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7269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给我的总体感觉是经历很重要,很多时候经历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历。就像我老板说的,法学是一门艺术,在你完全掌握他之前需要不断的实践积累。而实践经验和实务经验正是法学应届生的软肋。所以奉劝各位还在神圣的法学殿堂刻苦研习法律条文的法律学人,走出象牙塔,看看外面的现实世界,那里的游戏规则和法学院教授所传授的可能大相径庭,这时候你会感受到法律和规则并不像教授所讲的那样散发理性和高贵气息。作为一个法律学人,在法学院的时候就对法学专业师兄师姐们的就业前景有所关注,再加上导师给我们作的系统分析。对法律学人与专业有关的就业方向(偏离专业方向的下次再总结)我总结出以下的方面(排名为笔者随机想到的

2、)1、媒体(包括电视台、报纸、杂志)法制新闻记者或编辑2、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律师又细分为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或者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3、高校教师或辅导员4、企业法务专员5、银行合规部的法务6、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或书记员、法警、7、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如法制办、发改委等)公务员或其他工作人员8、党团机关9、某些咨询公司的企业风险咨询10、某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税务策划11、某些科研机构的专职法学研究者12、专业 spy(这个与国安局的某些公务员有交叉重合)13、司法鉴定中心的鉴定员或法医14、私家侦探(目前法律未明确其合法性,但仍然大量存在)15、讼棍(利用法律的某些不完善专门打官司、找

3、麻烦,例如王海打假之类)16、法律英语翻译(目前是稀缺资源)(未完待续)以上罗列的十几种职业方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职业只要你能做到高端,那么你就可以算作事业有成,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每种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什么样的人是这种职业方向的适格群体,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走这种职业路径成功的概率更大。当然,这仅仅只是我一家之言,究竟是否正确科学还有待各位今后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一)律师篇首先分析律师,目前很多法学院拿到律师证的学生把律师当作自己的保底工作,等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就找家律所当律师或者律师助理。在旁人眼中,律师是个赚大钱的职业,好像大凡跟律师靠谱的形容词都是“高薪”、“富人”。其实律师要

4、分很多种类的,最基本的分类是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一般来说商业律师赚钱比较多,赚快钱比较容易,只要有大标的的商业案子承办,提成可以收到 5%左右。这笔数目对很多人来说是天文数字,但是做商业律师也是很辛苦,而且要承受很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这不同于非商业律师。商业律师是随着工商业社会应运产生,立足于经济,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大财团、大公司同呼吸,言必称“资本”,文必见“公司”,对委托的当事人都称为“客户”。而非商业律师应该是回归了律师最原始的状态,立足于社会生活,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共命运,言必称“公平”,文必见“正义”。比较商业律师和非商业律师的不同,前者重利而轻义,因此社会地位

5、不高,但是很有“钱途”。后者重义而轻利,因此美誉加身,受人敬仰,更有“前途”。再来分析诉讼律师和非诉讼律师,诉讼律师就是当纠纷已经激化到要进入诉讼程序了,只能通过法院才能解决了而介入,为其代理人或当事人排忧解难。诉讼律师就需要很强的专业技巧,尤其是开庭和写诉讼文书的技巧以及与法官“交流”的技巧。有位大律师说过“在中国打官司就是打关系这里有很多潜规则,在此不便说明,入行以后可以自己慢慢去琢磨。非诉讼律师主要是做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业务,商业律师的很多业务即是ADR 业务,不用通过法院解决问题,主要业务有并购、上市、融资、知识产权方面的代理等,不

6、需要出庭,主要就是撰写一些法律意见书或者一些需要的法律文件,主要是做文字工作,当然与当事人的交流以及与一些行政部门的交流也很重要。从上面描述的律师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可以看出,律师要做好其实需要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法学功底、口才、笔头、反应),更重要的东西希望能够自己去体会。我们学校的校友做律师的在华南地区做得比较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里的公检法系统有很多我校的校友。所以应届生做律师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资源和背景要想熬出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然,也有完全靠自己打拼出头的大律师,这样的人需要天赋。(未完待续)再来谈谈中资律所和外资律所的区别,两者比较各有所长,不能说哪一个更好。外资所的管理方式可能参

7、照欧美的一些大律所的管理,因此运转更为规范,待遇也更人性化。中资所的运转更符合中国国情。中资所和外资所对人员的要求区别挺大的,外资所更看重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海归,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认同他们文化和环境,当然也不排斥优秀的国内法学院的土鳖,因为他们毕竟在中国的土地上赚钱,所以需要和当地法律文化融合。中资所则看重加盟人员的社会背景和专业素养,如果你有丰富的案源,律所当然欢迎你这个财神,如果你有专业技术,律所也欢迎这样的专业人士来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当然你带来不同的资源,律所内的分工就不同。有朋友在北京一家大所做律师,他们小组就由三个人组成,各司其职,一人利用社会资源接案子,一人负责搞好跟各个机关的关系

8、,只有我朋友一个人是专门做法律专业业务的,当然,人少的好处就是个人分到的收益比较多,当然有的大案子需要团队合作的,他们会请同事帮忙。接下来谈谈律师的待遇,应届生才进律所一般都是做助理,那点钱能基本解决温饱,但是只要能熬出来,有了自己的案源,能单独承办案件,那么案件的提成是相当可观的,但是你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律师是没有任何其他保障的。当然不同的律所薪酬计算不同,有的律所是给律师拿死工资,案件办多办少都一个数,这样的好处是比较稳定,提成的律师,基本工资比较低,但如果承办案件标的大,一次性提成就抵得上很多人几年的收益。最后谈谈兼职律师和专职律师。现在公务员要出来当兼职律师是比较难了,(很久以前

9、公务员管理不规范时很多人用假名做兼职律师),所以兼职律师一般都是高校的老师在做,他们有社会地位有权威性,所以案源是比较丰富的,加上时间比较充沛,所以最适合做兼职律师。专职律师做得好的可以成为律所的合伙人(当然也有兼职律师当合伙人的,不过只能隐名合伙),收入比普通律师高很多。下面是天天向上同学作的贡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成天有人埋怨就业难,但是就我找工作的情况来看,法学找工确实比较容易啊,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没有人信呢。几乎所有的国家机关招公务员都需要法学的,从欺压百姓的角度讲,他们也需要法学专业的学生。司法局,法工委,商评委、专利复审委以及*执法部门都需要法律专业的。我老爹他们单位是土地部门

10、,由于经常沦为被告,所以对法律专业急缺。后来实在找不到人,和我老爹一个办公室的两个科员硬是半路出家过了司法考试。如果不想参加公务员考试,也很容易进入法院队伍,每年都有基层法院和基层检察院的选调工作。一招就是上百人。我有好几个同学都去了,绝对的公务员资格,比考法院的书记员职位都要好,如今书记员都是聘任制公务员,时间一到就得走人,而选调生却几乎是终生的。军队也招法学的,我有个同学,毕业后参加了边防武警总队的录用考试,通过之后半年多的集训后就入了边防武警总队法制科。工作没几天就是我们同学中最有钱的人了。因为他基本上没有需要花钱的地方。衣食住行都是军队包了。现在在基层边防站实习,两个月后转正为中尉。他

11、们主任保证,只要过了司法考试,就能去长春总队工作。不仅本科生入职军队容易,研究生的机会更多。我有个同学在吉林大学念研究生,军队预备役有一个培养项目,找研究生。入职就是上尉。这个我的那个哥们还考虑过。不为别的,以后见到那个去武警边防总队的同学后,那小子见到他都要敬礼。我有个朋友在清华大学,是高鸿钧先生的研究生,前一段军队又来招人,主要是应对对台法律战。听说基本上没有报名,所以这位朋友几乎没有经过什么竞争就获得了这份职位。他今年刚刚大一,以后的学费都由军队报销了。以后去他那里吃饭都是他掏钱不想要公职,去事业单位也不错。四大商业银行,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保险公司、每年都招人。每年学法的人去银行的

12、都是一大把。如果想去企业,可以选择的大企业也有不少。合同审查员、法务秘书。贷款催收员、保险公司理赔审查员都需要法律行业。如果英语好的话,去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也不错,挣得也不少。专利代理和商标代理不同于律师。几乎不用担心案源问题,每年商评委挤压的案件都达到上百万。没有资格证根本不影响工作。最后实在实在不行的选择就是去律所做助理。铁打的律所流水的助理。几乎每个所都常年招助理。要是英语好的话可以去外所,上次听一个华政的妹妹说,她有个师姐,大学的时候在外所实习,每天的工钱是 800 块!而且大所的职位灵活性很强,如果争取不到助理的职位,可以先做实习生,在实习期如果表现好的话都可以直接转为助理,君和、竞天

13、这种牛所天天招本科生和研究生做实习生。但前提是英语要好。如果英语只是简单的过了四六级,那还是不要出来秀了。所以,法学毕业招找工作的机会是相当多了,前提是找。如果不敢积极的面对社会,而是逃避就业的话,莫说研究生学历,就是博士生学历还得做待业青年。最关键的是大学里确实要学到真本事,否则没有哪个单位养闲人。很多人说本科生学不到什么,但是就我身边的同事来看,中国政法大学的本科生无论在成就还是在能力上,都要强于同样年龄的研究生。法学专业考研与就业(转载)到了大三,“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摆在大部分本科生的面前能出国的人毕竟是少数,如果把出国读书也算在广义的考研里的话,那么所有人都要站在继续读书还是工作

14、的十字路口。把眼光再放远一点,无论是在国内读还是留洋,无论是只读完硕士还是一直读到博士,最终都免不了要走向社会,最终找一份工作。于是,“考研,还是工作”的抉择就可以转化为早工作还是晚工作的抉择。 早工作早赚钱,为什么要晚工作?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能力而非文凭,在别人继续读书的三年或两年里,参加工作的人不仅拿到了薪水,而且增长了经验,等到读研的人毕业时,他能找到的工作的薪资水平未必比得上已经工作了三年的本科同学。因此读研是有机会成本的,这成本不仅包括不便宜的学费和失去的青春,还包括如果工作的话可以赚到的钱,可以积累的工作经验,可以培养的社会资源。考研:先认清未来的方向 只有仔细权衡之后的决定才可能

15、是明智的。明白了读研所要付出的代价之后,再来估量一下读研的收益,才能为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规划。大三的时候,我们班上的同学几乎人人都说要考研,这里面有人是为了梦想(去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有人是为了学术(去考冷门的理论学科的),但大部分是为了更好的就业,于是按照自己在班级的实力,按照专业的热门程度,报考了相应的专业最强的去考了国际法和民商法、次一点的考了刑法和诉讼法等、再次的考了宪法行政法、最后剩下的是法制史和法理这样的冷门专业。所以,在报考之前,一定要问清楚自己,读研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理想为学术,那么这篇文章与此无关,尽管我当年选择法理专业时根本没有考虑过未来的就业。我曾经为报民商还是报法理

16、挣扎过,不是由于对自己实力的怀疑,而是对自己究竟要什么的困惑民商在我看来,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法理则代表我对人生的困惑最终我选择读法理,我希望能有时间思索一些问题,也许不会有最终的答案,但我愿意为之付出三年的光阴。等我上研之后,听说法理专业的就业还不错,也只是无动于心的笑笑而已,苏格拉底说过:不求而得的,不能称为幸福。如果是和大多数一样,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而读研,那么就要衡量一下考研的收益:知识上收获且不去说它,相对于本科毕业后直接工作,读研可以给个人带来哪些好处?首先是钱的问题,公费的名额越来越少,全部自费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大部分人将不得不承担不菲的学费,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除此之外,读书期间的生活费用谁来负担?难道再向父母开口?这应该是很多人要考虑的问题。据我所知,理工科的学生通常都有“老板”,虽然被“剥削”,但是总还可以拿到一些工资。我是学法律的,谈谈我所了解法律这一行的情形。我本科的寝室里有四个人考上研究生,三个本校,我是外校,三个本校的有的在外面代课,有的给老师作秘书,生活开支的自理是没有问题的;我自己身边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