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80935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复习重点及试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名词解释(5*4=20 ):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2、教育: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3、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儿童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成人的过程。4、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5、教育目的:

2、指教育主体在教育活动之前预先设想和确定的关于教育活动最终期望达成的结果。具体说来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6、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7、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8、课程:指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教育存在9、学科课程: 指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学科,彼此独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10、活动课程: 也叫经验课程。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

3、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11、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12、教学: 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具体而言,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活动。13、直观性原则: 指再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14、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和方式。15、讲授法: 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4、诸种教学方法的总称。16、谈话法:指教师按一定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回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17、班级授课制: 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被称作课堂教学。18、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以搜集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19、形成性评价: 又称“即时评价” ,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检查被评者的进展或进步情况,用以调节活动进程并通过反馈信息保证目标顺利实现

5、的评价。220、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21、说服:指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22、陶冶: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23、榜样:指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二、解答题(6*5=30):1、现代教育有哪些特点?(1)不断提高普及教育,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2)教育密切联系社会,教育性质具有生产性(3)学习内容极为丰富,教育内容具有开放性(4)重视教

6、育立法,教育具有法制性(5)教育贯穿人的一生,教育呈现终身化(6)重视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教育具有国际性(7)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教育具有科学性2、影响人的发展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各起什么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2)环境:是人的发展的重要的外部条件;(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3、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

7、展被教育者的潜能;(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4、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哪些规律?教育如何适应这些规律?(1)顺序性,教育必须循序渐进;(2)阶段性,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和方法;(3)不均衡性,教育必须抓好最佳期;(4)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整体性,教育必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5、教师劳动的特点。(1)示范性;(2)复杂性;(3)超时空性;(4)创造性。6、 教师法对教师权利和义务分别作了哪些规定? 权利:(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

8、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署假期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法制、思想品德、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

9、能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37、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2)加强教师培训;(3)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4)进行教育行动研究。8、现代学生观的内容。(1)学生是主体性的人;(2)学生是发展性的人;(3)学生是完整性的人;(4)学生是个性化的人。9、教学过程的本质。(1)从教学的形态起源看,教学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2)从教学的形态存在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3)从教学的师生关系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师生间的“我你”交往关系。10、

10、启发性教学原则。 指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1、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实际,讲清基本理论,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要求,又是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的反映。12、一堂好课的标准。(1)教学目标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2)教学内容组织得当;(3)教学方法选择运用贴切;(4)教学评价完善。13、班级授

11、课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有利于高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4)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缺点:(1)不利于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性;(3)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4、德育过程的特点。(1)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与交往的过程,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很强的实践性;(2)是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具有侧重性和同时性;(3)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具有塑造性和能动性;(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过程,具有渐进性和反复性;(5)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

12、复杂过程,具有可控性和不可控性。15、在集体中教育的德育原则。 含义:在集体中教育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注意依靠学生集体、通过集体进行教育,以便充分发挥学生集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要求:(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416、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一般都有他们各自的显著特点与缺点,这往往是使他们落后的重要根源。要转化后进生,就要针对他们的特点与缺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做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没有固定的方法,需要教师根据其具体情况,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只有经过深

13、入细致的艰苦工作,才能获得成效。17、 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8、2008 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

14、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

15、和教育教学水平。19、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指导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20 字工作方针是什么?今后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什么? 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20、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精神的“五个必须”指的是什么?(1)必须优先发展教育;(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3)必须坚持改革创新;(4)必须促进教育公平;(5)必须重视教育质量。三、论述或案例分析(2*15=30):1、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1)高尚的师德: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

16、事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要求。(2)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所教学科为中心,扎实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学科发展史知识;了解所教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知识面宽,文理互补,对哲学、艺术等有所了解。(3)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A. 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教育学、教育史知识;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知识; 课程与教学理论、学科教学法知识。B. 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对学生心理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较强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运用教育机智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4)良好的心理素质:优良的智力品质;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52、什么是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哪些策略? 含义: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特征:(1)民主平等,和谐亲密;(2)尊师爱生,尊师爱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