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1662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卫生资格 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2)距离 2017 年卫生资格考试时间越来越近了,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 22017 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精选复习笔记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红细胞代偿性增生的检查1.网织红细胞增多在 5%20%以上。2.外周血出现幼红细胞,主要是晚幼红细胞。由于网织红细胞及幼红细胞的出现,故可表现大红细胞增多。3.骨髓幼红细胞显著增生,以中幼红和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常发生倒置。外周血细胞检验的注意点1.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采集,可分为毛细血管采血法和静脉采血法。DETA-K2 抗凝剂对血细胞形态影响很小,因此适用于血细胞计数,特别是血小板计数。血细胞分析仪

2、使用标本一般要求为静脉抗凝血,为了避免淤血和浓缩,压脉带压迫时间不可过长,最好不超过半分钟。因为毛细血管标本,受末梢血循环状态、采血技术的影响,有时血液易形成小凝块,堵塞机器造成实验结果偏差。2.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液标本在室温中必须 6 h 内上机检测,上机前一定要将血液标本颠倒混匀至少 8 次,如需制备血涂片,应在采血后 3 h 内涂制。无论多先进的血液分析仪,只能当作一种过筛手段,不能完全替代目视法显微镜镜检,因为仪器还不能准确区分幼稚细胞、异常淋巴细胞、有核红细胞等。因此,当出现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或降低,白细胞分类出现异常结果,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异常,均

3、应用显微镜涂片复查。3.血涂片的制备血涂片既可由非抗凝的静脉血和毛细血管血制备,也可由 DETA-K2 抗凝血制备,EDTA-K2 抗凝血中,钙离子被螯合后,能阻止血小板聚集,推片时血小板均匀平均,显微镜下易于对血小板进行观察评价,但有时可观察到因 EDTA-K2 引起的红细胞皱缩及白细胞丛集现象,因此最好使用非抗凝血制备涂片,这样可减少因抗凝剂所致的人工假象。涂片的好坏与血滴大小、推片与载片之间角度有关;血膜分布不均,主要是推片边缘不齐,用力不均或载玻片不清洁所致,将制成的血膜在空气中挥动,使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皱缩。4.血涂片的染色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两种染色法各有其优缺点,故在细胞学检

4、查中常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细胞的胞质、颗粒、核等染色均较满意;染色环境的 pH对着色影响很大,应维持在 pH 值 6.46.8,因此必须使用缓冲液 ;未干透血膜不能立即染色,否则染色时易脱落。5.血涂片的镜检选择血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部分,在油镜下按一定方式有规律地移动视野,一般计数 100 个200 个白细胞,同时注意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的改变和分布,有无血液寄生虫、有核红细胞、幼稚或原始细胞、异淋细胞等。白血病实验室检查分类1.急性白血病:贫血程度轻重不一,但进展迅速,多数为白细胞增多型,常大于 10109/L。亦可正常或减低,周围血白细胞分类可见幼稚型白细胞,血红蛋白常

5、小于 70g/L;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原粒细胞型+ 型)大于 30%,有核细胞显著增生,可见白血病“裂孔出象”,红系、巨核系统显著减少;通过化学染色、溶菌酶测定,染色体及免疫学检查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类都有一定意义。2.慢性白血病: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达几万,数十万以上,以中、晚幼稚细胞为主,嗜酸、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随病情进展逐渐减少,血小板早期增多,晚期减少;骨髓呈极度增生,分类与血象大致相同,原始细胞(型+型)小于 10%,红系减少,巨核细胞系早期增多,可伴有程度不同的骨髓纤维化;90%以上具有特异性的 ph 标记染色体。检验医学发展现状1.检验人员结构和素质发生了变化

6、 新中国成立 50 多年来,我国的医学检验教育同其它各项事业一样,也有很大发展。由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首先在中专卫生学校开设医学检验专业,培养初、中级医学检验人才,到 1983 年在高等医学院校首次设置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医学检验人才,彻底改变了过去检验科以中专生为主的学历结构。目前,全国共有 27 所院校设有医学检验专业,有 3 个博士点和 17 个硕士点,每年毕业的学生上千人。近 20 年来,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在国内经历了创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围绕整个培养目标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也

7、有一些定式,现已形成培养目标明确,具有普通检验本专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医学科学学位)、本硕连读七年制( 医学专业学位)、成人检验本专科、高职检验本专科等层次齐全、形式多样的教育体系。在岗的检验人员也逐步通过成人教育达到了专科和本科学历,人员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2.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逐步趋于完善 我国的质控管理虽然起步较晚,但某些学科如临床生化已形成了较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全程质量管理”的概念近年来在检验界倍受重视。分析前质控、分析中质控及分析后质控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3.设备和技术得到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增强以及与国外技术交流和信息沟通加快,促进了检

8、验仪器的大量引进和运用,使医学检验实现了自动化、微量化、标准化,结果更加快速、客观、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方法学的改进,新的检测项目不断增多,原来无法测定的项目得到了准确测定,以疾病为中心,以人体器官为中心的检验组合项目的综合运用,广范围、多角度地为临床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原因肾小球因受到炎症、毒素等的损害,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滤出较多的血浆蛋白,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形成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形成蛋白尿的机制除肾小球滤过膜的物理性空间构型改变导致“孔径”增大外,还与肾小球滤过膜的各层特别是足突细胞层的唾液酸减少或消失,以致静电

9、屏障作用减弱有关。蛋白电泳检查漏出的蛋白质中白蛋白约占 70-80%, 2 微球蛋白可轻度增多。此型蛋白尿中尿蛋白含量常大于 2g/24h,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某些继发性肾脏病变如糖尿病性肾病,免疫复合物病如斑狼疮性肾病等。此外,功能性蛋白尿体位性蛋白尿产生的机制也与此相关。指示剂法测尿酸度指示剂法均易受黄疸尿、血尿的干扰而影响结果判断。PH 精密试纸法优于广泛试纸法,优于广泛试纸法更优于石蕊试纸法,但由于试纸法吻吸潮变质,目测不易准确而使结果判断受到人为影响。故目前多采用甲基红与溴麝香草酚蓝适量配合制成 PH 试纸垫,以仪器自动化检测,来反映尿 PH5-9 的变异范围,基本能

10、满足临床对尿 PH 测定的需的。PH 计法电极法中然精确度很高,但需要特殊仪器且操作繁琐,一般很少应用。在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定位诊断分型、鉴别诊断时,对酸碱负荷后的尿液应用 PH计进行精确 PH 测定。尿酸度检查参考值|临床意义尿酸度参考值 随机尿 PH4.6-8.0,多数标本为 5.5-6.5,平均为 6.0;正常尿可滴定酸度为 10-15mmol/L,20-40mmol/24h.尿酸度临床意义1.尿 PH 降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痛风、糖尿病等排酸增加;呼吸性酸中毒,因二氧化碳潴留等,尿多呈酸性。2.尿 PH 升高频繁呕吐丢失胃酸、服用重碳酸盐、尿路感染、换气过度及丢失二氧化碳过多的呼

11、吸性碱性中毒,尿呈碱性。尿主 PH 一般与细胞外液 PH 谈化平行,但应注意:低钾血症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分泌 H+增加,尿酸性增强;反之高钾酸性中毒时,排 K+增加,肾小管分泌 H+减少,可呈酸性尿;变形杆菌性尿路感染时,由于悄素分解成氨,呈碱性尿;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因肾小管形成 H+排出 H+及 H+、Na+ 交换能力下降,尽管体内为明显酸中毒,但尿 PH 呈相对偏于碱性。酸负荷试验即给病人酸负荷后,精确测定尿 PH 值,有助于肾小管性酸中毒的诊断及分型。功能性蛋白尿及体位性蛋白尿1.功能性蛋白尿(tunctionalproteinuria) 指机体在剧烈运动、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

12、交感神经兴奋等所致的暂时性、轻度性的蛋白尿。其形成强制可能与上述原因造成肾血痉挛或充血而使肾小球毛细积压管壁的通透性增加所致当诱发因素消失时,尿蛋白也迅速消失。生理性蛋白尿定性一般不超过(+)定量小于0.5g/24h,多见于青少年期。2.体位性蛋白尿(posturalproteinuria)又称直立性蛋白尿 (orthostatic proteinuria),指由于直立体位或腰部前突时引起的蛋白尿。其特点为卧床时尿蛋白定性为阴性,起床活动若干时间后即可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可达(2+)甚至(3+),而平卧后又转成阴性,常见于青少年,可随年龄增长而消失。此种蛋白尿了生机制可能与直立时前突的脊柱压

13、迫肾静脉,或直立位时肾的位置向下移动,使肾静脉扭曲而致肾脏处于瘀血状态,淋巴、血流受阻有关。尿液化学成分检查项目之一尿液蛋白为尿液化学成分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正常人的肾小球滤液中存在小分子量的蛋质,在双月刊牢牢曲小管时绝大部分又被重吸收,因此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 30-130mg/24h.随机一次尿中蛋白质为 0.80mg/L.尿蛋折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当尿液中蛋白质超过正常范围时称为蛋白尿,含量大于 0.1g/L 时定试验可阳性。正常时分子量在 7 万以上的蛋白质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而分子量 1-3 万的低分子蛋白质虽大多可通过滤过膜,但又为近曲小管重吸收,由于肾小管细胞分泌的

14、蛋白如 TammHorsfall 蛋白(T-H 蛋白)、SigA 等以及下尿路分泌的粘液蛋白可进入尿中。尿蛋白质 2/3 来自血浆蛋白,其中白蛋白约占 40%其余为小分子量的酶( 溶菌酶等、)肽类、激素类先进,如将正常人尿液浓缩后再经免疫电泳,可按蛋白质的分子量量大小分成以下 3 组:高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大于 9 万,含量极微,包括由肾髓袢升支极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分泌的 T-H 糖蛋白及分泌型 IGA 等;中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 4-9 万,是以白蛋白为主的血浆蛋白,可占尿蛋月总数的 1/2-2/3;低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小于 4 万,绝大多数已在肾小管重吸收。因此尿中含量极少,如免疫球蛋白

15、 FC 片段,游离轻链、1 微球蛋白、2 微球蛋白等。荧光色素许多物质都可产生荧光现象,但并非都可用作荧光色素。只有那些能产生明显的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才能称为免疫荧光色素或荧光染料。常用的荧光色素有: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分子量为 389.4,最大吸收光波长为 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 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结构式如下:有两种同分异结构,其中异构体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等方面都更好,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其主要优点

16、是: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2.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 ,RIB200)为橘红色粉末,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结构式如下:最大吸收光波长为 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 595600nm,呈橘红色荧光。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anate ,TRITC)结构式如下:最大吸引光波长为 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 620nm,呈橙红色荧光。与FITC 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其异硫氰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免疫荧光原理免疫学的基本反应是抗原-抗体反应。由于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当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时,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