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235784 上传时间:2017-1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4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语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 年苏州市中考试题语 文本试卷共 25 题,满分 12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一部分(24 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 分)_(to)醉 分_ (q) 应_(h ) 锤_(lin)2下边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 分)忍俊不禁 耐人寻味 销声匿迹 稍纵既逝寻根究底 同舟共际 杏无消息 海枯石烂嘎然而止 锐不可当 根深底固 岿然不动错别字改 正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 分)老骥伏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壮心不已。(曹操_)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俚洞庭湖赠张丞相)醉里挑灯看剑,口口口口口口。(

2、辛弃疾破阵子)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_ 观书有感)山重水复疑无路,口口口口口口口。(陆游游山西村)口口口口口,千里共婵娟。(苏轼 水调歌头)莫道不消魂,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清照醉花阴)诚宜口口口口不宜口口口口,引喻失义,口口口口口也。(诸葛亮出师表)4为纪念第 28 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苏州市将建造“世界遗产纪念墙” 。请你为“世界遗产纪念墙”写一两句话,把你对保护世界遗产的想法,用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3 分)答 :_52003 年 7 月 31 日中国安全生产报有一则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如下: 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中铝中州分公司实现零的突破中国铝业中

3、州分公司按照“严明责任、提高技能、杜绝违章”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抓好班前会为突破口,以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为载体,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创建“三无”(管理无漏洞、现场无隐患、人员无违章) 车间为目标,实现了 “重伤以上事敌为零”的目标。说说这则新闻的标题有什么问题,然后加以修改(3 分) 答:_第二部分(41 分)阅读五柳先生传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610 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燕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4、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4 分)A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 B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C曾不吝情去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楼记)E忘怀得失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 阅读我是一条小河中的两节文字,完成 1112 题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11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与贺

5、知章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都用了“裁” “剪”二字,说说有什么不同。(2 分)答 :_(2 分)12下面是闻一多色彩一诗的片段,与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比较一下,说说这首两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 分)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 答 :_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几段文字,完成 1315 题。白皙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子和包皮纸。接着是一声狂喜的叫喊;紧接着,哎呀!突然转变成女性神经质的眼泪和号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尽办法来安慰她。因为摆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头发上的梳子全套的发梳,

6、两鬓用的,后面用的,应有尽有;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美丽的发梳配那已经失去的美发、颜色恰恰合适。她知道这套发梳是很贵重的,她心向神往了好久,但从来没有存过占有它的希望。现在居然为她所有了,可是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却没有了。但是她还是把它紧紧地抱在怀中,隔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蒙的泪眼,含笑对杰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多快啊,杰姆!”13德拉拿到杰姆的礼物后为什么“叫喊”?又为什么“号哭”?请你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用德拉的口吻把它写出来。(3 分)答 :_14作者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发梳的美丽和贵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

7、当?(2 分)A强调礼物的珍贵,说明这是德拉 “心向神往了好久”的东西。 B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巧妙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上的期待。 C “以货色来宣示它的价值 ”,从一个侧面表现杰姆对德拉真挚的爱。D有了发梳却没有了与之般配的头发,增强了令人心酸的戏剧效果。 答:_ 15德拉含笑对杰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多快啊”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表达了德拉怎样的感情?(2 分) 答:_阅读下边的短文,完成 1618 题。 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都知道,空气的密度是不均匀的。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

8、的曲折。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形传播,向下折射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仙境一般。我国的渤海中的莲苹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林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

9、了。千百年来,这些幻影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16文中举落日和蓬莱仙境这两个例子说明什么现象?(2 分)A地心引力造成地球表面与高处空气密度的差别,引起光线方向改变。B地心引力和气温变化造成的空气密度的差别,使光线产生曲折。C沙漠上或海面上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形成光线曲折。D地球表面空气密度和温度的变化是造成光线曲折的直接原因。 答_17写出一个成语,来形容这种“蓬莱仙境”般的幻影。(2 分) 答_18同样是写落日,王维的使至塞上是这样写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想像一下, “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认为王维这样写好在哪里?(2 分) 答_阅读下边一篇文章,完成

10、1924 题。走出地平线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圃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圃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妁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在村头钓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于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

11、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干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 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里面积大些,

12、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全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

13、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环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干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

14、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有改动 )19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2 分) 答_20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 分)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 “居高临下” ,形成了地平线。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答_2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2 分) 答_22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 ,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