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200637 上传时间:2017-07-21 格式:PPT 页数:163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63页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63页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63页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63页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想品德(教科版九年级)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四川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 左晓华,九年级,宏观把握整册教材,九年级由 7个单元 23个专题课 56个主题 构成,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第三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二单元 财富论坛第四课 走向小康第五课 财富之源第六课 财富中的法与德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第七课 关注弱势群体第八课 日月无私照第九课 共享阳光,目 录,第四单元 又到时第十课 聚焦第十一课 神圣的一票第十二课 法律的尊严第十三课 我们的“议案”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第十四课 小平,您好第十五课 “三个代表”第十六课 可持续发展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第十七课

2、战争与和平第十八课 东西南北第十九课 天涯若比邻第二十课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第二十一课 时间的足迹第二十二课 第一次选择第二十三课 走向未来,宏观把握整册教材,进入九年级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对社会、文化更加关注,九年级教科书将教学的视角引向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将更多注意力转向国情、经济改革为中国带来的变化及培养学生世界的观念方面。,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一单元设置为“历史启示录”。就是从中国的历史出发,先探求华夏数千年的文明史,激起学生的爱国激情。然后通过近代史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人民经过摸索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落脚点: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宏

3、观把握整册教材,第二单元“财富论坛”则是让学生感触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个变化中,人们开始关注“财富”这一话题。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正是此时学生发展的需要。,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则是将目光转向诸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贫富差距等各种社会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弱势群体。,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四单元“又到时”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转化”为积极地参与关注国情和关心社会、参加国家管理的责任感和能力;让学生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五单元“国策

4、经纬”将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和政策及基本国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国情有更加理性的认识,澄清感到模糊的问题。,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六单元设置为“漫步地球村”则将学生视野转向国际形势,了解一定的国际规则,形成国际意识。本单元关注世界贫困人群、正视不发达国家的现状,更把学生的同情与悲悯提高了一层。,宏观把握整册教材,第七单元“新的旅程”则是为满足学生关心的“毕业在即,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各种选择,如何开始人生的问题”等需求设立的。这个单元力求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点燃学生面对未来的激情。,整体感知每单元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单元主题前后联系具体课教学建议,整体感知每单元内容,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第二单

5、元 财富论坛第三单元 同在阳光下第四单元 又到时第五单元 国策经纬第六单元 漫步地球村第七单元 新的旅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而自豪;形成个人发展和祖国发展同命运,为祖国的繁荣而奋斗的价值取向,产生报效祖国意愿。 知识目标: 简要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所形成的民族精神;了解我国近代以来所遭受的民族灾难以及我国人民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道理。 能力目标: 学会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国情,学习客观地分析我国取得的

6、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1、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历史,简单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成就,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精髓,学习以历史的方法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伟大的历史贡献。 本单元安排了三课,分别阐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精神,以及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发展应承担的责任。,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2、教材分析, 第一课 历史的足迹 “五千年文明”简要回顾了我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百年沧桑” 回顾了我国自1840年以来所遭受的屈辱,并通过活

7、动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由强大变衰弱的根本原因。“百年抗争”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抗争史,揭示了国家兴亡对国民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是以史喻理、以史代论,它为后面的课程内容提供了一个历史场景,并奠定了立论基础和感情基调。,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 第二课 历史的昭示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重点。 “发扬民族精神”阐释了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民族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历史事实证明了标题所揭示的真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 这一框题从理论上论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论断。,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 第三课

8、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课是本单元内容的总结和提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忧患可以兴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树立忧患意识。“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从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青少年要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青少年面对现实,了解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为中华民族的兴亡做好准备。,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2、教材分析,1.在感受个人与民族和国家命运之间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方面,本单元是七年级情感世界的主题延续,也是对八年级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深化。2.在责任感教育方面,本单元更是与

9、各册诸多单元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如七年级在分数的背后共同的责任中,涉及了责任感的问题,八年级将责任问题提升,逐渐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只有将这些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个人的理想才能有实现的可能。3.从七年级第一单元扬帆起航一直到九年级最后一个单元新的旅程,都贯穿了理想教育,本单元从历史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理想要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才会更有价值。,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3、单元主题前后联系,第一课 历史启示录 建议3课时1 五千年文明,教学准备 : 师生都要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历史资料。可以根据教学活动需要分专题查找资料,如文学、军事、天文历法、医学等。

10、,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4、具体课教学建议,“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导入:1请学生说说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几个,它们现在的情况如何,即哪些古国延续下来了,哪些古国则不存在了。 2学生自由交流。,“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导入: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导入: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今巴基斯坦境内),“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导入:3呈现古巴比伦城遗址、印度河流域古城遗址和古埃及遗址的照片 人类文明遗址.PPT,古埃及遗址,“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一:中华上下五千年 1首先

11、要从中华文明发展的源头探起,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体会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提问:哪个同学知道,中华文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生:(学生自由发言)中华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2学生可以阅读教师备课系统中“教学参考资料”中的中华文明回顾,领会中华文明发展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师:中华文化确实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从未因时间的推移和外来的侵略而中断过。我们今天就来简单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一:中华上下五千年 4学生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总结我国文明发展的成果。 提示:可以根据学生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分专题进

12、行探究。 (1)可根据历史发展时期:简要阐述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几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发展状况。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根据文明成果:如 文学上,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政治上,“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 (3)根据人物:可以让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的名人及其思想或取得的成就。,“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拓展) (可以参考教师备课系统中“教学活动设计”中的相应活动开展活动。) 1结合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简述中华文化的特色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1)特色: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2)对世界的贡献:传统文化光辉

13、灿烂,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文化对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2走近中华文学艺术。 学生探究:举例说明中华文学艺术成就。比如: 文学上,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 绘画上,中国画的历史流变; 音乐上,陶埙、鼓、磬、钟、箫、笙、古琴等乐器的发明,明清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广陵散、高山流水、十面埋伏; 建筑上,故宫,古代园林,古桥,“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3走近中华科学技术成就。 学生探究: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项古代科学技术成果,谈谈自己的见解,与同

14、学们交流共享。(1)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司母戊鼎等(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祖冲之推算圆周率(3)名医名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华佗和麻沸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4)重要著作: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宋应星和天工开物。,“五千年文明” 教学设计,活动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活动提示: 本活动是对本单元第一课第一框题“五千年文明”的拓展。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可深可浅,但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获取知识。 推荐网址:,历史百科网http:/ 历史的昭示 建议3课时1 发扬民

15、族精神,第一单元 历史启示录 4、具体课教学建议,导入新课师:唐太宗有句名言,“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通过学习第一课历史的足迹,可以得到哪些昭示?下面我们来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中国自古就有忧国忧民、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 CAI:中华民族精神.PPT,“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师:五千年的文明,近百年的抗争,中华儿女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是什么?生:民族精神。师:对于民族精神,鲁迅先生说得好。,“发扬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活动一:(教材P9鲁迅先生的话),师:鲁迅先生为什么称“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为民族的脊梁?生:因为他们身上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