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69573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意象”破解诗歌之情的技巧作者:李先慧 教育来源: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一、方法指导所谓“意象”是指有情意的形象。 “意象”是我国诗歌情感最重要的载体:无象,也无以成境界;得象,境界始以开拓。如“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 “杏花春雨” “小桥流水”意象,重在达意。物以象明,意以象传。意变,象也变,故意象非同于物象,而常常显得独特非凡。白发三千丈 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读者获得的是诗人心中痛苦持久的愁恨感觉,所以白发三千丈的象 就显得次要而易忘。模写物象,易生实境;创造意象,常变虚境。意象的归类:(一)不同意象表达同一情感。如表离别的,杨柳/兰舟/长亭/芳草/表思乡的,明月/沙鸥/古道/深夜表恋爱的

2、,杏花/红豆/桃花/红烛表孤苦的,梧桐/ 细雨/孤雁/ 鸳鸯/表高洁的,梅花/兰花/竹子/菊花/明月/玉 表失意落寞的,浊酒/残阳/荒芜/落叶/孤舟(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情感的。例如,黄叶:凋零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柳:送别 留恋 伤感、春天的美好。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子规:悲惨 凄恻。猿猴:哀伤 凄厉。孤雁:孤独 思乡 思亲 音信 消息。白色:纯洁 无暇 丧事。 红色:热情奔放 青春 喜事。绿色:希望活力 和平。蓝色:高雅 忧郁。古迹:怀旧明志 昔盛今衰

3、 衰败 萧条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的方法有:(一)抓住意象的特点,一是关注意象的色彩(明艳清丽素雅黑冷等) ,从意象的色彩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声声慢中的“冷冷清清/淡酒/晚来风急/满地黄花/ 梧桐细雨/黄昏 ”等意象全是“冷色” ,给人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再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花褪残红青杏小”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都极富色彩,可以从色彩的浓淡明暗亮丽体会出诗人的情感心绪。二是关注意象

4、的寓意,才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情感。梅花象征坚贞,兰花象征高洁,牡丹象征富贵,竹子象征气节,红豆象征相思,浮云象征游子,秋扇象征弃妇,子规象征悲愁。(二)关注意象组合的顺序,弄清意象之间关系,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 、 “春风”都不受“动” 、“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 ,鹦鹉洲芳草萋萋” ,“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 、 “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

5、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浣女归竹浣,渔舟下莲动) 。(三)抓住意象组合的特点,去感受作者的感情。意象的组合方式:动静组合“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虚实组合“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面组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对比结合“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悲乐组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名词组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6、”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四)抓住意象入情的方式,去感受作者的情感。情与景的关系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弄清意象入情的方式也就击中了鉴赏的要害。一般说来,意象入情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拟情入景,主要采用拟人手法“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溅” 、 “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二是移情入景,主要采用移词修辞,“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波心荡,冷月无声” 。三是夸张入情,主要是夸张和想象,四是以典入情, “沦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7、,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五是象征入情,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六是对比入情, “淮水东面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七是抑扬入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八是比兴带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九是偏语入情, 江南曲中“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人。 ”闺中少妇故意说偏激的话,从侧面曲折地表露出她那焦急等待的思念之情。十是比喻通感入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红杏枝头春意闹” 。十一渲染(点染)入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好堪冷落

8、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二、高考链接(一) 点击高考高考诗歌鉴赏命题趋势1977 年恢复高考后诗歌鉴赏经历了四个时期:一是诗歌的背诵时期(1977-1987) ,那时的高考基本是考汉语知识和读写能力,几无文学性可言,主要形式是课文的背诵默写。二是诗歌的复原时期(1988-1994) ,就是将古代诗歌中的关键词或者是关键句子作为空缺,让考生从所列项中选择答案,另一种形式就是将唐诗打乱后让考生排序。三是诗歌的选择性鉴赏时期(1994-2001) ,就是将诗歌鉴赏设计为若干选择项,让考生选择所需的答案。这一时期也考过现代诗歌的鉴赏,最终因为争议太大而放弃了现代诗歌的鉴赏考核,可以这

9、么肯定地说,在今后的几年内全国卷和各个省卷的高考语文试题不会出现现代诗歌的鉴赏,除非命题人发了疯,象 2003 年的江苏数学命题人一样想身败名裂。四是诗歌开放性鉴赏时期(2002-今)就是将诗歌鉴赏从客观选择题型变为主观题型,考察学生的文学综合审美鉴赏能力。关于这一时期的开放性鉴赏的特点,且看下文的专门论述。一、开放性诗歌鉴赏命题的三大趋势:研究近三年命题的特点,就可以发现同样是开放性的鉴赏,在内容的选材上、知识点的考核上、设题的方式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是仔细分析,还是可以找出其命题的共同之处和命题的发展趋势的。(一) 诗歌鉴赏题选材的三大趋势其一:选材以唐宋诗词为主,前后延展。04/05 两年

10、共计 35 首诗歌,其中诗占 28 首(其中绝句占 19 首,律诗占 9 首) ,词占 6首,元杂剧占 1 首,对联 1 幅。35 首诗歌中,唐宋诗词占 33 首,元明各一首。由此可以得出高考诗歌鉴赏选材的趋势是以唐宋诗词(不是唐诗宋词)为主,前后偶尔涉及。高考复习指导中可以适当关注古风、小令、元散曲。其二:短、浅、易,力避艰涩。04/05 年 35 首中绝句占 19 首,律诗占9 首,而 6 首词也很短,多为 50-60 的中调,最长的元杂剧也不过 116 个字。两年的考题中运用典故的诗歌也只有 4 首。诗歌鉴赏题的选材要考虑其可鉴赏性,要力避文字障碍,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还要考虑试卷的长

11、度,因此“短、浅、易”是选材的基本要求。其三:名家为主,扩展到无名之人的名作。04/05 年 35 首诗歌中,名家之作有 17 首,无名之人的“名作”有 16 首之多,还有2 首是半名人的作品(张籍梅尧臣) 。结论:高考诗歌选材从名家名作向名家非名作发展,从名家名作向“无名”之人的“名作”发展;当然名家名作始终会是高考舞台的主角,诗歌考核也会首选名家名作的。(二)知识点考核三大趋势其一:内容考核以言情言志(主题)为主,关注意象、意境、形象。04/05 年 35 首诗歌在内容鉴赏方面设题的有: 5 个考意象(景物)的,有 2 个意境(氛围)的,几乎没有题目是考人物形象的,而考情(情与景)的则有

12、25 题之多。结论:对诗歌内容的鉴赏最主要是考情与景的关系,是考作者抒发的“情” ;个别省份考意境还可以理解和接受,至于有的省份(如 05 浙江)专门考“意象”等专业术语,则是背离了高考的宗旨高考是考语言、阅读和鉴赏的实践能力,而淡化专业术语的考核。其二:语言考核以炼字为主,关注句式和结构。归纳 04/05 诗歌鉴赏的语言类考题,有 5 道题考炼字的,有 2 道题考炼句的,有 2 道题考句式的,还有一道考语言风格的(05 全国二) 。结论:诗歌鉴赏的语言类考题绝大多数是“炼字” “炼句” ,而且往往与景物描写的手法合在一起考核;偶尔涉及到句式考核,至于语言风格的考核也许是出题人喝多了,我想以后

13、不会再出现的了谁能分清语言风格的各个种类?05 全国二卷想把诗歌鉴赏误导到繁难偏怪么?还是想让中学教学误入岐途?其三:表达技巧“以景传情” (情与景关系)为考核重点。从 04/05 年的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来看,主要有以下技巧:细节描写(秋思 ) 、动静结合(木兰花 ) 、虚实结合(夜游宫 ) 、象征手法(红梅登崖州城作 ) 、拟人手法(暮热游荷池上 ) 、对仗/对偶(赤壁 春行即兴 ) 、用典(赤壁 ) 、记叙/ 描写/抒情(赤壁听蜀僧弹琴 ) 、景与情关系(东溪 征人怨 ) 、顶真(汉宫秋 ) 、夸张和比喻(望庐山瀑布 庐山瀑布 ) 、通感(听邻家吹笙 ) 、联想与想象(听邻家吹笙与夏十二登

14、岳阳楼 ) 、心理描写(江阴浮远堂 ) 、衬托(从军行七首(其二) ) 、语言风格(邯郸冬至夜思家 ) 、流派(征人怨边塞诗) 。结论:以“情与景”关系的考核为核心,关注渐次扩大到的其它知识点,表达技巧的考核有知识点泛化的趋势。常考的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三)诗歌鉴赏设题的三大趋势其一:设问具体化渐次替代设问的泛化,成为主流题型(大而无当的设问愈来愈少) 。所谓设问泛化是指设问的角度太大,或者没有角度,设问的语意指向不明,也就是考生不知道是考内容语言还是考技巧。所谓设题的具体化是指设题角度明确,语意指向较具体,或考内容语言或考技巧。04/05 年

15、 29 套试卷(北京辽宁少除外)共有 53 道题,其中设题泛化、大而无当的只有一题(05 江西绝句 “钱钟书称此词表现了某种情味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 ,也就是说设题具体的有 52 道试题。结论:诗歌鉴赏题从早先的泛化设题渐次向具体化设题发展,而且泛化设题有最终淡出的趋势。设题的具体化还可以体现在题目和分值上,从原先的 1 题 6 分渐次向两题 6 分和三题 8 分发展。其二:定向设问与半开放设问相统一。 “定向设问”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设题所考核的对象(内容语言技巧)很明确;二是设题时已经预设了答案和解题思路。如 05 年重庆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16、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此题在设问中已经给出了答案和解题思路(不矛盾,抒写的是“边愁” ,以“琵琶起舞换新声”来衬托“边愁” ) 。04/05 年 29 套试题(北京辽宁少除外)53 道试题中,有23 个这样的题目。所谓半开放设问是在定向设问基础上允许考生存在不同观点,典型的题型是“你认为两种写法或观点哪个更好?请作简要分析。 ”不管同意不同意,其实答案和解题思路也已经预设在提问中了。如 04 年广东江汉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象这样的题目两年共 7 个,加上定向设问的 23 个题目,共有 30 道题。结论:定向设问与半开放相统一的题型已经成为主打题型,原因是这类题目具有答案和思路的预设性,降低了试题的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