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5197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记承天寺夜游(八语上第六单元 27 课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能力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语感。2、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2、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心境。教学方法:朗读法 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课前预热:同学们,让我们用“闲”字组词,比一比,看谁反敏捷?你 看到“闲” ,想到了什么?并请同学交流。一、集思广益,引入文本1、导入新课。走

2、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我们发现处处都有月亮的影子。这轮明月曾照亮了诗经的河畔,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乡书的封面请同学们回忆所学过的古诗文,你想起了哪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一轮明月牵动了无数古人的情肠,他们或借月抒写相思愁绪,或借月表达美好祝愿。当苏轼因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他会借月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那就让我们同游承天寺,与苏轼一起欣赏那别具一格的月色吧。 (出示灯片 1,学生朗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请同学们告诉大家“我所了解的苏轼” ;(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苏轼以其卓著的文学才华、体恤爱民的为官之道

3、、坚强的人格魅力名垂宇内,被誉为“千古第一文人” 、“唐宋八大家之首 ”。 ) (法国世界报曾组织专版报道生活在“第二个千年世界的 12 位英雄人物”,苏东坡是中国唯一的入选者。 )3、为了便于我们体会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请同学们通过大屏幕了解一下“写作背景” 。 (出示灯片 2)二、反复朗读,熟悉文本苏轼的这篇文章究竟是怎样的别具一格呢?我们先通过朗读来熟悉课文。A、 (出示灯片 3)听示范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 。2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至少要朗读两遍以上。边读边想:文章哪些句子在叙事、哪些句子在写景、哪些句子在议论呢?在相关的地方做上标记。C、指名说出自己所

4、做的标记然后分组朗读课文。 (一组叙事,一组写景,一组抒情议论)三、咬文嚼字,理解文本通过前面的的反复朗读,我们与苏轼同游了承天寺,现在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将原文翻译成现代文,要求四人一个小组合作探究,每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1、 (出示灯片 4)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理解文意。(1)比一比看谁解释最合理。(2) (出示灯片 5)讨论翻译重点词句。 (可开展小组竞赛)2、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四、合作探究,品味文本前面我们大致梳理了文意,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一下这篇文章。1、 (合作学习一,出示灯片 6)阅读文章中叙事部分文字,小组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

5、寺?他的心情有些什么变化呢?(提示:一是因为作者被贬谪,心情郁闷孤独;二是因为月色很美) (板书:叙事:寻友 赏月)2、作者看到的月色如何呢?(合作学习一,出示 7)请齐读文中写景部分文字,读后思考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你读到的月夜景色。 (庭院里自上而下,都充满了透明清澈的水,而水中呢?水藻、荇菜参差错落,互相交错,清影婆娑,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描述你看到这样的月色后的感受?(提示:空灵、皎洁、明净、澄澈、清凉)学生板书。 (作者用几句精炼的话就描绘出了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将冷月清光描摹到了极处。 ) (板书:写景:月色 空明)3、 (合作学习一,出示灯片 8)看到

6、这样写月而不见“月”字的美景,苏轼有何感慨?默读抒情议论部分文字,合作探究:具体说说作者夜游的感慨:“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可觅,处处可寻,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这里的“闲人”的意思绝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而是具有闲情逸致的人。苏轼在被贬的境遇中依然能够欣赏到如此空明的月色,不仅因为他生活清闲,更因为他有着闲适的心情,是闲情逸致的体现!是他心胸开阔,乐观旷达的心境的流露。 ) (板书:抒情议论:乐观旷达)4、请大家再次齐读全文,注意体会作者流

7、露的情感。五、走进生活,运用文本1、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 ”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3作的巅峰!面对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迈奔放地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面对青春的一去不复返,他积极乐观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面对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他从容洒脱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刻,面对承天寺这轮空明的月亮,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呢?(合作学习二,出示灯片 9) (面对挫折、苦难,是否能保持一份豁达的情怀,是否能保持一种

8、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能否战胜挫折的关键。在逆境中磨炼出你的意志,不要去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让我们记住梁启超所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借用高尔基在海燕一文的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2、 (出示灯片 10)通过讨论,我们明确了在挫折面前应该有怎样的心态,现在我们再通过几则名言警句来加深体会,齐读名人名言,将你最欣赏的句子记录在摘抄本上。3、 (出示灯片 11)结束了前面的合作学习,我们现在通过背诵课文,来进一步感受苏轼豁达的情怀吧。六、 (出示灯片 12)结语:苏轼一生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为此,他屡遭贬谪,历经坎坷,但他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在江山风月中自

9、得其乐。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豁达乐观的坚守如皎皎明月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读一读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一起说:“谢谢老师,老师们再见!” )七、作业布置。1、课内作业。拓展延伸:制作读书卡片。 (出示灯片 12)2、课外作业:课外搜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词名句。默写记承天寺夜游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板书: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叙事:寻友 赏月写景:月色 空明抒情、议论:乐观旷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