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68441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洪镇涛: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语感,包括口头语感和书面语感。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主要是训练书面语感。进行语感训练,要弄清语感的类别及其训练方法。下面,就语感的类别及训练,略呈浅见。一、分寸感分寸感,指对语言合乎规范、合乎逻辑、合乎情境的感受能力。分寸感又可分为规范确当感、逻辑严密感和适境得体感等三种。1规范确当感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有一句“可是我在这里蹲防空洞,祖国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后面这个“啊 ”字,原稿上写的是“呀”字,为什么要改为 “啊”呢?原来,“啊 ”在实际运用中经常产生音变。 ,再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有一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原稿上写的是“ 终于这事情消灭了 ”,主

2、谓搭配不当,改为“流言消灭了 ”就合乎句法规范又如,叶圣陶的书的夜话中有一句:“这才有趣呢。你们来到这里,因为主人破了产;而我来到这里,却因主人发了财。 ”原稿上写的是: “这才可趣呢。你们来到这里,为着主人破了产;而我来到这里,却因主人发了财。 ”为什么把“为着 ”改为“因为”呢? 原来, “主人破了产”与“你们来到这里”是因果关系,原文用的是表目的关系的介词“ 为着”,不妥;改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因为” ,就符合句法规范了。总之,经常从语音、词汇、语法方面,指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品味,学生就会逐渐自觉地培养和形成对语言的规范确当感。2逻辑严密感例如,老舍的龙须沟中有这么一句“修这

3、条从来没有人管的臭沟”原稿上写的是 “修这条永远没有人管的臭沟 ”,作者为什么把“永远 ”改为“从来”呢? 因为“ 永远”的意思是时间长久,没有终结,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事实上,解放后人民政府就来管这条沟了;“从来” 的意思是从过去到现在,并不包括今后,用在这里,意思就周密了。再如,袁鹰的井岗翠竹原稿中有这么几句:“当年毛主席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用的不就是这样的扁担么?在他们肩上挑的岂是粮食?这扁担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前面说“下山去挑粮食” ,后面又说 “肩上挑的岂是粮食”(意思是不是粮食 ),判断不合理,前后自相矛盾。后来作者把“岂是粮食 ”改为“难道仅仅是粮食”,就合乎逻辑了。

4、又如, 晏子使楚讲的是齐国的晏子出使到楚国。楚王有意侮辱齐国。一天酒宴正在进行之间,两个小官绑着一个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道:“这人犯了什么罪?” 小官答道:“这是个强盗 !是齐国人!”楚王随即对晏子说:“齐国的百姓,原来郁是做强盗的。 ”楚王的推断正确吗?他以“ 一个齐国人是强盗”为前提,得出 “齐国百姓是强盗 ”的结论,而事实上,与前例相反的事例大量存在,因此,在这里楚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总之,经常从概念、判断、推理方面,指导学生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品味,学生就会逐渐自觉地培养和形成对语言的逻辑严密感。3适境得体感(1)适境感适境,就是适应言语环境。什么是言语环境呢?具体地说,就是:谁在

5、何时何地对谁说什么话。例如,鲁迅的药中有这么一段:(康大叔)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 “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运气” 可作名词,如“碰到了好运气”,可作形容词,如 “我很运气”,但绝不能作动词,更不能带宾语。这里是不是用错了呢?是用错了,而且是有意错用的。因为这话出自康大叔之口,正好符合这样一位凶狠残忍粗野无知的刽子手身份。这不仅不是误笔而且是妙笔,给人以适境感。再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有一段焦大喝醉酒之后骂人的话: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受荣华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

6、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一般都说“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里的 “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显然是一句不合常理的话,但出自喝得酩酊大醉的焦大之口,就堪称传神之笔,给人以适境感。又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有人以为“草未凋” 是笔误,应改为 “草木凋”,其实恰恰搞错了。杜牧写此诗时,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做推官,看到当地萧条冷落,倍加眷恋江南。此时江南虽凉不寒,草木尚未凋零,风光仍然旖旎。把“草未凋” 改“草木凋”就与诗境不符了。又如,巴金的海上的日出 ,有段话中学版和小学版就不一样。中学版:“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

7、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小学版:“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中学版的“时” 、 “入”、 “仍”、 “何处” 等是书面语色彩比较浓的文言词,中学生不难理解,而小学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小学版改为“时候” 、 “躲进”、 “哪里”等,就比较口语化,小学生容易理解了。这说明,使用语言要符合特定的受话对象。(2)得体感体,就是语体,文体。语体,是根据不同的交际领域、交际目的,长期地反复地使用不同的交际方式、语言材料而形成的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文体,就是文章的

8、体制、样式。文章的写作要注意语体、文体风格的得当。例如,叶圣陶的蚕和蚂蚁 ,原稿上有这样一段话:“一会儿桑叶剩了些脉络不吃桑叶作不成茧,为要作茧故而先吃桑叶”后来作者把这段话改为:“不大一会儿,桑叶光了,不吃桑叶就做不成茧,为做茧就得先吃桑叶”因为写的是童话,要求语言通俗、形象、生动、有趣,避免用学术性太强的术语,避免抽象的呆板的述说。原文“脉络” ,本指动脉、静脉,是医学术语,把“ 桑叶剩了些脉络”改为“桑叶光了 ”,既通俗又简练。 “故而”改为“ 就”,通俗多了。修改后给人以得体感。又如, 食物从何处来中有一段话,原稿是这样写的:另一条通路叫异养。自己没本领制造食物,但却都长着一张要吃食物

9、的嘴巴,例如所有的动物和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坐享其成,靠植物来生活。狡猾的野兔靠野草和盗窃农民的果实来生活,阴险的狼却要以野兔来做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不用多久,尸体就被分解得精光,变成了碳酸气和水,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食物从何处来是一篇说明文。它要求客观地科学地说明事物,避免主观性、感情性。而这段文字中, “自己没本领制造食物,但却都长着一张要吃食物的嘴巴”, “坐享其成”, “狡猾”, “盗窃”, “阴险”等说法,不是对事物作客观的说明,而是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主观色彩,不符合文体要求。后来,这段文字被改为:另一种叫异养

10、。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物都是这一类。它们自己不能制造食物,靠植物来生活。例如,野兔靠吃野草来生活。狼以野兔为食物。狼一旦碰到了老虎,也就成了牺牲品。老虎死后,又成了氧化碳、水和无机 盐,回到大自然中,又成了植物制造食物的原料。修改后的这段话,就符合文体要求,给人以得体感。总之,经常指导学生根据语境,结合文体要求,对语言进行比较、推敲、品味,学生就会逐渐自觉地培养和形成对语言的适境得体感。以上说的是分寸感。这是语感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是语感训练的重点。二、和谐感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和谐。和谐感,指对书面材料(文章)整体上的多样统一、组合上的搭配相宜和表达上的生动流畅的感受能力。和谐感又可分为多

11、样统一感、搭配相宜感和生动流畅感等三种。1多样统一感一篇文章在总体上必须符合多样统一的规律。所谓“多样” ,就是要尽可能的富于变化,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语句的变化,结构的参差,情节的波澜,等等。如果没有变化,就显得板滞,缺乏活力。所谓“统一” ,就是要服从总体组合关系的统一要求,如首尾的照应,布局的和谐,事件发展的一气贯通,等等。多样统一感又可分为统一和谐感和变化多样感。(1)统一和谐感例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原稿上有这样两句诗:“我一个死了不要紧了,千万个穷汉后面跟。 ”修改后去掉了前句的“了” 字。为什么要去掉这个 “了”呢?因为原诗前一行 8 个音节,后一行 7 个音节,节奏不统一;还有,

12、两个诗句是押韵的, “紧”“ 跟”是韵脚。前句末加个 “r”,韵脚的呼应就欠周密、不协调了。改后,给人以统一和谐感。再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的开头写道:“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但是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文章结尾又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首尾呼应,给人以统一和谐感。又如,高尔基的海燕 ,从布局上看,可

13、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暴风雨到来之前,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海鸥等对暴风雨的恐惧。第二部分,暴风雨来临在即,海上雷鸣电闪,风呼涛涌,海燕勇敢地穿云击浪,尽情享受战斗的欢乐。第三部分,海燕热烈地呼唤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在这三部分里面,着重写了海燕与狂风恶浪的搏斗,以突出海燕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海鸥等,则作为陪衬笔带过。从剪裁上看,作者根据主题的需要,从众多的海上景物中,选取了几幅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上风云变化的图画,并以海燕的英勇斗争这一主线贯串起来,形成严谨完美的结构,全文给人以统一和谐感。(2)变化多样感例如, 木兰诗开头写花木兰停机叹息的苦闷心情: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抒声,唯闻

14、女叹息。这里用的韵脚字是:唧,织,息,是一种细微韵,与木兰的苦闷心情相吻合。经过多年的戎马生涯,她凯旋了。诗中写道: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愿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里改用了洪亮的韵,堂,强,郎,乡,表达欢乐愉快的感情。全诗在音韵上给人以变化多样感。再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在内容上,即对李公朴被暗杀事件表明了爱憎分明的态度,又深刻揭示了这件事情的本质,还向昆明青年发出号召,同时表明了自己誓死战斗的决心。在表达方式上,有叙事,有议论,有抒情。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反问,有设问,有排比,有反复。人称上,有第三人称“他” 指李公朴,用赞扬的语气,表

15、达崇敬的心情;有第二人称“你”“ 你们” 指反动政府及其特务,用质问、痛斥的语气,表达蔑视、憎恨的感情;有第一人称“我们 ”“大家”指革命青年和革命人民,用热情洋溢的语气,表达自信和昂扬的感情。运用的语句,以短句为主,也有适量的长句。全文给人以变化多样感。“多样” 和“统一”是一对矛盾,体现在一篇文章中,相反相成。总之,经常从多样统一方面,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推敲,学生就会逐渐自觉地培养和形成多样统一感。2搭配相宜感(1)词语搭配相宜感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原稿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盛细致的感情。 ”后来作了修改:“他们

16、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丰富细致的感情。 ”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修改呢?原来, “高明” 与“知识”, “丰盛”与“感情” 不搭配;把 “高明”改为“ 高深”,把“丰盛” 改为“丰富”,就搭配相宜了。再如,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有这么几句话:“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 ”如果把“深刻得多 ”与 “丰富得多”两个短语调换次序,变为“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可以吗?不可以,因为 “深刻”与上文“肤浅” 相对应, “丰富”与上文“ 贫乏”相对应,词序调换后就不对应,不协调了。而原文给人以词语搭配相宜感。(2)材料搭配相宜感文章中,材料的虚实、主次、正反等须搭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