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322903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初等教育家校对接问题初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形势下初等教育的家校对接问题初探康 兴摘要: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多次提到家庭参与和家校合作, 2012 年出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22 号) ,是一部从国家层面以专门规范家校合作的法规。可见,新形势下家校对接在初等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在作用与意义。关键词: 新形势 初等教育 家校对接当今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教育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社会、学校、家庭三部分共同组成。我国的初等教育同样面对种种纷繁的变化,单靠学校的力量显得苍白无力,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

2、合。在众多的社会资源中,家庭教育的参与对初等教育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 说家校双方是否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是否实现行之有效的对接,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成才之路。因此,新形势下,学校与家庭都必 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大胆创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更好地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一、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人“家庭教育”的意识在日渐增强,但由于历史等种种原因,导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或误区,现 状令人堪忧。1.思想束缚家庭教育的“杀手”中国有着悠悠几千年的文明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中国人拥有无

3、法比拟的聪明智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三四岁,便开始按照第一任老师的意愿学英语、背古诗,而丧失了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去学死知识,一味地去顺应填鸭式教育,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创新能力和独立性思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这不是为人父母的错误,而是家庭教育的悲哀。2.溺爱家庭教育的“绊脚石”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溺爱。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指的是一种过分的母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也不难看出, “溺”字有淹没的意思,过度的疼爱孩子等于淹没与扼杀。古人云:“虽曰爱之,其

4、实害之;虽曰爱之,其 实仇之。 ”这 是对“溺爱”一词最好的诠释。韩非子也曾说过,“人之情性莫 爱于父母,皆 见爱而未必治也。 ”这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没有比得上父母爱子女之情的。但是仅仅有爱,不一定就能教育出好孩子来。 中国古时候,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有一个从小被母亲溺爱娇惯的少年,被判死刑。临刑前要求再喝一口母亲的奶,伟大的母亲解开衣襟喂他,这少年却一口把母亲的奶头咬下。 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成长路上的绊脚石。3.物质诱惑家庭教育的“毒果”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期末考了第一名,奖励 100 元,甚至帮父母

5、洗一次碗,扫一次地,都奖 1 块或 5 毛等种种教育“ 毒果”比比皆是。当一个孩子从小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由于这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腐败的大幕已经悄然拉开。4.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二者互不“干涉”教育的致命伤在我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还没有真正的联合起来起到真正的教育的作用。老师在学校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尽管在学校做好了各种知识讲解、品格教育。但是孩子回到家里由于家长的溺爱又做回了小皇上小公主好吃懒做,不认真做功课。这样的教育不连贯性会一步一步毁了孩子。因此家校教育的对接显得尤为重要。二、家校对接在初等教育

6、中的基础性作用如果说父母是人生第一任老师,关系到孩子的“终生教育”。那么家庭教育则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每个人永久的学校。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奠基工程,是每个人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家校对接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1现代教育理论指出,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孩子自我教育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要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综合发挥各种教育因素的作用。尤其是家庭与学校间的合作,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能协调家校双方并形成合力,避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有效的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的重要保证之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把儿童教育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 要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塑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儿童所在的集体,四是儿童本人,五是书籍,六是偶然出现因素。单从排列顺序上来说,家庭无可争议的被列在首位。 三、新形势下初等教育中家校对接模式探索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社会及家庭参与教育已成为大势所趋。学校教育必然也必须取得社会及家庭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才可能朝着更加和谐与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充分对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新形势下,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学生的校园生活和课外生活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学校和家

8、庭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除电话、短信外,微信、微博、QQ、电子邮件、网络视频等形式,使得老师和家长的即时性沟通成为现实。家校对接模式也必须适应新形势创新新方法。 (一)实现对接内容方面的创新与探索 1.思想道德建设摆在首位。家校之间坚持德育为先,通过现代通信方式及时保持沟通与交流,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创设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德育育人环境,以高尚的师德形象和正直的父母形象去影响孩子,使其始终受到正面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引导。及时发现思想错位的苗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成长与实践中不断提高孩子思想道德水平。2.对接共建学习型家庭 。 国家倡导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可结合思想道德

9、建设,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优势,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开展诵读中华经典、道德讲堂、孝道、国学文化等专题学习型活动。 3.对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全员健身活动家校对接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学校与家长深入沟通,根据孩子特点,共同制订家庭锻炼计划,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师生趣味专题运动会,让家长及孩子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可以组织校内“爸爸去哪儿了 ”活动等, 让孩子得到锻炼,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针对新时期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可以聘请儿童心理专家,定期做心理测试,并针对性地开设一些心理教育的讲座,并邀约家长一起学习。 4.对接进行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 不

10、论科技怎么发达,信息化程度多高,劳动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特别是一些家务劳动、自理自我服务技能等,家校积极对接培养,学校可以组织以家庭为单位的的家务趣味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情操并能够充满热情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练习这些劳动技能,远离溺爱,做到自立、自理、自 强。5.对接进行安全自护教育 学校和家长都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孩子进行生存教育。孩子年龄小,抵抗外界灾难的能力差,所以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安全救护教育活动。如怎样面对陌生人?遇到火灾、地震等灾害如何自救与逃生?学校积极联系消防部门,组织家长一起进行演练与演习。(二)在对接方式上进行创新与探索1.创新“家长学校

11、”内容与形式学校作为组织方,利用“家长学校”开展互动式、主题化、系列化的研究、讨论活动,既可以邀请专家、有 经验的教师、又可以请有丰富育子经验的学生家长等走上讲台分享教子故事。 2.深入开展“家校 联谊” 在开学之初,假期之前,重大节日等关键时期,开展“ 家校联谊会”学校主动向家长通报学期学校、班级的教育教学计划、要求等并向家长汇报并征求家长的意见,让学期之初家校合作就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3.设立“学校开放日 ”真正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参与活动,让学校、教师参与家庭活动、社区活动,在参与中共同发展。在开放的课堂、家庭生活与社区活动中,让孩子的身心更加愉快,让家校双方得到更多的交流与沟通。

12、 4.设立微信公众服务平台、QQ 群 设立学校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家长 QQ 群,保证学校、学生动态信息及时向家长发送,构筑沟通交流的快捷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学校、教师安装视频网络设备,让家长不到校园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远程了解孩子学习与教师教学情况。5.“家访 ”坚持 不变 的主题。“家访”是老师进入家庭,了解家庭的重要途径。不管科技多么发达,还是要坚持下去,更好的为孩子的成长服务。结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单方面力量是难以克服的。新形势下,更好的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各自优势,相互利用、相为补充、相互促进,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这是家校对接的关键所在。在学校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提高家长与教师的合作对接意识,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延伸家校对接的有效途径,使家校对接的方式方法多元化,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优化家校双方的教育资源并使之形成合力,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参考文献:1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2).作者简介:康兴,男, 汉族,1979年 10月生,党员,大学教 师。教育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认证师资,国家 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任 青岛恒星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处处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