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听风吟》读后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83958 上传时间:2017-07-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且听风吟》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且听风吟》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且听风吟》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且听风吟》读后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且听,仅仅是且听而已。我们要认识的对象和实际认识的对象之间,总是横陈着一道深渊,无论用怎样的尺都无法完全测出其深度。 且听风吟风仅会从我们身旁掠过,无论强弱温凉,风之语终无可能传入我们的心,最多可捕获的也仅有掠耳而过的风吟,仅此而已。至于风说了什么,或它要表达什么,我们无从知晓。那人类肉体的距离无言地横陈在我们与风之间。也是情感的虚与肉体的实的距离。而这距离对语的两者人与风,都无力跨越。我们实际认识的风与要认识的风之间横陈着如是的深渊。彼此的不解已由此深渊决定,而对情的追求,对距离的缩短,对风语的渴求其解,对忽而过的风的吐露真情,如此种种的努力仅会使你坠入那深渊,在那其中品尝渊中的暗奉上的名

2、为“无力感”与“距离感”的甜品。努力跨越深渊的回报仅此而已。“无力感”与“距离感”在肉体的存在下绝无了无踪迹的可能,它们刻写在生命的螺旋之中,像系束于无休止螺旋中的诅咒。但也不妨将其看作恩赐,如同泰戈尔的名句:“距离产生美。 ”一旦与所求事物之间距离归零,在努力缩短与其距离时所携的斗志,对拥有的渴望,对渺茫可能性的追求,如此种种,都将在那一瞬,化为空白, “茫然感”也悄然而至。而且听风吟这部作品就落笔于“距离感”与由此引发的“无力”与“茫然” 。整部作品时时刻刻都在无一例外地映射着(不如说暗示、警示着) “距离的存在” 。而这距离也不仅仅是存于实际上的可度量的距离,更升为开头中所提及的“认识的

3、距离”这种不可测的距离。通过“我”与“鼠”的故事,各自身旁的人来人往,作者可能更想展现的是人与人、心与心、情与情之间可悲又可怖的距离。正如书中写到:“二十岁刚过,我就一直尽可能采取这样的生活态度,因此不知多少次被人重创,遭人欺骗,给人误解,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莫可言喻的体验。各种各样的人赶来向我倾诉,然后浑如过桥一般带着声响从我身上走过,再也不曾返回。这种时候,我只是默默地缄口不语,绝对不语。 ”这种距离带来的不都是愉悦,还有警醒与焦虑。作者似乎想借这种“距离”使我们注视着藏匿于社会暗处的什么。不光是“被人重创”这种直接的伤害,更有“倾诉”这种温柔的暴力。虽是倾诉,但仅是形式,其实只是言语无端的倾

4、泻,将自身的推向他人,然后浑然无事地消失,留下粉饰着的恶。即便是倾诉也是有“距离”的。而在这充满距离的世界里, “我”也厌倦了、惧怕了与人心拉近距离,于是习惯了充斥着距离感的生活,时刻与人拉远距离,将自己远离于世之外。作品中“我”没有任何直白的情感宣泄,与人交流也仅是一问一答,仿佛自身已丧失。但这丧失是适应环境,适应着“充满距离感的社会”的必然。既然社会用“距离”加以伤害, “我”也用“距离”加以反击。于是在这种相互攻击下, “我”转而将依托转向了温柔的动物与无言的事物。村上宁愿写猫狗、羊、大象也不愿写人,在1983 年的弹子球中从未参加过葬礼的“我”却庄重地为配电盘举行了葬礼,如此种种荒诞,起源不是荒诞的人,而是这个荒诞的世界。在这个充满“距离”的社会里,对人丧失兴趣也是理所当然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