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8936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二小刘华杰教案《黄鹤楼送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课题:黄鹤楼送别教学课时:二课时教材版本:苏教版教学章节:第七单元 第 25 课教材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黄鹤楼送别本课属于“文包诗”,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全文流露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朗读感悟、想象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

2、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思路:由歌曲送别创设情景,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 ,激发学习兴趣,出示黄鹤楼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深入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展演,再现当年诗人和好朋友分别的情景,通过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播放歌曲长亭送别的动画场景,谈一谈这首诗

3、歌给你的感受?生:离别 悲伤 凄凉 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师:同学们说的很好,这首歌曲将好朋友分别时的依恋、不舍和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展现的淋漓尽致,朋友之情真的是人世间真挚美好的感情。课前同学们回忆了不少关于送别的诗歌,下面我们就一起分享一下吧。生:别董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黄鹤楼送别,感受文章怎样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表达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2、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3、(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4、,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交流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5、(媒体出示课题)黄鹤楼送别,读题质疑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6、(媒体播放录象)黄鹤楼的简介。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黄鹤楼,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学生展示交流感受。师:那么在这俯临长江、飞檐临空的黄鹤楼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录像中长江岸边、黄鹤楼上、烟花三月,景色优美学生多感官参与,初步感知:谁与谁送别?什么时候?怎样送别?黄鹤楼在哪儿?) 三、精读课文,引导探

5、究。 1、师:在这大好的季节里,景色美如画,可李白却要为好友孟浩然饯行,他们是怎样挥洒满腔的离别情的呢?让我们进一步研读,到课文中去领略和感受吧!2、(多媒体出示) (1)、仔细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他们此时的心情可以从文中哪些语词感受到?用“”线划出; (2)、与同桌一起品读所划的语词,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生研读课文,品位语言。 4、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师:一对好朋友就要在这里分别了。他俩此时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交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根据回答点击,(多媒体相应出示句子):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

6、之情。” (1)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2)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3)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继续谈朗读体会 (多媒体出示句子): “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3)再

7、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4)交流。(指导:你通过课外的阅读,对孟浩然的人品或诗篇有哪些了解?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 四、角色展演,情感体验。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课文,感受了诗人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不舍的分别时的情景,那种朋友间的真情挚意真的是让人感到啊!下面我们就来展演一下吧!小组合作准备展演:分配角色。学生展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展演时,不仅要通过语言表达出分别时的依恋和不舍,还要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全方位立体式的再现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的情景。五、拓展训练,能力培养。出示课件: 赠汪伦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

8、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黄鹤楼送别本课属于“文包诗”,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全文流露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下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仿照着黄鹤楼送别的写作方法也给赠汪伦这首诗歌创作一个故事吧,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的!六、布置作业。1、找一找, 课外积累更多的送别诗文,并把它摘抄在摘抄本上。2、背诵赠汪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

9、的美好情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 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和诗句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自主定位,导入新课。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指导了些什么?学生回顾旧知识,概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2、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3、 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二、品味课文,体验感悟。师:李白和孟浩然分别时,李白的内心充满了无限的伤感和不舍,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安慰好友,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他是怎样宽

10、慰的?学生展示交流。 师:根据回答(出示句子):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1)(点击出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指导理解“知己”在文中指谁?) (2)“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话,在课文中就是指生读(李白和孟浩然虽然分别了,但是他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3)你是怎样理解“永世不绝”的? (4)指导朗读(那我们自由读读这段话)。(出示背景图)指名看背景图表演读。 (5)引读第四小节。(多媒体出示文字) 此时此刻,岸边杨柳依依,(相应动画)江上沙鸥点点(相应动画)。孟浩然

11、(友人)(生接读)。他坐的船(白帆)(生接读)。李白 (生接读)。 (6)(出示句子): 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相应动画) 这时李白有些什么表现?(依然伫立、凝视远方) 用表演的形式理解“依然伫立”和“凝视远方”这两个词。 三、拓展训练,想象交流。(1)同学们,柳永有一句词说得好“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和孟浩然纵有千言万语,也不能全部说出。假如你就是李白或者孟浩然,你会说些什么呢?(2)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看着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他会想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赏景藏情黄鹤楼送别 对话叙情 依依惜别 吟诗抒情 教学反思:黄鹤楼送别本课属于“文包诗”,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创作情景。全文流露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诗文对照来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在朗读的同时,启发学生想象、交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通过朗读古诗和课文,使学生能够入情入境,深刻体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能达到情感的共鸣,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初步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古诗诵读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