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8267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注释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巴洛克艺术与洛可可艺术形式提 纲一、简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一) 巴洛克名称的由来(二) 巴洛克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三) 巴洛克艺术形式的特点二、简述洛可可风格艺术形式(一) 洛可可名称的由来(二) 洛可可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三) 洛可可艺术形式的特点三、阐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四、简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五、论述巴洛克艺术形式与洛可可艺术形式的差异(一)两者在年代、社会背景的区别(二)两者名称由来的区别(三)两者绘画风格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六、总结16 世纪末,意大利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随着一些大师的相继去世,意大利美术开始进入了一个混乱而复杂的时期,

2、产生了样式主义风格。样式主义的奇巧与矫饰使绘画进入了一个误区,要想给绘画带来新的生命,就必须进行一场革命。卡拉瓦乔完成了这场革命。作为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对光影和明暗对比的重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巴洛克风格也由此出现。巴洛克(Baroque)一词的来源至今尚不明确。它可能来自以下三个词:意大利语的 baroco,指中世纪繁缛可笑的一种神学讨论;意大利语的 baroc-chio,指暧昧可疑的买卖活动;葡萄牙语的 barocco,指畸形的珍珠。三个词都含有有搏常理的意思,因此自 18 世纪以来,它们都可能被对巴洛克美术怀有偏见的人用作讥讽的称呼。(巴洛克名称的由来)这种倾向在古典主义和新

3、古典主义的文艺理论中尤为明显。这种充满贬意的称谓不仅表示了古典主义学派的偏见,也说明当时对巴洛克美术研究的匮乏。19 世纪后期以来,巴洛克美术才得到积极评价,德国美术史家 W.吕布克在其建筑史、瑞士史学家 J.布尔克哈特在意大利艺术指南等书中,都称颂巴洛克建筑之美,建筑界也出现一些仿效巴洛克风格的名作,如巴黎歌剧院。学术研究中确定其地位的是德国美术史家 H.沃尔夫林 1888年出版的文艺复兴与巴洛克一书,他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在他之后,意大利学者 E.南乔尼于1895 年把 17 世纪文明的特点归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 17 世纪是

4、巴洛克时代的概念,甚至有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哲学等提法,使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中逐渐深化。(巴洛克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巴洛克艺术形式起源于 16 世纪晚期盛行于 17 世纪,巴洛克最早产生于意大利与反宗教改革有关,是当时政治以及教廷相互利用的产物。 (巴洛克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

5、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巴洛克艺术形式的特点)当然,一些积极的巴洛克艺术大师不在此例,如鲁本斯、贝尼尼的作品和生活仍然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洛可可(Rococo )一字是从法国字 rocaille 演变而来,洛可可的原意是由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用现代流行的说法,即为 “细节”;也被称为“路易十五式”,指法国国王

6、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洛可可名称的由来) 洛可可艺术形成于十八世纪初的法国,流行于路易十五(17151774)时代。精致、甜美、幽雅为其主要艺术特色。其特征是:具有微细、轻巧、华丽和繁琐的装饰性。(洛可可艺术形式的特点)影响及于十八世纪的欧洲各为腐朽没落的封建贵族服务。 洛可可艺术形式可以被粗略理解成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 S 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形式产生的来源)巴洛克与洛可可都是古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只是发生及兴旺的年代先后而已,有专家总结说,洛可可是巴洛克晚期的一朵奇葩。也有专家认为洛可可风格是巴洛

7、克向古典风格转变的过渡时期。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洛可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审美趣味和及时享乐的思想,表现出一种快乐的轻浮,总体上格调不高,然装饰风格影响久远。巴洛克在外表极度华丽繁复的装饰下,它已经完全沦落到扭曲的奢侈,而洛可可则是梦幻而奶油般甜得发腻的巴洛克风格的延续,变得越来越奇异怪诞,是建筑风格的最后一次辉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体现这两种艺术风格的设计,比如古典、硬直的罗马柱就是巴洛克风格的一种很好的代表,优雅艳丽的花纹墙纸无疑将洛可可风格表露无疑。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

8、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宝石、青铜、金等装饰华丽、壮观,突破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些程式、原则。 巴洛克风格又分多种,主要是文艺复兴后为教皇建筑形成的一种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后,比巴洛克线条更轻快更纤细;更偏重一点欧洲宫廷风格,多运用漩涡般的曲线;洛克克艺术是巴洛克艺术的瓦解、颓废时期。洛克克艺术常富有轻巧、优雅的运动感,绘画中人物形象具有飘逸性、谐噱性。巴洛克大方、庄严,有海洋的气势、闪耀珍珠的光芒,线条有一定规矩的;洛可可细致、繁琐,像到了精致可爱丰富的大花园,更人性化,或者说比巴洛克更女性化。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形式

9、之间的区别)欧式风格分为几种,其中的巴洛克风格于 17 世纪盛行欧洲,强调线形流动的变化,色彩华丽。它在形式上以浪漫主义为基础,整个风格豪华、富丽,充满强烈的动感效果。另一种是洛可可风格,其爱用轻快纤细的曲线装饰,效果典雅、亲切,欧洲的皇宫贵族都偏爱这个风格。 巴洛克风格的主要特色是强调力度、变化和动感,强调建筑绘画与雕塑以及室内环境等的综合性,突出夸张、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觉、幻想的特点。打破均衡,平面多变,强调层次和深度。洛可可风格的总体特征是轻盈、华丽、精致、细腻。 (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形式之间的区别)现在,人们已经公认,巴洛克是欧洲一种伟大的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

10、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巴洛克艺术产生于 16 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 17 世纪,进入 18 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克艺术产生的年代)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17 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巴洛克艺术不排斥异端的感官喜悦,也忠实于基督教的世界观,所以也是基督教化的文艺复兴 。 (巴洛克

11、艺术的社会背景)洛可可时期起源于 18 世纪的法国,一开始是为了反对宫廷的繁文缛节艺术而兴起的。 (洛可可艺术产生的年代)洛可可是相对于路易十四时代那种盛大庄严的古典主义艺术的,这种变化和法国贵族阶层的衰落,与启蒙运动的自由探索精神(几乎取代宗教信仰) ,及中产阶级的日渐兴盛有关。洛可可在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特别是在庭园设计室内设计、丝织品、瓷器、漆器等方面。 (洛可可艺术的社会背景)由于当时法国艺术取得欧洲的中心地位,所以洛可可艺术的影响也遍及欧洲各国。洛可可艺术的繁琐风格和中国清代艺术相类似,是中西封建历史即将结束的共同征兆。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蓬帕杜夫人对洛可可艺术形式产生起到的

12、推动作用。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 17 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 18 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洛可可艺术的社会背景)巴洛克一词源自于葡萄牙文或意大利文,原指的是一种形象不圆的珍珠,十八世紀的建筑师责难十七世纪那种复杂而考究的样式,生气地称它为“荒谬的、奇怪的、巴洛克的“称呼之后,巴洛克这一词就习惯性成为艺术上的用词了。洛可可一词源自于法文,(两者名称由来的区别)指贝壳或小石头制成的装饰物。早在 17 世紀,法语 rocaill

13、e 一词常用以称谓岩洞,由此可见洛可可即由岩状工艺和贝壳工艺引伸而來,指室內装饰、建筑到绘画、雕刻以至家具、陶瓷、染织、服裝等各方面的一种流行艺术风格。 洛可可的另一种解释初见于法兰西大学院词典,指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五早期奇异的装饰风格和设计。有人将洛可可与意大利的巴洛克相关联,把这种奇异的洛可可风格看作是巴洛克风格的晚期,即巴洛克的瓦解和颓废阶段。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一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巴洛克绘画也可溯源于米开朗琪罗和科雷乔等文艺复兴大

14、师,但主要是通过克服 16 世纪后期的样式主义而发展的。而在这一过程之初,两位影响最大的艺术家卡拉瓦乔和 A.卡拉奇又分别以现实主义和古典主义为主要特色,因此巴洛克风格的形成比较复杂,它吸收了这些大师的健康的写实倾向和一些手法特点(如光暗、色彩、透视等),并配合巴洛克建筑而发展。17 世纪后期的典型巴洛克绘画作品都是这类天顶壁画和装饰壁画。其中最著名的是 A.波佐创作的圣伊尼亚齐奥教堂天顶壁画,把巴洛克透视画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但最伟大的巴洛克画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佛兰德斯的 P.P.鲁本斯,他的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艺术对西方画坛具有更持久的影响。另一方面,从 17 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角度看,另

15、几位现实主义大师如荷兰的伦勃朗、西班牙的 D.委拉斯贵支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若干巴洛克的风格特色。 巴洛克风格虽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确立起来的错觉主义再现传统,但却抛弃了单纯、和谐、稳重的古典风范,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 (巴洛克艺术绘画的特点)巴洛克风格在绘画方面的最大代表是佛兰德斯画家鲁本斯,意大利的卡拉瓦乔、贝尼尼、法国的普桑,以及西班牙的委拉斯盖兹等。这时期的画家倾向在画中使用弧线及对角线,画作中充满动势和戏剧性的光影及色彩,使画里的空间产生无限的错觉,藉以把观赏者的眼光带进画里。十八世纪初叶,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虽然继续在欧洲各地流行,但同时则有一种

16、叫做洛可可的艺术风格在法国产生,并且逐渐盛行,取代了巴洛克风格。由于当时人们对路易十四的严肃风格失去兴趣,改而追求实用亲切的空间,因此许多洛可可的绘画以风俗画为主。这些画用色清淡、甜美,充满了幽雅、华丽的感觉。洛可可的绘画题材,除了豪华的贵族生活以外,还有肖像、风景、神话以及平民生活等。(洛可可艺术绘画的特点)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以上流社会男女的享乐生活为对象,描写全裸或半裸的妇女和精美华丽的装饰,配以天堂般的自然景色或异乡风景(如威尼斯、罗马)奇物(向日葵、玉米等) 。它一方面不免浮华做作,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却以法国式的轻快优雅使画面完全摆脱了宗教的题材。愉悦亲切、舒适豪华的场景取代了圣徒痛苦的殉难。洛可可绘画风格代表作之一,是以法国画家华铎Antoine Watteau为代表。华铎大部分作品均与巴黎贵族阶级的豪华生活情形有关。他的绘画方法是不打草稿,直接将颜料绘于画布上。华铎受鲁本斯 Rubens的影响很深,人物的尖鼻、小嘴、细指等均重现在华铎的绘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