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27766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期末复习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答: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2.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答: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地上是稀稀疏疏的极为纤细的芽,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3、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

2、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4、诗人为什么说初春的草色“绝胜烟柳满皇都”?答:因为诗人认为初春草色是早春特有的,它柔嫩饱含水分,象征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欣欣生意,而烟柳已是“满”城皆是,不稀罕了。到暮春三月,色彩浓重,反倒不那么惹人喜爱了。 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答: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6、请说说“天街小于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两句的妙处答 诗人象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

3、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象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题目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什么作用?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表现了词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乌云骤起,月光消失,

4、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路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表现了作者惊喜的心情。4、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5、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意思: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5、”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鸣蝉:蝉叫声。以动衬静,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6、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丰年:丰收的年景。 年:年景。听:取听。7、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意思: 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词人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 “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 “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夏日的天,说变就变

6、,也许一场倾盆大雨就会继之而来呢?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8、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意思: 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现在词人眼前。高兴的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 旧时:往日。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见:同“现”,显现,出现。忽见:忽现,指小店忽然出现。9、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

7、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10、上片:写景。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三、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自古逢秋悲寂寥,

8、我言秋日胜春朝。 ”:用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2.“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3、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4.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 “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

9、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反映作者高远爽朗的心情。四、迢 迢 牵 牛 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主题思想: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2、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起首两句描

10、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于景中寄寓离愁;纤纤:写素手之细之美。札札:写机杼之声。擢:伸出。中间四句描写织女,以动作神态写哀怨;盈盈:写银河之水,清且浅。脉脉:写相视之态。最后四句直接抒发诗人的慨叹,暗示离别的根源:诗中充满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以叠词起头,既是诗句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情感的巧妙抒发,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体现了景中情、情中景,显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抒情性,增添了诗歌的音律美和修辞美。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1、!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答:杨花,子规2、诗人闻布谷鸟的叫声抒发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3、诗中寄托对友人关切与牵挂之情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4、诗中用拟人手法表达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6、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7、 “杨花/落尽/子规/啼”赏析:“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叫声凄凉哀婉,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有离别之恨,触发宦

12、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诗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含飘零之感,唤起读者对王昌龄流落远方的担忧。8、 “闻道/龙标/过/五溪”赏析:直叙其事。 “闻道” ,表示惊惜。 “过五溪” ,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以悲景衬托离情,表现出作者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的深切同情。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10本诗主题是什么?答:借月抒怀,表达惊讶、悲愤、同情、关切、安慰 之情。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田家少闲月, 五月人倍忙。 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