础上营造最好的社会机制-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充分发挥。近年来,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皖北地区发展,就是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农村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长期以来,大量公共资源和财政资金投向

10、城市,而农村基础设施主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由农民自筹解决。由于国家投入较少,农民又无力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较差。20*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343。6亿元。分产业看,投向第一产业的仅为 14。36 亿元,第二产业为117 亿元,第三产业为 212。3 亿元;分城乡看,投向城镇的为255。4 亿元,投向农村的仅为 88。2 亿元。现在,国家政策也在不断调整,今年中央要求要把土地出让金收益的 10%,或土地出让金纯收益的 2%投入到水利、教育等事业中去。今年以来,全市新增涉农贷款 32。18 亿元,虽然占贷款总额的 39%,但绝对数额比较低,同时,金融机构向农户的贷款少、手续复杂、贷

11、款期限短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从现阶段的情况看,社会资金等生产要素还是加速向城市和二、三产集中,进一步加深了城乡二元结构的鸿沟。十一五结束后,我市以城市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已得到初步完善,如:市区自来水用户普及率 55%、燃气普及率 87%、城市道路照明装置率达到 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80%以上。从投资潜力看,- 6 -下一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无疑要转向广大农村。三是农业大而不强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从发展的角度看,农业大而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人口众多。目前,全市有户籍人口 610 万人,仅农业人口就有 533。93 万人,占总人口的 87。5%;比全国高 20。5 个点(全国

12、人口是 13。39 亿,农业人口占 67%) ,比全省高 9。5 个点(全省总人口是 6862 万,农业人口占 78%) ;大大高于全国、全省水平。二是第一产业占比高。20*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比是 26。8:37。3:35。9,虽然改变了一产比重大于二产比重的状况,但第一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6。7 个点(全国为 10。1:46。8:43。1) ,比全省高 12。7 个点(省为14。1:52。1:33。8) 。三是农村区域广。20*年,我市城镇化水平只有 35%,低于全国 12。5 个点(全国为 47。5%) ,低于全省8。7 个点(省为 43。7%) 。四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全市耕种收

13、综合农机化率和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农产品加工多是初级加工,产业链短、利润低,正如有人调侃的那样,小麦磨成面、药材切成片、树木锯成段。以上表明,的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经济强市转变,任务还非常艰巨,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着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才能确保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健康有序发展。三、全国各地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探索如何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国家面前- 7 -的重大问题。目前,一些省市已开展了先行试点,大胆突破和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城乡统筹发展之路,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成都、苏州、重庆和嘉兴四个统筹城乡发展模式。(一)成

14、都模式。四川省成都市已经持续了近 8 年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践,整个改革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20*-20*年,成都市立足于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区域实际,启动了全面深入的统筹城乡自费改革,被认为是一场试图改变中国农民命运的试验;20*-20*年底,国家批准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构建一整套全面、深入、系统、配套的体制机制体系;20*年底以来,成都市确立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将农田保护、生态环保、现代高端产业、城市先进功能有机融合,走出一条科学建设世界级特大城市的新路子。综合来说,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可以简短地概括为:三个集中

15、、六个一体化和四大基础工程。三个集中就是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就是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四大基础工程就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曾说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和桥- 8 -问题已在成都市得到了解决;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担任负责人的课题组也发布了有关成都城市化模式案例的研究报告,报告认为成都已经成为西部大开

16、发引擎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以及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引领城市。(二)苏州模式。苏州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始于 20*年 9 月,是江苏省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一体化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江苏省统筹城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作用。苏州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可以简短地概括为:一张图、三集中、三置换、四对接。一张图,就是科学制定规划,在 24 个先导区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开展了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将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规划相互衔接,有机叠合在一张图上,确保城乡空间布局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三集中,是指工业向规划区集中,做到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做到与就业、富民同步实施;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