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9513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扶沟县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版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华资源库 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第卷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诗歌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谢冕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或是因为召唤,或是因为期待,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悲哀。人民需要诗歌宣泄苦难,人民更需要诗歌安慰心灵。记得那年,那个寒雪凝冰的冬天,人民的心头压抑了过多的悲愤和苦难,终于找到了诗歌这个喷火口,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悲壮的抗议。那次诗歌集会,因为促使并最终宣告了一个动乱时代的终结,从而成为 20 世纪中国不泯的记忆。这次则是由于一场千年不遇的空前的灾难。人们永远记住那个可怕的时刻2008 年5 月 12

2、日 14 时 28 分,突然的天崩地裂,造成了波及川、渝、陕、甘、滇几个省区数十万人伤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大惨剧。一时间举世悲痛,哀歌动地!诗歌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它在第一时间里传达了旷世的悲情。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我们在一起”以及为数众多的、以汶川大地震为主题的诗歌作品和诗集。地震发生之初,当时的焦点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灾区,并在废墟中抢救生命。人们的心头只有一句话:“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而这就是那首瞬间传遍中国的生死不离中的动人的诗句。与此同时,一首题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也在亿万人群中流传,人们泪眼模糊地互相传递着那令人悲痛的母子对话孩子

3、,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陪你走。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走。即使是此刻,当我在复述这些诗句时,我还是忍不住哀伤的泪水。我们流泪,是因为这些诗句表达了我们内心的痛楚和悲情。我们感动,是因为这些诗歌重新走向了广大的人群,走向了人们共有的关怀、友爱和同情。灾难使诗歌重温了人性与亲情这些永恒的话题,当然也有政治,而政治正是由于完整而鲜明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而显得崇高了。灾难也唤起了人们对已经变得陌生了的诗歌使命的记忆:传单,号角,警世钟,甚至止疼药。诗人说,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一己的悲欢变得虚弱而且渺小了。诗人还说,以往我们太注意怎么写,而不太注意写

4、什么了。当然,怎么写是诗学的,而写什么是伦理的,但要是写什么出了误差,怎么写最后也要失去意义。这话看来有些陈旧,而陈旧未必就错。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为诗人提供了调整写作姿态和重新体认诗歌使命的契机,于 中华资源库 是,在地震的废墟上绽开了感天动地的诗之花。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这给我们以极大的欣慰。(选自新民晚报)1下列对“诗歌总在人民最需要时出现”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可以借诗歌来振奋精神,鼓舞士气,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B诗歌可以用来宣泄人的情感,人们也需要诗歌来抚慰心灵的创伤。C诗歌不能脱离人民,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要走向大众的心灵。D灾难悲情中,人民才需要诗歌

5、,而在和平安定的时代则不需要。2下列不属于汶川抗震诗歌感人肺腑的原因的一项是()A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呐喊和悲情,体现了骨肉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分离的痛楚。B抗震诗歌题材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语言质朴率直,并且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诗歌。C抗震诗歌表达了人性与亲情、友情这些永恒的话题,传达了人们的关怀、友爱和同情。D抗震诗歌鲜明而质朴地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关怀,表达了民族的共同情感。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一些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更多的关注的是诗歌“怎么写”的问题,而不注意诗歌“写什么”的问题,导致诗歌创作“形式大于内容” 。B抗震诗歌中的许多优秀诗篇,并非来自从事“专

6、业”创作的诗人,可见,只要有了生活,有了真情,就能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C国家的不幸和人民的苦难往往能唤醒诗歌所承载的使命,诗歌不仅是表达一己的悲欢,它更要表达人类民族的共同情感和价值观。D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抗震诗歌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等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因此,抗震诗歌更能被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一)阅读鸿门宴中的一段文字,完成 46 题。 (9 分)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

7、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 中华资源库 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8、4在下面四个句子中补出的宾语“之” ,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戟之卫士欲止(之)不内B樊哙侧其盾以(之)撞C则与(之)斗卮酒D窃为(之)大王不取也5樊哙闯帐,面斥项王,在鸿门宴上刘、项双方的斗争中起的作用是()A使刘邦一方变劣势为优势B使刘邦一方摆脱了被动的处境C使项王决定放弃杀害刘邦的念头D使项、刘双方的斗争更加扑朔迷离6下面对选文内容所作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是指樊哙面向东而立。B “客何为者”一句是“客为何者”的宾语前置形式。C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王,并予以斥责。到此, 鸿门宴一文情节发展到了最高潮,紧张气氛到达了极点。D樊哙在鸿门宴上说的话,其

9、实只是对前文中刘邦对项王说的一番话的重复和补充,只不过是换一个角度来说而已。(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79 题。 (9 分)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王史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常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请,得毋行。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

10、军。语在淮阴侯事中。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 ”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

11、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 中华资源库 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 ”“知猎狗乎?”曰:“知之。 ”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

12、阳而去 去:离开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距:距离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辄:立即8以下句子分别编为 4组,全部表现萧何“功人” “勋烂”的一组是(3 分)()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数使使劳苦丞相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A BC D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 “攻城略地”的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

13、得走兽”的“功狗”罢了。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 “未有奇节” ;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10翻译下列句子。(10 分)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答: 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11 分)11.对比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1)(2)题。(11 分)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中华资源库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1) 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请分别概括出诗歌所渲染的气氛。 (5 分)_(2) 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请概述不同之处。 (6 分)_(四)名句名篇默写(6 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1)_,不仁;失其所与,_。(烛之武退秦师)(2)又前而为歌曰:“_,_!”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3)曾记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