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21919349 上传时间:2017-1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2013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省扬州市 2013 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历 史2013522第卷 (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计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说“(西周时期)使诸侯纳贡者,非为财币,所以述职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臣属关系 B体现了宗法制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等级关系C诸侯通过纳贡向天子表达忠诚态度 D诸侯向天子述职表现出中央集权倾向2清代各地盐商从水陆两路汇聚扬州,有秦商、晋商、徽商会馆就是同乡商人聚会、谈生意的地方。因为各地风俗习惯截然不同,所以各会馆的建筑风格也截然不同。

2、这表明扬州会馆有利于研究 建筑发展史清代外贸史运河文化史商帮发展史A B C D3古代中国某著名思想家曾主张“变垂拱无为的寡欲政治为扩张皇权的多欲政治,变约法省禁为王霸双管齐下,变轻徭薄赋为赋敛繁多,律外而取 ”,这位思想家是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4西方史学家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的“很多小说几乎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但讲述的故事却包含了斗争、恐怖、奇迹、兴奋非常吸引读者” 。这里的“读者”最主要指A达官显贵 B知识分子 C市民阶层 D社会游民5 1912 年清帝退位诏书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省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

3、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诏书不能说明 A妥协体现了历史智慧 B顺应历史潮流之举C加快中国走向共和的步伐 D企图保留君主地位 6. 1932 年,民族资本家宋棐卿在天津创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约三年时间里,代理商遍布全国许多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东南亚。推动其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公司地处沿海交通方便 B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C列强忙于应对危机无暇东顾 D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71908 年图画新闻中载有一份衙门堂审记录:“(女子严阿苏与男子梁海相识,路上相遇,因邀同行,为巡士抓获)官问:何时与梁相

4、识?阿苏回: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问:此事汝母知否?阿苏回: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二人:汝不凭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居然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 ”对此记录分析正确的是西风东渐,青年男女思想日益解放 晚清官员思想保守,愚顽不化 新旧思想和风俗习惯杂陈 军阀政府沿袭旧风俗旧制度A B C D8新文化运动中的启蒙思想家要“重估一切价值” ,对中国进行深层文化结构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他们提出 的历史性课题是推动A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C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 D传统文化的传播9.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说: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人“既是具

5、体的中国2历史环境的产物,又是中国历史的创造者” 。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论断的是A领导工人运动 B进行国民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 D国共合作抗日 10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 30 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 30 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主要反映了A政府的宏观凋控能力丧失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C城乡差别的消失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11英国史学家彼得伯克强调写作图像证史一书的目的:一是鼓励图像证据的使用;二是告知使用者某些存在的陷阱。下面是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的两幅图片,图 1 是实景图,两位领袖周围满是人,且个个表情僵硬;图 2 是经过技术处理后

6、向社会公布的。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图 1 图 2从图 1 可以了解到现场真实情况和气氛图 2 出于政治需要,突出领袖的地位及国家平等关系两幅图片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历史状况阅读历史图片要结合其特定的时代背景A B C D12一位学者对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在如此自由的一个社会里,怎么可能发生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这么不忠实于自己呢?”说明该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公正雅典民主存在体制性危机 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A B C D13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为“人曲” ,下列关于“人”的阐释正确的是A主张人与上帝直接对话 B提倡自然的

7、人性C捍卫人的道德尊严 D强调人的理性14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这里“变革的手段”不包括A.保留了君主制 B.改变了国家性质C.逐渐实现民主政治 D.废除了君主专制15.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 ”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自由贸易的盛行C.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发展 D.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16有人说, “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 。下面直接说明这一3特征的是A调节工业生产 B整顿财政金融 C规定工资工时 D实行美元贬值 17二月

8、革命发生时,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和影响还比较小,但到十月革命时它已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主要是因为布尔什维克党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政治目标深得民心 B提出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正确方向C推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直接的号召力 D “和平” 、 “面包”的口号深得人心18.李鸿章曾自嘲自己为“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 ,下列哪个人的作为与李鸿章比较一致A列宁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斯大林开创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C勃列日列夫推行“新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推行“加速经济发展战略”19.以下为某国际组织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

9、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应该为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关贸总协定 D世界贸易组织20某画家目睹一桩抢劫案,根据该画家提供的嫌疑人肖像画,有警察判断嫌犯是一位妙龄少女,有警察认为是一位耄耋老头,甚至有警察认为是一台洗衣机。据此,你认为该肖像画的风格是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第卷 (非选择题,共 6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满分 60 分。21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沿袭下来的各种习惯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各自的生活习俗,它们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 年) ,瓦舍已

10、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 东京梦华录记载:“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中国史博学人材料二 在整个 19 世纪,英国男子衣橱中必备的衣着,一般是一套白天礼服、一套晚礼服、一件海军蓝的上衣和三四条灰色裤子。礼服是不经常穿的,常穿的是海军蓝上衣和灰裤。在政府或企业上班的职员,一般都穿一身“公务套服” ,以灰暗的颜色为主,白衬衣,打领带,所以这些人又被称为“白领阶层” 。与此相反,工厂工人上班时,多穿蓝色工作服,

11、被称为“蓝领阶层” 。在英国,大致可凭人们的服装看出其所属的社会阶层。世界全史百卷本材料三 “(1859 年)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英)呤唎太平天国亲历记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宋都城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5 分)(2)材料二中英国男子日常着装有何特点?(2 分)(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习俗变化的认识?(2 分)422近代中国

12、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代,呈现新陈代谢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臣窃惟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1872 年李鸿章上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陈旭麓认为研究近代中国应该从三个层次来说明:第一、它始终处于大变革的过程,如危崖转石不达其地不止;第二、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表现为急剧的新陈代谢,螺旋地推进,螺旋特别多;第三、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本质是一步步有限地推向近代化,即推封建主义之陈,行资本主义之

13、新。陈旭麓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面临“三千年一大变局”的主要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局在政治、经济方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 分)(2)陈旭麓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线是走向近代化,是一个由旧到新的过程。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10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23 20 世纪上半期,中国史学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今日欧洲民族主义所以发达,列国

14、所以日进文明,史学之功居其半焉。然则,但患其国之无兹学耳,苟其有之,则国民安有不团结,群治安有不进化者?梁启超新史学 (1902 年)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人们对单纯的以考订为主的史学兴趣顿减。胡适不顾夫人的劝阻弃学从政,傅斯年一反“考史不著史”的风格撰写东北史纲 ,顾颉刚转向民族史和边疆史研究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材料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相继奔赴延安和重庆,这两地成为抗战期间历史研究的两大中心。两个中心,两支队伍,遥相呼应,相互配合又相互激荡,共同推进了史学的发展。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历史学卷请回答:(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新史学的地位与特点是什么?有何社会价值?(4 分)(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二中史学研究发生的变化。 (3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延安和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