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412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襄阳时代释道安的弘化与经典钻研 1方广锠作者方广锠,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学院研究生导师。第一节 襄阳弘化襄阳,即今湖北襄樊。是当时东晋在长江中游的重镇。道安决心到东晋来,从一方面讲,道安教团长期颠沛流浪,道安认识到再这样下去,连教团的生存都成为问题,佛法的传播更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东晋名士习凿齿来信相邀,大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习凿齿,襄阳人。是当地的名门豪族。 “少有志气,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2甚为时人推誉,他自己也自视甚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有“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 3之句,自比於三国时的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统。他为

2、人鲠直,东晋的权臣桓温起先很器重他,经常与他商议机要大事。但因桓温有意篡晋,习凿齿坚决反对,由此得罪了桓温,被贬抑。但他不仅不妥协,还特意写了一部汉晋春秋 ,提出曹魏的政权是从汉朝篡夺来的,因此不能算作正统。主张蜀汉继承了东汉的正统,西晋消灭蜀汉,从而取得正统。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鞭笞篡位,警告桓温,有“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意思。当道安一行避难来到南阳,东晋的名士们已经得到消息。由于当时道安的名望很高,於是习凿齿特意写了一封信,邀请道安到襄阳来。这封信现在保存在弘明集中。全文如下:兴宁三年(365 年)四月五日,凿齿稽首和南。承应真履,明白内融,慈训兼照,道俗 齐荫。宗虚者悟无常之旨,

3、存有者达身外之权。清风藻於中夏,鸾响厉乎八冥。玄味远猷,何劳如之。弟子闻:天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弘渊源以润八极者,四大之流也。彼真无为降而万物赖其泽,此本无心行而高下蒙其润。况哀世降步,愍时而生,资始系於度物,明道存乎 练俗。乘不疾之舆,以涉无远之道;命外身之驾,以应十方之求。而可得玉 润於一方,冰结於一谷,望閬风而不回仪,损此世而不诲度者哉。且夫自大教东流四百馀年矣,虽藩王、居士 时有奉者,而真丹宿训,先行上世;道运时迁,俗未佥悟;藻悦波涛,下士而已。唯 肃祖明皇帝,实天降德,始钦斯道。手画如来之容,口味三昧之旨。戒行峻於岩隐,玄祖畅乎无生。大块既唱,万窍怒号,贤哲君子,靡不归宗。

4、日月虽远,光景弥晖;道业之隆,莫盛於今。岂所谓月光道迹,将生真土;灵钵东迁,忽验于兹乎?2又闻三千得道,俱见南阳,明学开士,陶演真言。上考圣达之诲,下测道行之验。深经普往,非斯而谁?怀道迈训,舍兹 孰降?是以此方诸僧咸有倾想。目欣金色之瑞,耳迟无上之藏。老幼等愿,道俗同怀。系咏之情,非常言也。若庆云东徂,摩尼回耀,一蹑七宝之座, 暂视明誓之灯,雨甘露於丰草,植旃檀於江湄,则如来之教复崇於今日,玄波逸响重 荡濯於一代矣。不胜延豫,裁书致心。意之蕴积,曷云能 畅?弟子襄阳习凿齿稽首和南。 4习凿齿在信中介绍了东晋的佛教现状,並对道安推崇备至,希望他能够到襄阳来传播佛教,满足老幼、道俗的愿望,使“如

5、来之教复崇於今日,玄波逸响重荡濯於一代” 。可以想到,道安僧团在颠簸流浪中得到这样的盛情邀请,一定非常高兴。约 365 年底,道安带领徒众来到襄阳。据说习凿齿听说道安到了,十分高兴,马上就去拜访。进门坐下,便自我介绍:“四海习凿齿。 ”道安应声答道:“弥天释道安” 。 晋书与高僧传中都有这一段记载,并称:“时人以为佳对。 ”5就是说,这个回答非常妙,对仗也很工整,為時人欣賞。有的研究者以为上述记载不可靠。因为习凿齿自我介绍的口气很大,说自己是四海闻名的人物。道安的回答口气就更大,简直是普天皆覆了。习凿齿是个名士,有点名士的狂妄,也就罢了。道安是个高僧,怎么也会这样不谦虚呢?他们认为,大概在习凿

6、齿给道安的信中有“天不终朝而雨六合者,弥天之云也”这样一句,所以后人编造出这样的故事。其实,我认为上述记载还是可靠的,道安的回答也无所谓不谦虚。习凿齿信中的意思是说,天是无为的,靠弥天之云而恩泽万物;渊是无心的,靠四大河流来滋润八极。现在道安在世界上传播佛法,佛法本身是永存无为的,要靠道安这样的人来传播以救世。所以,习凿齿在信中是以“弥天之云”来比喻道安传播佛法,泽被之广。两人早已通信,现在初次见面,想必道安也十分高兴。既然习凿齿自称“四海闻名” ,道安就用习凿齿信中原话,对以“弥天皆覆” ,带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使见面的气氛更加轻松活泼。这说明道安不是一个只知青灯古佛,拘泥古板的和尚,而是不

7、失风趣,颇有幽默,思路敏捷,胸襟磊落的人。正因为这样,他才得到东晋名士的倾心相慕,得到教团成员的衷心爱戴。关于道安与习凿齿的这次相见,后代还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习凿齿诣释道安,值持钵趋堂, 凿齿乃翔往众僧之斋也。众皆舍 钵敛衽,唯道安食不辍,不之礼也。习甚恚之,乃厉声曰:四海习凿齿,故故来看尔。 道安 应曰:弥天释道安,无暇得相看。 习愈忿曰: 头有钵上色,钵无头上毛。 道安曰:面有匙上色,匙无面上坳。 习 又曰: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物冻老鸱,腩腩低头食。 道安曰:微 风入幽谷,安能 动大材。猛虎当道食,不觉蚤虻来。 於是习无以对。 6在这个故事中,开始时释道安傲然无人,习凿齿器量狭小;答

8、对时习凿齿盛气凌人,释道安尖酸刻薄。两人的对答不但意气用事,而且语涉人身攻击。习骂道安是光头、冻老鸱,道安骂习长相怪异、是蚤虻。这种无聊的故事肯定是后世的好事之徒编造的了。3习凿齿与道安见面后,对道安十分倾倒。他特意给谢安写了一封信,叙述自己见到道安以后的感受。称: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伎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洋洋济济,乃是吾由来所未见。其人理 怀简 衷,多所博涉,内外群书,略皆遍睹,阴阳算数,亦皆能通,佛经故最是所长。作义乃似法兰、法祖 辈。 统 以大无,不肯稍 齐物等智,在方中驰骋也。恨不使足下见之!其亦

9、每言思得一见足下。 7从这封信看,可以知道习凿齿与道安相见一定是相见恨晚,尽欢而散道安来到襄阳,受到东晋人士的热烈欢迎。但道安则不卑不亢,保持着方外人的身份。例如东晋名士郗超特意派人送来白米千斛,还用好几张纸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表示自己的敬意。道安回了一封信,据说只有一句话:损米千斛,弥觉有待之为烦。 8“有待” ,语出庄子齐物论 。意为万物均有所依待。钱钟书管椎编一六一有专门考证,谓晋人每狭用,以口体所需,衣食之资为“有待” ,此处即谓粮食。按照钱钟书先生的上述解释,则道安的这句话应该翻译为:“糟踏着这千斛白米,更加觉得要吃饭有多么麻烦。 ”但我认为道安在这里依据佛教的缘起论活用了庄子的这个典

10、故。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依凭一定的条件而存在,这也可说是“有待” 。人在三界中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等条件以资生,这就是生命的“有待” 。如果超越三界,抵达涅槃,自然就超越了一切因缘关系与资生条件,到达“无待”的境界了。所以,这里的“有待” ,实际是指需要有各种条件支持才能存续下去的人的生命。道安这封信的意思是:“糟蹋着这千斛白米,更加觉得人的生命是多么累赘啊!”言短意长,不但不使人感到简慢,反而觉得亲切。当时道安声名遐迩,如日中天。所以驻守江陵(今湖北江陵)的镇西将军桓朗子曾一度邀请他到江陵暂住。既然是“暂住” ,想必时间不会很长。由于宁康(373 年375 年)初年,朱序奉命镇守襄阳时,又特意把

11、道安请回襄阳。所以道安到江陵的时间大约在 372 年左右。道安回到襄阳,朱序倾心与他深相结纳。朱序说:“安法师道学之津梁,澄治之炉肆矣。 ”也就是说,道安不但是一位佛教大师,他居住在襄阳,对陶冶社会风气,维持社会治安,都有极大的功劳。当时,襄阳是东晋与前秦争斗的中心,属于战略前线。道安在襄阳,对于稳定人心,维护统治的确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东晋孝武帝(373 年396 年在位)十分重视道安。他派遣使者去问候道安,并下诏说:安法师器识伦通,风韵标朗,居道训俗,徽绩兼著。岂直规济当今,方乃陶津来世。俸给一如王公,物出所在。 9也就是由襄阳当地供给道安相当于王公俸禄的供养。在当时,这的确是难得的殊荣。

12、孝武帝的这道诏书,估计也是 373 年道安回到襄阳时,经由朱序下4达的。这些都充分说明东晋统治者对道安的重视,不仅仅是对一位佛教高僧的敬仰,还包含着一定的政治目的。其实不仅东晋统治者,当时前秦的苻坚也十分器重道安,把道安看作是可以保佑自己江山社稷的神人。他经常说:“襄阳有释道安,是神器,方欲致之,以辅朕躬。 ”10据说 377 年(前秦建元十三年)正月,观察星象太史奏禀说:“有星见於外国分野,当有大德智人,入辅中国。 ”苻坚当时就说:“朕闻西域有鸠摩罗什,襄阳有沙门释道安。将非此耶?” 11古人相信天人感应,认为人间如果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上天一定会事先垂象示警。所以专门设有观察星象的官员。在苻

13、坚看来,道安是上应天象,出世辅佐他夺取天下的。自然对道安百般器重与拉拢。道安到襄阳,起先住在白马寺。后来因为徒众日多,白马寺过于狭小,不适合居住,於是在沔水支流檀溪旁另建新寺。这个地方原来是清河张殷的住宅,张殷把它施舍出来,给道安建寺。因溪起名,后来就叫它“檀溪寺” 。修建时,各地许多士族豪富都纷纷捐助,所以檀溪寺的修建非常顺利。该寺规模庞大,起房四百间,还修建了一座五层的佛塔。果竹成列,花药满园。史载,凉州刺史杨弘忠听说道安要修建檀溪寺,特意送来一万斤铜,供檀溪寺修造一座承露盘。但因为承露盘已经由竺法汰捐助,修造完毕。而道安一直想修造一座大佛像,所以征得杨弘忠同意后,将这批铜用来铸造佛像。当

14、时很多人都参与捐助,铜像终于铸成。据说这座铜像“光相丈六,神好明著,每夕放光,彻照堂殿。 ”大像铸成后,曾经在纪念释迦牟尼诞辰举行浴佛节时,按照佛教仪礼到万山行像。所谓行像,即将佛像装载车上,装饰香烛、鲜花,外出游行,供人礼拜。行像时,各处的人都赶来朝拜。道安为此也特别兴奋。说:“修造这座佛像的愿望实现了。我就是现在死了,也满意了。 ”道安高足慧远特意写了一篇赞颂,叙述道安如何发愿,众人如何赞助,铜像如何庄严等等。现该文保存在广弘明集卷十五中。前秦苻坚也派人送来外国的金箔倚像,高七尺。还有金坐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等。每当举行法会,便把各种佛像都陈列在檀溪寺中,还布置许多幢幡,所谓“

15、珠珮迭辉,烟华乱发” ,使得来参加法会的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肃然恭敬的感情。在襄阳期间,道安始终以传播佛教为己任。他每年两次开讲放光般若经 ,从来没有间断过。四面八方的僧俗人等,都赶来听讲。很多人拜他为师。所以他的弟子中有的人也很善于讲解该经。例如弟子道立,从小出家事道安为师。他就特别善于讲解放光般若经 。后道安到关中时,他也随从前往。道安死后,他一个人独自在山中居住,经常进行禅定。据说往往一入禅定就是七天,不吃不喝,安坐不动。有一年初夏他突然从山中出来,召集大众,为大家讲放光般若经 。有的人问他怎么想到出山讲经,他说:“我秋天就要逝世,所以要把所了解的关于放光般若经的知识传授给大家。了却心愿。

16、 ”可见他对放光般若经一定有一些精到的见解。据说当年夏安居后,他果然无疾而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高僧传记载,由于老子 、 庄子与周易的理论“微应佛理” 12,所以道立特别注意研究这三部著作。我们知道,在道安之前,人们以“格义”的方法对待老庄等中国传统学说,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区别。而道安的弟子开始认识到三玄与佛教只有少部分是相通的,并开始对此进行研究,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由于道安死后不久,鸠摩罗什便到长安传播龙树的中观学说,彻底清算了佛教般若学对佛教理论的误解。因此,道立的上述认识,想必与鸠摩罗什的传教不无关系。但是,我们在这里也不能否认道安反对格义5的思想对弟子们的巨大影响。378 年(东晋泰元三年、前秦建元十四年)二月,苻坚派遣苻丕等攻打襄阳。 高僧传载,当时道安本想离开襄阳,外出避难。但是被朱序挽留,不肯放他走。朱序不放道安走,有自己的理由。如前所述,襄阳是东晋在汉南的重镇,与前秦交锋的战略要地。所以苻丕包围襄阳,朱序则苦苦死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