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554002 上传时间:2017-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课文分析的切入点初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一、 找准切入点的概念及意义。1、 概念:指在分析课文时所选取的着眼点、突破点、开讲点。一般来说,一篇课文的切入点并不是固定在某一处的。从这个切入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2、 意义:语文教师要上好一节语文课,讲好一篇课文,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在整个 45 分钟内积极思考、动手动口,这对一个语文教师来说,要求非常高。一篇文章怎么讲、讲什么,关键是切准课文的切入点。课文分析“切入法” 依据系统论原理,讲究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纲举目张 ”、 “擒贼擒王 ”的做法,

2、选准课文分析切入点,讲解步步为营,分析环环相扣,将课文分析各环节组成一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切入点”选好了,一堂课的重点、难点便会迎刃而解,正所谓“提纲挈领” ;“切入点”选不准,便会使学生如坠烟海,教师也茫茫然,正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二、 找准切入点的方法1、课文重点处切入, 从主干问题切入 文章都有重点。抓住课文的重点处提问,不仅让学生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更对课文的重点处加深了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那么文章的重点在哪里?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或隐或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观点的语

3、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难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已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些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就要从改变提问过细、过滥、过于零碎的现象着手,以主干问题切入,使问题能统领全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么,什么是主干问题呢?主干问题是教师深入钻研文本,对文本有了整体的把握后,提炼出来的统摄整个教学过程,至少是统摄一个教学板块的问题。

4、它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整体把握文章主旨,作者思路,写作风格,艺术特色等,能形成较长时间的师生对话、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深层次的课堂活动。从主干问题切入,课堂就会以充满思考为主要特征、情意盎然,显得生动活泼。方仁艳老师执教的最后一课设计了一个主干问题:韩麦尔先生的话里有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小弗郎士产生了什么变化?如教学阅读课岳阳楼记 ,在疏通文字后,可以设计一个主干问题: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里的“异” 包含了什么,表现在哪里?。 2、从文章的关键点切入 所谓的关键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所谓课文的关节点,往往是那些若隐若现地牵扯到语文课主题和重要

5、观点的语句。弄清这些语句,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认识有所提高,一些具有难度的课文往往有明显的关节点。而某些浅近易懂、篇幅较小的诗文也同样存在关节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揭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既包括新出现的知识难点,也包括虽忆学过却又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这些难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出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 我在听一位特级教师讲授孔乙己时,问学生:“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为什么那些人对孔乙已这样一个不幸者嘲笑、取乐呢?”作者说“ 大约”只不过是没有亲眼所见

6、孔乙已的死亡悲剧罢了。由此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寻找课文中的矛盾处,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或是教师自己设置矛盾冲突,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学生在课堂中一定会变得充满激情,思维的火花也会发出它别样的亮度。 三、注重教学内容间的比较 要想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内部比较,还可在课文和课文之间比较,甚至单元和单元之间比较。在比较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获得较大进步。 “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对于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也是有不少启示的。在教授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

7、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问:“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态度,谁最冷酷?”有的说是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当她发现卖牡蛎的小贩是于勒时,她用尽各种难听的词骂于勒,并且防止于勒“又回来吃咱们”。还有的学生说是菲利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位哥哥,在他的弟弟变为流浪汉时,却采取了落井下石的态度。在讨论和比较中,学生洞察了人心的自私、冷漠、贪婪。我又趁机说:“这种人心的冷漠,在别的文学作品中你见识了吗?”课堂气氛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纷纷表达了对别的的文学作品的理解,潜能得到发挥。 3、从课文细节处切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感悟及品味能力的培养,

8、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言及此点,这不禁使我想起郑板桥 “一枝一叶总关情” 的诗句来。在这里,这也许有些断章取义之嫌,但是文章里的观点或问题并非“无源之水,无本木 ”。新课程、新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师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与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幽析微,细细地加以品味和探究,并以此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因为细节充斥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它就像一个“隐身的天使”,我们只有把它找出来并紧紧地抓住它来提问,才能让它发光发亮,照耀每一个渴求知识的心灵。 三、找准切入点的注意事项1、选择和确定切入点时,要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原则。2、必须对课文了如指掌,吃透教材,在此基础上运用艺术的眼光去分析,发现最佳的切入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