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683740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合肥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中考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12Ww 马与龙的文化缘庞 进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在古人心目中

2、,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看,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

3、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

4、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中国文化报2014 年 02 月 07 日,有删改)1、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在甲骨文,龙字

5、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B. 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2、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2 / 12B. 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

6、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C. “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D. 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B. 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

7、”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D. “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

8、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 言论,这里指著作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兵器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水池,池塘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B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

9、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 / 12秋雨叹三首(其一)杜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 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8、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

10、决明怎样的形象?(4 分)9、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群山万壑赴荆门, 。 ,。 ,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三 )【乙】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蜀道难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4)艰难苦恨繁霜鬓, 。 (登高 )(5)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 (劝学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寡人之于国也 )立 正 许行“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我

11、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你算反动到底啦!”“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了个立正。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

12、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 4 / 12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这可怪了!可听得出,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1948 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

13、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呢。 ”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不得胡,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那么?”我问。“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事隔三十年, “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他头发花白,

14、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选自小小说月刊 )1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 (4 分)12、 “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 (6 分)1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 (6 分)(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 (3 分) 5 / 12(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3 分)1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文革”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 (8 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A夙(s)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