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9856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6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志文先生教学材料一·关于“理想课堂”(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线校长学校首届研修班”学习材料关于“理想课堂” 】课变,向着明亮那方理想课堂谵语 卢志文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弊端和困惑,最终都能从课堂上找到症结;几乎所有关于教育的改革和探索,归根结底也都要回归到课堂中去。效果不显,效率低下,效益不高,人们对课堂的抱怨和对教育的诟病,是一致的。教育的产品是服务,服务的核心是课程,课程的载体是课堂。课堂效益低,就是产品质量差。既然,课堂效益不高是学校教育的百弊之源,那么,提高课堂效益无疑就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好课、优课、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生命课堂、绿色生态课堂表述可以不同,人们对理想课堂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叶澜教授所

2、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朱永新先生“知识、生活和生命的共鸣”的新教育课堂、肖川先生提出的“唤醒沉睡潜能,激活封存记忆,开启幽闭心智,放飞囚禁情愫”的课堂、学记所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课堂,其实都是对理想课堂在不同方向和维度上的探索和追求。理想课堂,首先是高效课堂。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效果显著的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理想课堂一定是效果显著的课堂;效率很高的课堂也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效率很高的课堂。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闪耀智慧光芒的课堂,洋溢成长气息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理想课堂。如同自然环境,理想课堂需要建设和打造,更

3、需要保护和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教室充盈民主的气息;把创造还给师生,让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把发展还给师生,让课堂成为成长的家园。打造理想课堂,关键在教师。理想课堂中的教师,一定以学习为中心,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而不是被课本和教参所奴役;以学生为中心,能一切从孩子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旁若无人自弹自唱;以尊重为基础,能当好“学习共同体”内“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高高在上主宰一切;以问题为纽带,能组织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活动,而不是仅会灌输和表演;以需要为准则,能珍视并灵活地利用好一切生成性教学资源,而不是机械地程序化运作;以发

4、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2理想课堂需要教师从“执行”走向“领导”,从“领导”走向“开发”机械重复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不是理想课堂,没有实效。理想课堂关注“四个度”目标精准度;精力流失度;时间利用度;效用达成度。理想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理想课堂是学堂,不是讲堂,是练功房,不是表演场。理想课堂是有导游参与的自助旅游,目标明确,过程精彩,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

5、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理想课堂不是由领导组织的例行参观,线路预设,程序固定,激情缺失。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理想课堂的高效益应该建筑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上,应该建筑在科学的课堂结构上,应该建筑在有效的课堂组织形式上,而不

6、是仅仅建筑在教师的个体素质高低上。理想课堂的核心和关键,在课堂之外。高效课堂的背后是高效管理,没有高效管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理想课堂的产生。高效管理,是简单管理,不会折腾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励人、开发人、成就人,不是压抑人、惩罚人、淘汰人。“总得有人去擦擦星星”,变革不能“等靠要”。翔宇曾经在教育体制改革上做过“先驱”,所幸没有成为“先烈”。翔宇教育的二次改革,锁定课堂,从离高考最近的高中开始,从升学质量最好的学校开始,从高考权重最高的学科开始。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即便倒下,头,也会“向着明亮那方”!3理想课堂常见问题的 100 个问答 卢志文1、教学需

7、要模式吗?卢志文:需要。模式就是结构。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的道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验积累的丰欠,以及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甚至情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构的作用在于“保底”。通过结构,可以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质量的稳定实现。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发挥;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模式,艺术不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2、那么, “教无定法 ”又如何理解呢?卢

8、志文: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创新法”。单独抽取出“教无定法 ”这一句话,会有很强的误导性。就像练习书法, “写无定法” 这句话本身并不错,但一个初学者如果简单地理解“写无定法” ,便会误入歧途。从“无法” 到“有法”,再到“无定法”,是一个漫长的境界提升的过程。书法家信笔挥毫,龙飞凤舞,写无定法,是因为他走过了一丝不苟、法度谨严的“入帖” 过程,走过了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出帖” 的过程,走过了总结提炼、感悟提升的“创造” 过程。如果一开始学书法,就信马由缰地随手涂鸦,那是永远也成不了书法家的。 “无定法” ,不是“没有法” ,更不是“不用法”,而是“不拘成法

9、”,可以“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法” 。这才是“教无定法”的真正含义。3、 “课堂模式 ”与“教无定法”是否矛盾?卢志文:两者并无矛盾。 “无定法” 是以“有法”做基础的。这个 “法”,就是已经被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或者这些方式方法的组合,被结构化,并且稳定下来,就是“ 模式” 。模式,是一系列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它标志了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换言之,每个模式就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论,当你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归纳到理论高度,用结构化的方式稳定下来,才是模式。“建模”,是一种科学的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无数次地使用那些已有的解决方案,无需从头开始探索,并

10、且只要条件具备,环境适当,结果是明确的、可以预期的。课堂模式,便是课堂教学中那些稳定的、被结构化了的教学方法的组合。任何模式,都有特定的使用场合和条件,从来就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模式。这和“教无定法 ”的含义是一致的。教无定法,并非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并不排斥“课有定则”。4、 “教无定法 ”与“课有定则”如何统一?卢志文:由于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灵活机智地选用不同教法实现教学收益的最大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教学过程被赋予较多的个人化色彩,教无定法也是这个意思。显然,在这样一个认识背景下,教师素质成了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事实也是如此。于是,我们便很自然地把提高

11、教学质量的全部努力,系于教师素质的提升,现实中便表现为对名师的高度崇拜和对教学艺术的极力推崇。应该说,这个方向并没有错。问题是,教师素质的提升永远是一个处于向理想目标迈进的过程,也就是说,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永远都会存在一大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素质还不4够高的教师,在事实上从事着实际教学。甚至,我们会发现很多从事了一辈子教学工作的老师,直至临退休的那一刻,依然还算不上一位优秀的教师。即便对于那些素质已经足够高的教师,我们也无法对其教学效果获得十分可靠的预期,因为,其能力水平之外的工作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教学成效。很显然,通过提升教师个体素质来保障教学质量,虽然方向正确,但仅有这个努力是

12、远远不够的,事实也是如此 他们可能会拔尖,但并不能保底。少数优秀遮蔽了多数平庸,个别好课的精彩遮蔽了整体课堂效益低下的现实。这个时候,课有定则 “模式” 便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教无定法 ”提高无止境;“课有定则” 底线有保障。5、课堂教学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卢志文:我认为课堂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或者说首先是技术,终究是艺术。课堂教学从技术开始,走向艺术境界,以技术做基础,以艺术为巅峰。必须说明的是,任何技术都是以科学做基础的,是科学的应用。这个问题探讨的是教学的属性是科学还是艺术。教学和管理颇为相似。人们对于管理的认识,在科学和艺术之间,长期以来也是各执一端。每一端都有足够的理论和

13、丰富的实践作支撑,并拥有数量庞大的支持者。由此派生出不同的管理学派,也都取得了辉煌的管理业绩。那些守在中间的人,或者居中偏左,甚或居中偏右,也同样获得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并非一无是处,有许多甚至取得了比极端流派更加辉煌的业绩。任何一端都无法说服并取代另一端。对于什么样的管理才是好的管理,至今也找不到一条被所有管理普遍认同的标准。这给管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由此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很多初学管理者,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甚至走入误区。教学也是这样。课堂教学到底是技术还是艺术,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这个问题将困惑着我们整个职业生涯,甚至直到我们退休离开讲台时,也不能获得一个明确而满意的答复。如果说教

14、学是一门技术,在师范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为何没有专门传授这项技术的导师,带领我们完成一个科学严密的训练课程,让我们快速地掌握这门技术?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何更多的时候,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上,却显得比任何其他人类活动都要更加死气沉沉?公开课之外,现实中的课堂上,我们多半看不到教学艺术的生动和创造,更多的却是机械而僵化的操练和灌输。科学和艺术都是人类活动的成果,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结晶,是人类知识链条上的不同环节。科学和艺术代表着两极。科学,运用逻辑思维,彰显理性的力量,有规定的程序可以遵循,能够重复,可以积累性超越,是一种逻辑性创造;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展现感性的魅力,无规定的程序可以遵

15、循,不能重复,难以积累性超越,是一种灵感性创造。教育是科学,教学有技术,但教育、教学同时还都有艺术的属性。正因为如此,教学的真谛才显得高深莫测,难以捉摸。6、既然教学具有“ 技术” 和 “艺术”的双重属性,您能详细说说两者之间的关系吗?卢志文:可以。为便于认识问题,我先给“科学”、 “技术” 、 “技能”、 “技艺”、 “艺术”排个队。前已述及,科学和艺术是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代表两个极。其实,人类更多的活动方式,在这两个极之间。在“科学 ”和“艺术”之间,我们加入这几个词:技术、技能和技艺。显然, “技术”,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更靠近科学;而“技艺” ,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更靠近艺术。科学技术技能技

16、艺艺术教学,如果表达成是一种“技能” 、 “技艺”,更容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技术,是以科学5为基础的方法。技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能力;技艺,是以技术为基础的艺术。明白这些定位,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的属性。我们已经知道,科学和技术是可以重复的,艺术不能。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无论是谁都可以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重复这一过程,并获得相同的结果。科学原理上是这样,技术操作上也是这样。然而,即便王羲之本人,也不能再写出一幅一模一样的兰亭集序,哪怕你再把那帮文人召集起来,在同样夜晚,并让他喝同样多的酒。这便是科学和艺术的不同。技术可以通过规范的训练而掌握,艺术不能。经过严格而规范的训练,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流程去操作,都能驾驭某台机床,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然而,你让宋祖英的老师按照同样的课程和培养路径去操作,也绝然不可能把另外一个其他的人培养成第二个宋祖英来。可见,把教学过程定位在技术层面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另一个错误才是真正致命的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