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6051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区2011年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朝阳区九年级综合练习(一)语 文 20115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模样(m) 脂肪(zh) 自诩(x) 言简意赅(i)B字帖(ti) 机械(xi) 庇护(b) 杞人忧天(j) C脑髓(su) 倾斜(qn) 提防(d) 功亏一篑(ku)D翘首(qio) 巢穴(xu) 贮藏(zh) 追本溯源(s)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怠慢缓慢 解说:两个“慢”字意思相同,都是“行动迟缓”的意思。 B. 观光奇观 解说

2、:两个“观”字意思不同,“观光”的“观”是“看”的意思;“奇观”的“观”是“看到的景象”的意思。 C. 厚此薄彼妄自菲薄 解说:两个“薄”字意思相同,都是“轻视”的意思。 D. 气冲霄汉首当其冲 解说:两个“冲”字意思不同,“气冲霄汉”的“冲”是“向上钻”的意思;“首当其冲”的“冲”是“通行的大道”的意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两首词虽然出自不同作者的手笔,但表达的意境大有异曲同工之妙。B. 两位同窗挚友一别数十载,今日却在他乡不期而遇, 一时感慨万千,老泪纵横。C 面对利益诱惑,有些人往往听不进别人的劝告,以致上当受骗,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 小红在

3、班会上表示,虽然她的成绩只达到班级平均水平,但她一定刻苦努力,争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总称三峡。 :长江之中险滩暗礁,急湍奔流;江水两岸峰奇峦秀,色彩斑斓,素有“四百里画廊”之誉。 :神农在此尝过百草,大禹在此劈山治水;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它是人与自然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也是华夏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塑造的世界奇观。A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B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C它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卷 它是

4、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D 它是华夏民族智慧凝成的艺术宫殿 它是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家长只知道给孩子钱,却不知道怎样教孩子合理地花钱。B学校就像一个温馨的家,让我们感到安全、亲切、温暖、快乐。C“ 为 什 么 这 儿 有 一 棵 树 呢 ? ”一 个 孩 子 喊 道 。 “而 且 是 这 么 老 这 么 大 的 树 。 ” D不 是 每 道 江 流 都 能 入 海 , 不 流 动 便 成 了 死 湖 ; 不 是 每 粒 种 子 都 能 成 树 , 不 生 长 便 成 了 空 壳 !6.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有责

5、任感的“80 后”现在何尝少呢?当灾难来临时,他们挺身而出,勇于奉献。理解: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自问自答,强调了现在有很多有责任感的、勇于奉献的“80 后”。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理解:这两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出了地面的“街灯”与天上的“明星”交相辉映的美丽夜景。C一 个 老 城 , 有 山 有 水 , 全 在 天 底 下 晒 着 阳 光 , 暖 和 安 适 地 睡 着 , 只 等 春 风 来 把 它 们 唤 醒 。理解: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体现了老城舒适温暖的特点,强调了春天的老城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D柳枝染上了嫩绿,在

6、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理解: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天万物欣然、充满生命力的美好景象。二、填空(共 8 分)7默写(5 分)(1)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3)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国家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3 分)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它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认 为 在 “生 ”与 “义 ”不 能 兼 顾 的 情 况 下 , 应 当 “ ”。 孟

7、子 的 文 章 说 理 畅 达 , 气势 充 沛 , 在 一文中,他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地论证了“困境造就人才, 多 难 才 能兴 邦 ”的 道 理 。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为了加强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一次以清明节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9清明节期间,学校小记者进行了一些相关采访和报道。请你根据下面三则材料提供的主要信息,为校刊写一段简要介绍清明节的文字。(60 字以内)(4 分)【材料一】某高校民俗专家采访记录(片段):清明是中国传统的扫墓节。长期以来,清明节祭奠的主要对象是离世的亲人和祖先,通过扫墓、祭祖,寄托对已逝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材料二

8、】校刊 4 月 5 日讯 清明内涵更丰富,追怀先烈成风尚。在某公墓,前来祭奠革命英烈的市民络绎不绝。来自密云的一对夫妇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先带着孩子拜祭了爷爷奶奶,然后就赶到这里,缅怀先烈,感受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材料三】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政部门和公墓陵园都开设了专门的祭祀网页,人们可以在网页中,为已逝的亲人献花、点烛、留文,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除网上祭奠外,社会公祭、家庭追思等形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答: 10这是一位同学清明节随父母回乡扫墓后写下的日记。请你根据这段文字,得出一个结论并阐明得出结论的两条理由。(3 分)政府倡导“低碳拜祭”,就是希望人们用简朴的方式拜

9、祭先人。我和父母便商定要响应政府的号召,但实际情况怎样呢? 我回到老家,看到许多村民在墓前焚烧花样翻新的祭奠纸品,如豪华的轿车,精致的别墅等。爷爷说:“拜祭先人就要隆重热闹讲排场,场面绝对马虎不得。否则,就是对先人的大不敬!”叔叔说:“我知道你们的意思,但我们是晚辈,如果上坟不烧纸,不放鞭炮,人家会怎么说我们?这样做绝对不行!”结论: 理由一: 理由一: 11某学生从报刊上摘抄了一些有关清明节的材料,请你根据这些材料,就怎样使清明节过得更丰富多彩,提出两条建议。(4 分)【材料】清明节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按阳历说,清明是在每年的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这时春光明媚,四野明净

10、,生机盎然,是赏春的好时节。古诗云:“梨花风正起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从节气上看,清明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季节。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建议一: 建议二: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 1215 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11、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A伐竹取道 非丝非竹 B如鸣珮环 环滁皆山也 C皆若空游无所依 长烟一空 D乃记之而去 停数日,辞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2)悄怆幽邃 悄怆: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 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一)阅读修髯飘飘节选,完成第 1618 题。(

12、共 14 分)修髯飘飘汪曾祺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张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抗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抗战不胜,誓不剃须。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者,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词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

13、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运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钉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

14、,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速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冶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后来,闻先生走下“楼”来,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他的人格,是一首诗。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胸像可以没有胡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