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697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爱玲指导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英美谚语俗语班级:高一(12)班组员:沈忱、陆驾宇、魏晨迪指导老师:杨爱玲内容摘要:谚语是语言中的精品。英汉谚语极大地丰富了英汉两国的语言文化。本文试图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谚语进行对比,把谚语当作窥探文化的窗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两种语言的奥秘,帮助他们从新的角度了解两个民族文化的异同。本文还对于高中生对英美谚语俗语的认识和了解情况的调查结果做了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关键词:谚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高中生的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只学习英语的语言点和语法。而对于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和历史不够重视。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课题研究来加强学生对于西方语

2、言及文化的学习。促使学生对英语谚语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他们懂得学习英美谚语的重要性,更主要的是为了了解英美谚语与中国谚语的差异。二 课题的调查何为谚语呢?谚语是语义相对完整的固定句子。使用时可作为句子成分,也可作为独立的交际单位,表达完整的意思。谚语以最简短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不少谚语以形象的比喻阐述事物的规律,具有很深的哲理。在英语教学中大量使用英语谚语,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丰富知识,扩大视野,还使学生在形象感受中对其深刻内容牢记不忘,所以说,学习谚语对于学好英语有很大的帮助。(一)谚语的文化差异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 (1871

3、)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重要的系统。谚语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英汉谚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存环境的差异谚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的表达是 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谚语,如 Living

4、 without an aim is like sailing without a compass.(生活没有目的就像航海没有罗盘) ;He that would sail without danger must never come on the main sea.(谁在航行时不冒险,他就永远不要来到大海上) ;Hoist your sail when the wind is fair.(扬帆要趁风顺时)等等。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 “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如宋朝诗人朱熹的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 “赤日炎炎似火烧” 、 “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

5、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正是对春的讴歌: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22 习俗差异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词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还有谚语像:好狗不挡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

6、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所以,西方人不吃狗肉。英语中有关狗的谚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有褒义。在英语谚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 ;Every dog has his day(是人皆有出头日)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等等。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呢的成份,例如: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心地恶毒的女人。以狐狸为形象时,英语强调狐狸花招多,难对付,如

7、:When the fox preaches, then beware your geese.(遇上狐狸说教,当心鸡鹅被盗);而汉语强调狐狸尾巴露出破绽。如:The tail does often catch the fox.(常凭尾巴抓到狐狸),The fox who flies proves himself guilty.(飞跑的狐狸证明自己有罪) 。3 教信仰方面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影响。与宗教信仰有关的谚语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汉语言中。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儒教,直到儒佛道三教合一。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人们相信有佛主在左右着人世间的一切,与此有关

8、的谚语很多,如不修今世修来世、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汉语反映老子道教思想的谚语有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昏极则乱等等。以孔子为祖师的儒家学派在思想意识上也占有重要位置,儒家思想在汉语谚语体系中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如汉语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谚语有: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恭敬不如从命;有关幸福的谚语如:平安就是福、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有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财富不是朋友,朋友才是财富等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的谚语。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

9、,在基督教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无上的神,人际关系是平等的。相关的谚语如:God is where He was.(上帝无所不在);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made the country, and man made the town.(上帝造乡村,人们造城镇)等等。4 历史典故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谚语,在中国典籍中,谚语多半出现在诗书、传说、诸子论著中,这些谚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对人很有警策和教育意义。如诗经中的他山之

10、石,可以攻玉;论语中名句有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等等。而英语典故谚语大多来自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西方经典著作等,例如来自圣经的谚语:We are all Adams children(我们都是亚当的子孙) ;来自希腊罗马神话的谚语: Far from Jupiter, far from thunder(离朱比特越远,离雷电越远) ;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 Venus grows cold(没有克瑞斯和巴库斯,维纳斯就会感到冷) 。这条谚语中的克瑞斯(Ceres)是罗马神话中的谷物女神,而巴库斯(Bacchu

11、s)是酒神,维纳斯是众所周知的爱神。这条谚语的表面意思是没有克瑞斯和巴库斯做伴,维纳斯(Venus)会感到冷清。而实际的寓意是:没有温饱,就难以有甜蜜的爱情。莎士比亚作品中的谚语涉及广泛的领域。例如:All the world is a stage.(世界就是一台戏) ;Have is have.(到手的东西才算数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聪明的父亲才了解自己的孩子)。有点像汉语中的知子莫如父的意思。当然,3英语谚语的来源不是单一的英国文献,而是多种来源,除了上面提到的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以及西方经典著作外,还有来自西欧各

12、语言的谚语。例如,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那一书中写的:All happy families resemble one another,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幸福的家庭彼此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 。来自法语的谚语有: Don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不要本末倒置)。还有一些在欧洲许多国家流传的谚语,例如:All is not gold that glitters(发亮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二)谚语的翻译方法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谚语同文学作品一样是语言的精华。

13、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言形式,一般具有生动形象、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汉语谚语反映汉民族的文化特点,英语谚语反映了英语民族的文化特点。因此,翻译英语谚语时,仅仅以语言之间词汇的同义性(等价性)为前提,寻求对等的表现是不够的。奈达(Nida)指出:“所有的翻译,不管它是诗歌还是散文,都必须关心接受者的反应;因此,翻译的最终目的,从它对观众产生的效果而看,是评价任何翻译的最基本的因素。 ”所以,在把英语谚语翻译成汉语时,译者须较多运用汉语的表现手段,力求能再现英语谚语的语言风格和丰富内涵。只有多注意英语谚语字面以外所特有的语言内涵色彩,才能使译文讽喻得当,宜于说理,又不失原来谚语

14、所具有的语言形象。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英语谚语的表达方法:1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如果所要翻译的谚语喻义清新,形象逼真,按其字面直译其意,就能表达出原文的喻义来,则可直译。这样做既能较完整地保存原文的表达方式和原文的神韵,且又可丰富我们自己的语言文化,如: 1)A cat has nine lives(猫有九命) ;2)All roads leads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3)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朋友才是真朋友) ;4)Eve

15、ry man is a poet when he is in love(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 ;5)Too much cleverness is folly(过分聪明反而愚蠢) ;6)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7)A candle lights others and consumes itself(蜡烛照亮他人,燃烧自己) ;8)Well begun is half done(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 9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那些自己帮助自己的人:自助者天助之)10)Money is the root of

16、 all evil(金钱是万恶之源) ;11)An empty sack cannot stand upright(空袋立不直) 。2. 意译法有些英语谚语的表达方式因含有英语语言国家所特有的历史典故或文化背景,在直译过来后,中国读者很难理解,虽然加脚注或说明可能达意,但是这样就失去了谚语语言洗练、短小精悍的特点。采取意译,则“可以避免在某些情况下因直译而引起的拖泥带水,隔靴搔痒,甚至以辞害意,造成误解等等弊病” (曾自立,1983:74) 。例如,有的词典将“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was the tug -of war”译成“希腊人相遇,拔河赛就出现” 。这样的翻译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好意译为“两雄相争,必有激战。 ”这样的例子还有:1)People who live in glass houses should not throw stones。如译成“住在玻璃房子里的人,不应扔石头”不如译成“己有过,勿正人 或“责人必先责己” 。2)In fair wea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