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873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庭环境与孩子的心理发展桑标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时常接触到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的家长,登门要求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父母们往往 要数落孩子的一大堆“不是” ,在家长看来那些 “不是” 全成了心理问题,情况够严重的。 而事实上,这一大堆“不是”中,有相当一部分根本谈不上是孩子的心理问题。坦率地讲,甚至都不能算 孩子的“不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独特的、符合他年龄特征的心理与行为表现,如果我们不能认识与把握它 ,比如说 4、5 岁的孩子总是喜欢自言自语,2 岁的孩子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而开始与父母“对着干”,跨 入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性与闭锁性都突然增强,变得不愿与父母亲近,等等。这些成人眼里的“不是”恰恰

2、是孩 子身心发展的必然过程。 即便的确是孩子的“不是” 或心理问题,全然怪罪于孩子,那又是家长的偏颇了。 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的发展深受早期经验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最有影响力的早期经验肯 定是孩子的家庭环境与亲子关系。通俗一点讲,孩子若有这样那样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作为家长的你,能脱得 了干系吗? 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在抚育者的不断强化中形成起来的。孩子在咿呀学语时无意间发出 的“ba ba”“ma ma”声,会被父母以微笑、点头、重复、喂食等形式予以强化,孩子也就慢慢地开始开口了 ;当孩子因愿望得不到满足而躺倒在地撒野时,父母取出他想要的来满足他,这看上去是在阻止孩子

3、的哭闹行 为,恰恰是强化了孩子的撒野行为因为他学会了将来若想要达到某种目的,可以在父母面前采用撒野的有 效“撒手锏”。 当然,这一切,大多是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的,并不轻易为父母所觉察。 常常听到不少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天生胆小,骄气爱哭,其实在大多数情况下,恰恰是成人自己在无形之 中以错误的育儿方式促成了孩子的这些毛病。 父母的情感态度对孩子个性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孩子走路摔跤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父母处理起 来,方式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母亲见孩子摔倒便左揉右搓,道不尽的母爱,结果孩子每摔倒在地必然大哭不止 ,而且非大人来扶绝不起来;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母亲见到孩子倒地非但不上前搀扶,

4、有时甚至将头 扭开装作没看见,结果孩子摔倒后总是自己爬起来而且从来不哭。你说,是不是母亲不同的态度造就了孩子不 同的个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父母不仅造就了孩子的身躯,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 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与儿童行为的关系: 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 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 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 如果儿童生活在羞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内疚; 如果儿童生活在忍受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忍耐; 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 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

5、就学会正义; 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 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 如果儿童生活在互相承认和友好的环境中,他就学会在这个世界上去寻找爱。 作为父母,我们该为孩子营造怎样一种家庭氛围呢?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当有其整体的效能与作用,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影响。孩子的问 题并非单纯就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时候,父母的行为方式、情绪情感都是铸成孩子“问题” 的根源。所 以,有人提出,要解决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应采用家庭治疗的方式来展开。 家庭治疗的代表人物萨蒂尔将家庭生活看作像一座冰山。许多人总是关注发生于家庭中那些所见所闻的事 情,而其实这些事情仅

6、占了家庭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决定家庭生活质量的大部分则似乎掩藏于水中,难以为人 所重视与认识。这大部分 “冰山” 包括需要、动机与家庭交往模式等等。如同一艘船的顺利航行离不开舵手对 整座冰山的把握一样,家庭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父母对整个家庭结构的关注。 萨蒂尔认为,一个充满活力与有效沟通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家庭成员对倾听他人的讲话饶有兴趣; 在家里,家庭成员的躯体、面部表情都较为放松; 乐于家庭成员接触并表达情感; 可以轻松自在地交流内心的感受; 每个人的任何事情都可以讨论包括害怕、愤怒、批评、玩具、成就等等; 家庭成员的生活与情感重于一切; 家长将自己视作领导而不是老板。他们既可以欣赏孩子的良

7、好行为品格和愉悦的一面,也能够接纳孩子 的不足、怒气与失望的一面; 在教养方式上,父母总是注意在倾听、抚摸、理解的基础上,在留意孩子的情感与真实的需求的前提下 ,选取最恰当的时机,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认识到孩子只有在受到尊重时才会乐于自我提高,所以从不以打击孩子自信心的方式与他交往。 要使家庭具有这些特征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这家庭的“领导者”,父母的责任重大。家庭治疗法就着眼于从家庭这一整体来帮助孩子解决疑惑。如果碰到家长带孩子来进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 疗,就要设法让父母共同参与。这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参与,家长不是在向咨询人员反映孩子的行为与问题后就 无事可干,只要在一旁静等心

8、理咨询师开出的“ 灵丹妙药”就可以了。在这种父母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咨询人 员会进一步向父母与孩子提出一些问题,并且借助于这些问题来巧妙地探求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子交往的性质, 找出孩子心理问题的真实根源。治疗的手段也不是单一针对孩子的,有的治疗建议其实是提供给家长去做的, 目的在于增进亲子交往的方式,有助于亲子间的沟通。 有的专家甚至建议:心理咨询师不要做得太成功。因为心理咨询师做得越是成功,父母就越在教养孩子方 面是个失败者,从而把更多的期望寄托于心理咨询师。孩子也是如此,一旦他意识到父母不精于此道,便会转 而寻求能与之“谈得来、玩得开”的那些人。 因而,成功的心理咨询师不是那些有许多高明的手段使孩子服从于己并有所改变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帮助 家长提高为人父母的意识与方法、增进亲子沟通的人。 读者朋友,你是否这样认为呢? 图孙绍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