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4614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散文阅读题型复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散文阅读题型复习整理:赖向阳 审核:叶茗第一篇散文颜庙是综合了许多试题样式之后编写的一个练习文本,题目比较多,涉及到了散文题型的诸多方面。可以这样说,掌握了这 15 道题,那么散文阅读 60%的题目你都可以准确地把握它们的答题思路。这 5 篇散文的题目,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请同学们认真完成并妥善保管好资料。文本一颜 庙从曲阜向北走不远,就到了规模不小的颜庙。那里供奉着被称为“复圣”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庙里有块石碑,上书“陋巷故址” ;有眼古井,称“陋巷井” 。望着井下幽幽绰绰的黯黯水影,心里不由响起那句千载盘旋的苍老的喟叹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2、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么,颜回“一瓢饮” ,饮的便该是这井里的水了。井因人而著名而成为圣物;为了保卫圣物,明代嘉靖年间建起了一座亭子。平地垒起的石基,六根木柱撑起一个形似朴素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正面书“陋巷井”三字,北面镌着有关建亭的文字。我在亭里默坐许久,觉得它很有些意味。想起孩子时候,听爷爷讲过孔夫子和他弟子的故事,童真无邪,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说话;最动心同情的算闵子骞,他体贴孝敬父母;对颜回呢,只知道他家里穷,却好学不倦,此外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后来书读得多了些,知道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

3、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后来看到台湾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在批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弊端,即“不思改造社会,轻视竞争” ,提倡“安贫乐道”时,讥弹说:“只把穷得叮叮当当的颜回先生,当作活宝,努力赞扬他的安贫气质。 ”柏杨似乎也把颜回的“陋”作为当作中国人的“丑陋”之一例加以指责,我看了不大舒服,这种指责有失公允。2其实孔子从来没有一味地劝人安贫,号召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孔子很欣赏的另一大弟子端木赐,就下海经商,成了春秋时期很有名的大款。孔子和他的不少弟子器重颜回,主要因为他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为了钻研治国安邦的学问,或者说潜心于学术吧,颜回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

4、享受等所诱惑,这是多么值得赞佩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以如此专攻不旁骛的心态钻研科学技术的人被认为精英,以同样心态钻研人文学问,为“天下归仁”的理想而献身,不同样应当被视为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纵观 20 世纪痛揭中国人的丑陋,即国民劣根性,有谁可同鲁迅先生相比并?而鲁迅先生说,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历史掩不住他们的光辉,先生盛誉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 。颜回不正属于这一“脊梁”的行列吗?他是美好的中国人。陋巷、陋巷井、陋巷井亭,这里标识的“陋” ,只在于指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不厌其陋,不惧其陋,而为了改变这陋,以坚忍精神去进取的人,永

5、远有资格成为人群的楷模。后来我又有机会拜谒颜庙,特意为井亭拍了照片,很出乎意料,这一次我知道一件事。有位自称是颜回第七十五代孙,在该市的“颜氏联谊会”担任着职务的老者,对归国“寻根”的一位颜姓先生说,他们颜姓要高于孔姓五百多年。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那么细论起来,孔圣人还是颜家的外甥哩。他还矜夸:颜姓人自六十一代开始经皇上诏准,行辈排名依次用 30 个字,轮转至今。这位老者又说,颜回帮助过孔子治春秋 ,编周易 ,连儒学界的人也承认颜回学问高过孔子。我不禁想, “不幸短命死矣”的颜回,果若有灵,听到 20 世纪他的第七十五代孙有人在孔圣诞生地大发如此高论,他会怎样想呢?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

6、回。我照了几张颜回井亭照片,我愿铭记这座简朴的亭,只是为了牢牢记住一句话:巷陋、井陋、亭陋,全没有关系,不须在乎;只是心灵人的灵魂,绝然不能安于其陋!(吴继路颜回井亭新记 ,有改动)1 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参考答案】作用是:引起下文写有关颜回的内容;为后文揭示主题作铺垫。说明颜回当年生活的物质条件差;表明颜回的贤能。32 写颜回为什么要从陋巷井写起?【参考答案】因为:因为颜回曾在此井中饮过水。说明(写出)颜回当年生活的物质条件差。为后文揭示主题“不厌其陋,不惧其陋”(不能安于其陋)作铺垫。3 为何要写明朝建井亭这一情节?【参考答案】因为:交代了陋巷井的来历引起下文写有关颜回的内容(精神)

7、 。表明颜回影响力之大及政府对颜回的重视。(朴素的陋巷亭和颜回的虚怀若谷精神吻合)4第三自然段作者说童年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最动同情心的是闵子骞,对颜回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这是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 (1)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对公冶长、闵子骞的印象深来反衬我小时候对颜回的印象不深。 (2)作用是:强调自己书读多了以后,才对颜回有了更深的了解的观点,突出自己对颜回的敬佩之情。反衬的作用:突出/强调主要事物的特点或情感或观点。45.第三段写道:“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 ”请结合下文,具体说明还有

8、什么原因?(4 分)主要是因为他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所诱惑的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主要是因为特异的意志和操守: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所诱惑。6.第四段中引用柏杨先生的话的用意是什么?用意是(1)表明(引出)自己的观点,即柏杨先生指责颜回有失公允。 对比突出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说明颜回不属于柏杨先生所说的“丑陋”的中国人之列。7.请说说第五段画线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 分)意思是研究精神领域和研究物质世界同样重要。 (或研究人文学问与研究科学技术一样值得肯定。8.文章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有什么作用?(4 分)反复强调在于表现颜回物质条件的差

9、。以此来和他精神生活的丰富作对比。强化主题以此告诫人们,人的灵魂决不能甘于其陋。59.作者引用鲁迅先生的话的用意是什么?说明自己与鲁迅的观点相同,以此来增强说服力。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观点,表明颜回是中国的脊梁,是美好的中国人。10.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作用是总结前五段的内容,说明颜回生活的物质条件的确差。揭示主题:只有不厌其陋,不惧其陋,以坚韧的精神去进取的人,才有资格称得上是人群的楷模。11.作者在第八段写颜回第 75 代孙子的事,可以删除吗?为什么?不可以删除。写颜回的第 75 代子孙是为了和颜回作对比。即颜回虚怀若谷,这位子孙却大言不惭。作者以此突出颜回的谦虚。从另一方面表现主题,

10、即作为颜回的子孙应该继承他谦虚的品质,不应该自夸自大。灵魂不该“陋” 。此段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2.第九段作者为什么说颜回听到他的孙子在发如此议论, “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回”?因为颜回的品性的谦虚的,可他的子孙却一点也不谦虚,假如颜回还活着,知道自己有如此傲慢无礼的子孙,非气得跳井而死不可。613.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照应第七段的内容。卒章显志。物质的陋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灵魂不要安其陋。并以此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人相信,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借给陋井亭拍照片告诫、警示读者,灵魂不能甘于其陋。14.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是怎样组织材料的?本文的线索是“陋” 。用陋巷井的故事,我小时对颜回

11、的印象不深,柏杨对颜回的批评,颜回的个性,颜回子孙的自我夸耀等材料进行组材,材料松散,但神却不散,作者用“陋”把所有的材料组织起来,写物质的陋来表现精神的不陋。15.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答案】对比和反衬) 。以颜回物质条件的陋来与他精神的不陋对比,以此突出他精神上的不陋。把颜回的子孙与颜回进行对比,以此突出他精神上的不陋。把对公治长、闵子骞的印象深与对颜回印象不深进行对比,突出对颜回印象不深。把柏杨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以此表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7文本二静夜听风姜琍敏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

12、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篷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籍。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

13、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 67 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

14、,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份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 “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毕竟才 20 出头,意气

15、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8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1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 (3 分)2根据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分两点概述“我与风”的特殊因缘。 (5 分)3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悲欤,喜欤”的感叹?4请从修辞和句式角度,评点第二自然段中画线文字的语言特色及其作用。文本三墙梅 苑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了它的寂静,

16、爱上9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云空。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恣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云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